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天文化在文化育人中的作用

2021-06-29吕奥洋

文化学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航天事业航天育人

种 肖 吕奥洋

我国的航天事业在60余年的光辉历程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不仅取得了伟大技术成就[1],还孕育了以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为核心的航天文化。航天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航天人,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在艰巨而光荣的航天事业的伟大实践中积淀的重要文化成果,集中展现了中国航天人崇高的思想境界、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过硬的工作作风,是伟大事业创造并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理念。航天文化不仅激励和鼓舞着航天工作者不断奋进,支撑和推动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更在全国上下引起强烈反响,给予中华儿女巨大的自豪感、荣誉感,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吸引和滋养了一批批新生力量投身航天强国的伟大事业。

一、航天文化的核心内涵

航天文化包含了航天精神、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航天创意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并伴随航天事业的发展不断丰富、完善和升华。航天精神是航天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高度凝练了航天文化的重要内涵。

一是国家至上、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我国航天事业和航天文化的根基和源头是爱国主义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面对超级大国的军事威胁,面对昔日盟友的背信弃义,党中央毅然决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先后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氢弹,发射了导弹、卫星。党中央这一决定,是站在维护国家长远核心利益的高度做出的英明决策,赢得了人民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全国人民纷纷响应号召,以不同方式支持和参与相关工作,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爱国主义精神[2]。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撑和推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及“航天四老”任新民、黄纬禄、屠守锷、梁守槃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爱国有志之士放弃西方优越的条件毅然回国,投身航天事业。“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是老一辈中国航天人价值观的真实写照,他们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振兴中华、为国铸剑的爱国主义精神,一代代有志青年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纷纷投身我国航天事业,积极为航天事业发展奉献青春和力量。

二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斗争精神。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外国技术封锁的环境下,航天工作者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革命志气,经历了无数个从无到有的艰苦奋斗历程,用中国人独特智慧和辛勤付出推动了航天事业稳步发展[1]。航天事业的发展涉及工业门类广、技术基础要求高,在航天事业发展的牵引带动下,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引领下,航天相关科研院所、企业工厂等部门攻坚克难,在科学理论、工程技术、生产工艺等取得了大量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今天的国家建设发展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航天事业要发展、要壮大,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步入新时代,中国航天驶入空间应用发展的快车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仍是支撑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并随着航天文化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正作为一种斗争精神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

三是创新超越、勇攀高峰的事业追求。创新超越、勇攀高峰是航天文化的活力所在,也是航天事业发展的动力所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初期,国家科学技术水平落后,工业生产基础薄弱,国外对航天技术进行封锁,这给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带来了重重困难,却推动我们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持续创新”的发展道路。中国航天人拼搏进取、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凭借顽强的毅力和惊人的意志,在运载火箭和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主要领域创造性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掌握了一项又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航天事业始终处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前沿,集中了大量高精尖科学技术,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水平。航天事业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航天工作者必须坚持创新、不断超越,走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前列,不断攀登科学技术的新高峰,努力在重要领域和科技前沿实现“中国创造”。

四是严慎细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航天事业发展史中的每项航天工程都是系统庞大复杂、技术专业性强的高风险重大工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物和精力,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航天事业发展进程,甚至会对国家战略、国际形势产生重大深远影响,因此必须以严慎细实、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严格按科学规律、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办事。针对航天工程这一特点要求,在航天事业发展初期,周总理就提出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16字方针,成为当时航天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在航天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还有“数据一口清、状态一摸准、操作零失误”的“张枫标准”,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的“四严”作风等一大批严慎细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典型代表。

二、航天文化的育人功能

航天文化作为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文化育人功能。大力弘扬航天文化,持续强化教育引导、浓厚环境氛围、增强激励熏陶,有助于将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3-4]。

一是用航天文化筑牢求学报国、服务人民的理想信念。航天事业发展的历程就是一部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鲜活教材,蕴含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展现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信念,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同时,随着我国向世界航天强国迈进,围绕航天事业的文化宣传活动作为一种传播渠道和文化载体,极大增进了民族团结、凝聚了人心士气、提升了人民自豪感。青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定型的关键时期,加之信息网络时代文化元素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力弘扬航天文化,将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筑牢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二是用航天文化砥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顽强斗志。青年学生普遍生活成长在优渥的环境中,相对缺少逆境生活的磨砺,普遍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较弱,但情绪自我调节能力不足,不善于解决心理冲突以及应对心理挫折。一代代航天人不畏艰险,勇于面对挫折和失败,顽强拼搏、攻坚克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为激励青年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的教育内容,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航天事业的坎坷发展历程孕育了富含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精神的航天文化,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培育青年学生百折不挠、知难而上、愈挫愈勇的顽强品格,对当代青年学生具有重大教育价值。

