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净空结构施工中的爬架层间附着技术

2021-06-29刘嘉锋张经纬

建筑施工 2021年2期
关键词:架体楼层楼板

刘嘉锋 张经纬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0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事业不断发展,爬架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1]。

在中航宝胜海洋工程电缆项目交联立塔新建工程中,交联立塔外墙采用爬架施工工艺,因立塔层高较高,故常规设计的爬架无法保证均在结构上进行附着。为此,在不影响爬架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采用了爬架层间附着施工技术,使得爬架架体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节省了材料,提高了安全保障性[2-3]。

1 工程概况

中航宝胜海洋工程电缆项目交联立塔新建工程总建筑面积37 137.95 m2,其中交联立塔为超高层工业厂房,群筒结构,建筑面积33 744.46 m2,地上26层,建筑最高处190.9 m,标准层高7 m,局部层高达到8 m。

本工程在南侧、北侧及东侧框架结构外墙窗户处设置层间附着点,每层共设置层间附着点12处。

2 设计思路及原理

交联立塔标准层高达到7 m,按照常规附着点原理,附墙支座附着于楼层结构边梁上,上下相邻支座间距也为7 m。按照JGT 546—2019《建筑施工用附着式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设计,架体使用阶段必须保证3个支座附着,则架体高度将达到22.5 m,而一般架体高度不大于15 m。本工程按常规方法来设计架体时,架体所需材料、质量将比一般架体多50%,这意味着支座将承担更大的荷载,对附着结构造成更大的风险。同时,架体的生产成本也将增加,且在升降过程中,因为架体过高,可安装附着支座的数量少,将造成悬臂端过长,需要增加拉结固定等措施。

为解决常规架体无法较好适应大净空结构的问题,采用了爬架层间附着施工技术。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在楼层中间设置钢立柱,钢立柱通过螺栓与楼板固定,钢立柱顶部安装支座,完成架体的附着。通过钢立柱在楼层中间增加了附着点,使架体高度降为14 m,且架体有3个附墙支座,覆盖2个楼层,相较原设计的质量及材料降低超过1/3。

爬架层间附着施工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施工工艺,使得架体设计突破了常规架体设计需附着在楼层结构边梁的限制,在不影响爬架施工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施工造价,解决在常规设计中楼层较高时需加高架体的难题。同时,架体高度的降低使得附墙支座与结构所受荷载减小,提高了爬架使用的安全保障性。

3 设计参数及复核

3.1 钢立柱设计与加工

钢立柱高1 710 mm,与楼板接触直角边长度1 410 mm,立柱长800 mm,宽220 mm。钢立柱由槽钢、方钢管与钢板焊接而成(图1)。

图1 钢立柱示意

使用二氧化碳保护焊将各构件焊接牢固,焊接后面板不得变形;所有开孔均须机加工成形,去除尖角、毛刺后表面热镀锌处理。

3.2 设计复核

因爬架钢立柱支撑在楼板上,架体相关荷载将传递到结构楼板,原设计中未考虑相应荷载,故应由原结构设计单位根据相关荷载数据复核楼板的承载力。经复核,在爬架使用过程中的原楼板受力满足规范要求。

4 工艺操作要点

4.1 测量放线

根据爬架导轨设计位置,对钢立柱安装点进行放线,采用激光扫平仪与卷尺结合的方式,确定钢立柱背杆与斜杆打孔位置。

4.2 钢立柱布置

在架体平面设计阶段,结合建筑物结构形式,在外墙窗户或钢立柱能伸出位置设计机位,保证钢立柱位置安装导座后,爬架导轨可顺利通过。

4.3 钢立柱安装

钢立柱及各杆件由厂家直接加工生产,各构件进场后仅需安装螺栓即可连接成整体。钢立柱为三角形式,直角边安装在楼板上,使用2根M30 mm×750 mm螺栓与楼板进行连接。待钢立柱与楼板固定牢固后,安装钢柱后顶撑杆,增加钢立柱整体稳定性。两侧安装立柱斜撑,斜撑一端与钢立柱采用螺栓连接,另一端与结构楼板通过螺栓连接,防止钢立柱在受水平力的情况下失稳。钢立柱顶部安装加高件;钢立柱安装完毕后,附墙支座直接安装在钢立柱端部的加高件上(图2)。

