APP下载

重视美育,打好人生底色

2021-06-29郑晓艳等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课程

郑晓艳等

本期嘉宾:

郑晓艳 郑州市中原区淮河路小学校长

林亚南 平顶山市第八中学校长

许金星 濮阳市油田艺术中学校长

孔冬青 济源市济渎路学校校长

陈向荣 三门峡市实验幼儿园园长

主持人: 孙 俭(本刊编辑)

导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加强和改进美育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之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指出,美育课不是艺术考级,而是对审美经验、审美感知、审美素养的教育。关于美育纳入中考的举措,他认为,在国家层面上按照硬指标硬任务的方法,来促进学校美育上一个新的台阶,在现阶段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实,近年来,国家针对美育“短板”出台了不少举措: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美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本期《校长圆桌会》邀请五位校长,以“重视美育,打好人生底色”为主题,分享学校的做法与经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主持人: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影响了美育作用的发挥,2020年《意见》的出台为我们加强和改进美育指明了方向。请各位校长谈谈如何准确把握《意见》对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总体要求。

郑晓艳:此次《意见》的出台,代表着美育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学校要把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同時,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林亚南: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意见》精神,充分认识美育的意义和功能,提高加强美育的自觉性,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同时,推动各学科有机融合,完善评价机制,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美育新格局。

许金星:美育对学生品行修养的提升具有深刻而长远的意义。我们要紧跟新时代教育发展步伐,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注重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以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为目标,真正让学校美育工作发挥应有作用。

孔冬青:《意见》的核心点在“育人”。从教育属性来看,美育是学科教育教学的综合体,是教育内涵追求的高质量或高境界,其终极目标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济渎路学校在美丽校园、课程再造和魅力课堂等场域,坚持以美培育品德、以美陶冶情操、以美浸润心灵,引领师生做善事和善做事,践行“大美育”,让学生全面发展。

陈向荣:《意见》的印发,为学前教育阶段美育的实施提供了政策指导。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美育的最高位表达,对美育做了全面有深度的定义,为我们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将坚持“为孩子一生发展奠基”的办园理念,围绕“以美启智、以美育人、以美立园”的办园思路,遵循生活即教育的课程理念,将美育渗透到五大领域教育活动中,融入幼儿生活。同时,结合三门峡地域文化资源,积极探寻新时代幼儿美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孩子发展培根固基。

主持人:《意见》提出要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那么怎样将美育有机融入各学科课程呢?

郑晓艳:近年来,淮河路小学以“润”为学校核心文化,建立了以宏观美育为视野、以校园文化为积淀、以艺术教育为载体、以学科融合为依托、以多彩活动架桥梁的“沁润课程”体系:润心、润体、润智、润行四大课程。如润心课程,是将思政课、少先队活动有机融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主要通过创编、制作微电影的方式,让学生以身边人、身边事为题材,在自编自导自演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沁润课程”体系构建中,学校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学校将美育融入美术、体育、音乐学科,开设了四大精品校本课程:“润之彩”——商瓷,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亲历泥胚成型的变化,感受商瓷文化的魅力;“润之灵”——网球,让学生在学习网球知识和技术动作中,既锻炼了身体,也感受到运动之美;“润之声”——合唱,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团结合作之美;“润之音”——竹笛,让学生在音乐中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林亚南: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劳育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因此美育与各学科课程是相融共生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五育”并举,有机渗透美育。比如,任课老师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一个赏心悦目的板书设计等,都能够给学生带去美的熏陶。美育课不是空中楼阁,要扎根在科学与文化的深厚土壤里才能茁壮成长。教师要树立“大美育”观,在跨学科融合中找到美育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既能够获得真知,又能受到美的陶冶。

孔冬青:基于济渎路学校办学理念和目标,我们将学校课程分为善教课程和善学课程两大类。善教课程,包括教师善教、班主任善理和家长善育等。善学课程,包括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修身课程等三个板块。其中,基础课程是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拓展课程包括学科拓展、社团活动、研学旅行等;修身课程包括主题教育、自主管理和志愿服务等。