三是用航天文化培育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主攻方向”的今天,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一大批心无旁骛、志如磐石、锲而不舍的大国工匠。传承和弘扬航天文化,就是通过宣传航天战线中爱岗敬业的劳动模范、精通业务的能工巧匠的典型事迹,引导青年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的青年学生,增强对从事职业的强烈心理认同和情感认同,培养精益求精、严谨细致、耐心专注的职业精神。进而带动制造业质量升级、技术升级、产品升级,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

三、新时代发挥航天文化育人作用的建议

航天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教育价值。进入新时代,深入挖掘航天文化的育人价值,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完善配套工作制度机制,是提升航天文化育人能力水平的关键。

一是推动航天文化“三进入”工作。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配套制度机制,将航天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切实让航天文化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头脑。要大力增强航天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教育作用,用航天事业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强大力量;用航天事业突飞猛进的伟大成就,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引导青年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加大课程思政力度,适应文化育人的特点,努力增强航天文化的强大育人合力。用航天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两弹一星”元勋,毅然决然投身航天报国事业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染青年学生,帮助他们校准人生航向、端正价值追求、陶冶高尚情操。将航天文化中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对从业者的素养要求相结合,增强青年学生练就过硬本领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实现两者有机融合、相得益彰。要大力挖掘航天科技产品的宣传教育价值,加大宣传引导,形成立体化、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在航天科技商用化、普及化、生活化的过程中,用好身边这些让人亲身感受、触动深刻的活事例,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并在生活中起到睹物“育人”的强大功能。

二是营造具有航天特色的文化环境。要发挥好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在校园文化环境中突出航天元素,增强航天文化的氛围营造,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5]。营造富有航天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要深入研究、科学论证,注重建设整体规划、一体布局,形成全域覆盖、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文化育人环境。要聚力加强校园文化环境的硬件建设,在校园中心位置设立有航天特色的大型主题雕塑、石刻等标志性景观,建设能够展现航天事业发展历程的航天文化长廊,布设火箭、卫星模型等一批具有航天元素的系列文化设施,建设“问天”广场、“望月”公园等公共生活场所,以富有艺术性、感染性、渗透性的方式强化航天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主导地位。要聚焦提升校园文化环境的软实力,提炼出与航天文化内涵一致的校风校训,创作富有航天元素的校徽校歌,设计具有航天特色的校园区域、道路、楼宇命名,营造具有航天气息的教学楼、宿舍楼等楼宇内部文化氛围;结合院校教学年度任务和阶段特点,制订相应宣传文化工作计划。要借助庆典仪式活动推进航天文化育人,在入学、毕业、学期学年始末等关键时间节点,开展航天精神专题教育;在中国航天日、校庆等重要纪念日,隆重组织仪式庆典等活动;在学校学习生活期间,广泛开展“航天杯”主题系列文体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航天论坛、知识讲座、科技竞赛等活动,大力提升航天文化育人层次水平。

三是创新航天文化传播平台载体。增强航天文化的育人功能,不仅要充分发挥航天类博物馆、航天工业园区等传统文化基地的作用,更要革新传播理念、创新传播平台、更新传播渠道,突出针对性、思想性、先进性,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人心的方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要不断丰富航天文化内涵、拓展外延、提升社会影响力,将航天文化打造成民族文化的优秀品牌,主动融入民族文化捆绑式、一体化推进,借助国家层级优质平台载体推动宣传教育,实现航天文化育人增质提速。要持续深入研究信息时代文化传播和网络舆论的特点规律,积极推动航天文化进入网络、融入网络,建设“我们的太空”等航天特色鲜明的网络平台,制作一批航天主题的微课、慕课,及时推送航天发射、深空探测等最新重大航天事件新闻,用好网络平台、占领网络阵地、畅通网络渠道,逐步提升航天文化在网络中的发言权、引导权、主动权。要始终紧盯青年学生的思想,紧扣时代发展的使命要求,发掘航天文化的时代价值,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航天精神,用青年的话语体系讲好航天故事,使航天文化始终焕发强大育人活力。要加大航天文创产品研发力度,将航天文化传播与航天科普科幻作品创作、影视拍摄展播、玩具模型生产、纪念票币发行等活动充分结合,将抽象的航天文化转化为具象产业。大力增强航天文创产品的附加精神价值,研发极富感染力的航天文化创意产品,使产品成为深化育人效果的有效载体。

秦 云纹 咸阳窑店采集

猜你喜欢

航天事业航天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孙家栋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
——孙家栋
让我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逐梦航天日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