图2 钢立柱安装

4.4 提升时操作要点

爬架提升程序为:提升前检查→提升系统拉紧→架体提升→临时停架→取下附着支座→安装上附着支座→提升到位→恢复顶撑→提升系统卸荷→恢复组间连接及安全防护→检查验收。

爬架提升操作要点如下:

1)在爬架提升过程中,当架体提升到相应标高后,导轨从底部附着支座脱出;待导轨从底部附着支座脱出后,爬架架体需临时停止提升;待底部支座周转至顶部相应位置,顶部附着支座安装到位后,爬架恢复提升,导轨进入附着支座后提升到位。

2)在钢立柱数量刚好满足使用工况时,爬架提升过程中就涉及钢立柱的周转使用问题。待导轨脱出下附着点后,需立即对钢立柱进行拆除,转运到顶部相应位置。提升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在钢立柱安装位置提前放线,做好开孔或预留工作。在钢立柱数量充足的情况下,提升前需把钢立柱安装到位,减少架体提升的停留时间,降低爬架提升时的安全风险。

4.5 安全注意事项

1)钢立柱安装位置的结构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C20。

2)涉及结构开孔时,需提前在下一层位置设置警戒区,防止混凝土块等坠落伤人。

3)对螺栓进行检查,若发现连接螺栓脱扣或钢立柱变形现象,应及时处理。每个月对钢立柱进行一次保养,防止螺栓连接处锈蚀。

4)穿墙螺栓应牢固拧紧,受拉螺栓每端的螺母不得少于2个或采用单螺母加弹簧垫圈,螺栓露出螺母3~5扣丝,垫片齐全。

5)架体使用时严禁拆除钢立柱部件和螺栓。

6)附着支座安装时,作业人员可直接在楼层内安装,避免提升工况时进出架体。

5 效益分析

1)节省材料:层间附着施工技术降低了原设计架体高度的1/3,使得架体组装所需构造材料大量减少。

2)周转使用性强:钢立柱由槽钢、钢板等焊接而成,一个工程使用完成之后不影响下一个工程的使用,可使用年限长,可周转次数较多,且自身残值较高。

3)可操作性强:钢立柱整体由工程定制生产,现场使用时仅需将钢立柱运转至相应位置,通过螺栓固定在结构楼板上,作业人员安装简便。

4)提高安全保障性:层间附着施工技术降低了原架体质量的1/3,使得附墙支座与建筑结构所受荷载大大降低,提高了架体使用的安全性;同时,钢立柱安装在室内楼板上,作业人员可直接在室内安装附墙支座,减少进出架体次数,降低安全风险。

5)经济效益:本工程应用层间附着施工技术,在楼层中间增加层间附着,降低了爬架的架体高度,共节约成本约49万元。(本工程使用了一套爬架,单套爬架可节约设备租赁费约49万元。)

6 结语

爬架层间附着施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完全满足使用要求,未出现任何缺陷,可应用于写字楼、工业厂房等层高较高的大净空建筑物。同时,对异形结构与无结构边梁等特殊情况也有较好的适用性。

该技术的应用拓展了爬架在设计阶段的使用思路,对不同的结构类型有了更多的附着方式选择,提高了建筑施工效率。随着使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应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将来必定会有更多的工程利用爬架层间附着施工技术,以此提高爬架对不同结构形式的适用性。

猜你喜欢

架体楼层楼板
预制叠合楼板的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应用研究
装配式叠合楼板施工质量控制
利用楼层废水势能的发电装置
D型打结器架体的随机振动分析与结构优化
厨房、卫生间楼板渗漏的主要原因及防治
四边简支PK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受力性能分析及应用
电梯的升与降
自动扶梯楼层板周边环境的安全防护
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核电站厂房楼层反应谱分析
西洋梨架式栽培架体搭建及整形修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