学校课程框架的构建,有三个初心:一是基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初心,二是基于家长群体素养提升的初心,三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初心。三个初心汇聚到一点,那就是学校对教育至美的追求。

许金星:濮阳市油田艺术中学是一所以向高等院校培养输送艺术人才为目标的普通高级中学,是首批河南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示范校,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坚持“特色引领、文专并重”的办学理念,文化课教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足开齐所有科目,专业课教学主要开设音乐、美术、舞蹈、书法、器乐、播音等专业,由学生根据个人特长选修。

同时,我们深入挖掘不同学科蕴涵的丰富美育资源,充分发挥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的美育功能,深入挖掘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中的美育价值,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造就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素质全面、专业扎实的艺术后备人才。

陈向荣:我们把幼儿健康放在首位,围绕“运动、健康、快乐”这一主题,创新编排普及幼儿花样篮球操、徒手操、武术操、戏曲操,推广普及幼儿花样跳绳、民间体育游戏等,让每天2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更具情景化、游戏化、趣味化。师生在玩中学、学中乐,绽放运动美,收获健康美。

举办传统节日及节气活动是我们办园的一大特色。新年来临,孩子和家长一起剪窗花、贴春联、包饺子、送祝福、庆团圆。春分时节,教师带领孩子创作节气诗、绘画、到户外放风筝,在说、画、做、玩中,引导幼儿去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提高审美品位,为幸福童年打上靓丽的底色。

创意戏剧、创意美术是我园两大艺术课程。老师和孩子们将经典童话、绘本故事创作形成完整的舞台剧本,整个剧目从报幕、画外音到每一个角色的扮演,全部由幼儿独立完成。孩子们能说会演、大方自信,尽情展示自己的美,欣赏别人的美,一起创造着美。

教师还结合三门峡地域文化,设计“美丽天鹅”“地方美食”“民间艺术”等主题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加深了对家乡的印象,更让孩子们在体验探究中提高了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主持人:《意见》提出,要全面深化学校美育综合改革,整合美育资源,补齐发展短板,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那么,在深化美育教学改革方面,各学校有哪些新举措?

郑晓艳:一是構建优美校园环境,提高审美品质。如我校“润美楼”以中国文化展示、传承民族精神为主题,“盛于中国”的主题文化墙,八大主题的中国文化长廊,二十四节气文化走廊,富有古典韵味的古筝教室,具有郑州特点的商瓷制作教室,彰显的是中国味,传承的是中国情。学校在环境布置中还留出了陈列学生创意作品的空间,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二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好人生底色。学校依据一至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把经典诵读内容分低、中、高三个阶段,形成系统的经典诵读体系。学校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着眼“熏陶”,注重“感悟”,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让学生对文化经典作品熟读成诵、耳熟能详。

三是开展丰富的艺术体验活动,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借助不同的节日,学校开展了多彩的实践和体验活动。比如,去年国庆节期间音乐组拍摄了MV《童音鼓乐献礼国庆 佳节共诉爱国深情》,美术组举办了《童心迎国庆 稚笔绘童年》迎双节学生书画展,点燃了全校师生的爱国情。

林亚南:平顶山八中早在1992年就开始了美术特色教育的探索,说实话,当时就是奔着“育分”去的。当年,我校高中部学生文化课基础非常薄弱,考入本科院校的寥寥无几。1992年秋季招生时,我们招收了15名美术特长生,开始了特色办学的实验。三年后,这15名学生凭借美术专业特长都进入了高等学校。此后,我校就坚定了走美术特色教育之路的信心。

20多年来,我校以美术特色发展为指引,边探索、边总结、边改进、边发展,建设了专业美术教师队伍,开发了美术教学的校本教材,通过举办展览、文体艺术节等活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丰富了办学底蕴,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完成了由“育分”向“育人”的华丽转身。

许金星: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我们以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和文化艺术节、读书节、运动会等活动为主线,营造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熏陶。

我们以学生社团建设为载体,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思想政治、文艺、体育、志愿服务等校园文化活动,每年定期举办文明礼貌月、红色革命教育、师生书画展、户外拓展等活动,唤醒学生对美的渴望,培养对美好事物的兴趣,提高艺术感知力,打好人生底色。

孔冬青:对美好事物的无比的爱与热情,正是君子成德的基础。我们让学生在课程中去寻找美和探索美,从而对学科产生兴趣,萌发对真善美的向往。在课程研发实践中,教师善教、善导、善研的教风和学生善学、善思、善行的学风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彰显,课程的美育价值得到了延伸。

比如,我校的“追梦少年”思政校本课程,让学生在研学旅行、道德讲堂、志愿服务活动的步履中,体验家国情怀,学习英雄事迹,培养道德品质。这是一种理性的美、一种向上的美、一种宏大的美。

做善事和善做事,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也是全学科育人的融入点,师生在做善事和善做事的历练中,实现了“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幸福发展”。这是一种文明的美、温暖的美、细微的美。

陈向荣:多措并举,提高教师审美素养。一是注重师德师风培训,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二是进行文明礼仪培训及展示,让教师懂得着装之美、行为之美、语言之美、气质之美;三是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教师感悟生活之美。只有教师从心底真正重视美、感受美、表达美,才能够在幼儿心中种下美的种子。

精雕细琢,营造美育文化环境。近年来,我们结合三门峡地域文化,把“大禹治水”“黄河大坝”“宝轮寺塔”“天鹅湖”等本土有代表性的历史景观浓缩在廊道墙面上,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家乡之美。在班级活动室,“灵宝特色小吃店”的生活区、“豫西特产店”的展示区,成为孩子亲近体验地域文化的小天地。

家园共育,拓宽美育资源。我们通过家长学校、体验式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微信群,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美育的重要意义、教育内容及方法,指导家长利用家庭生活环境对孩子进行美感教育,扎实有效巩固幼儿园的美育成果。

主持人:随着美育逐步纳入中考,如何科学进行评价,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那么,学校怎么保证美育评价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呢?

郑晓艳:我们在学生学业评价中增加了美育实践性活动和艺术实践展示环节,对学生的评价分为课堂内学业完成情况、实践性活动完成情况和艺术技能展示情况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综合性评价,让学生评价更加指向生活、指向能力、指向创造。

林亚南:美育评价可以是灵活多样的,不一定非得通过考试。我认为,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才艺展示活动,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能够有创造性地演绎或完成一件作品,能够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就足够了。

要把美育纳入学业要求,我建议分为两部分进行考核,一是基本素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可占60%;二是创造性,考查学生的创作能力,可占40%。

许金星:我们在倡导因材施教的基础上,也应该采取相应的多元化评价机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艺术考核选项,只有这样才能彰显教育环境的客观公正。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的前提下,学校应力争在课程设置、教师配备、条件改善、评价机制等方面不断探索与创新,引领未来美育新风尚。

孔冬青:学校的美育评价重在过程评价,着力于增值评价。我校制定了《济渎路学校学生“善星晋级”成长评价系统》,把学生星级标准细化为“善学星”“善思星”“善行星”三大项,涵盖了品德修养、习惯养成、课堂学习、课外活动、强健体魄、志趣情感等多个方面的成长要素,着力培养理想远大、品德优良、全面发展的济渎好少年。

“善星晋级”是评星争优活动在济渎路學校的特色化实践,活动各阶段调研结果显示,所有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日行一善”手册记录了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也成为学生和家长关注的重点,记录和见证了孩子的成长足迹。

陈向荣:美育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觉得美育评价的核心应是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做到两点:一是在对美育课程成效的评价方面,园长、专家、教师参与评价,共同发现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二是在对幼儿发展评价上,注重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日常活动档案,多渠道、多方面收集资料,潜移默化地进行,客观地加以整理和分析。

理想的美育就是通过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其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责 编 帕 拉)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课程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