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鸟类环志研究

2021-06-29闫亮亮王博宇关雪燕付建平侯笑如赵欣如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翠湖候鸟鸟类

闫亮亮 王博宇 于 方 叶 红 关雪燕 付建平 侯笑如 梁 烜 赵欣如

(1 北京市海淀区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北京 100194;2 中国观鸟会,北京 100097)

鸟类环志是研究鸟类迁徙及行为生态最常用、最普及的方法。在候鸟的繁殖地、越冬地或迁徙停歇地捕捉鸟类,用金属或其他材料做成带有编号的鸟环或标记物佩带在鸟体上,然后将鸟在原地放飞以便在其他地点(或其它季节)再次重新观察到或捕捉到,此种研究鸟类迁徙的方法称为鸟类环志。通过对比首次环志和环志鸟类回收所记录的鸟类信息,可了解鸟类的迁徙路线、迁徙停歇地、迁徙范围、迁徙速度以及鸟类的寿命等信息(汤臣栋,2012; 张孚允等, 1997; 马志军, 2009)。通过对鸟类再次观察、捕捉并放飞,或偶然发现其死亡个体,鸟类环志可直接或者间接反映出候鸟的分布、种群数量变化及鸟类的迁徙规律(张孚允等, 1997;Minton, 2003)。

鸟类环志是研究鸟类栖息地选择、利用、迁徙途径和路线以及迁徙策略的重要措施,是科学管理野生鸟类的基础信息采集手段,鸟类环志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唐松元等,2018; 李显达等,2007; 2014)。环志工作不仅可发现一些当地的鸟类新记录,同时为证实鸟类活动范围因生态环境变化提供实证(方克艰, 2008)。总之,环志可提供很多重要的生物学资料,为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鸟类资源保护管理政策提供依据(侯韵秋等, 2000)。

在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北京市鸟类环志站的指导与支持下,翠湖湿地公园多年一直坚持在园内开展鸟类环志项目。公园鸟类环志工作在中国观鸟会环志志愿者的帮助与支持下,较好地开展了每年春秋两季的鸟类环志工作。截止到2019年已成功环志的鸟类达8 000余只次,其中包括一些被回收的环志鸟个体。

1.1.1 地理位置 秦安县隶属甘肃省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北部,渭河支流葫芦河下游;中心位置位于北纬34°51′、东经105°40′。

从图1中可以看出,当称样量在0.25~1.50g之间变化时,EDTA标准溶液滴定体积与称样量线性相关,说明氟化钙的溶解度基本保持不变。通过计算可得图1中钙(以碳酸钙计)质量变化的最大值约为9.4mg,即两次称样量之间碳酸钙的质量差在9.4mg之内都能满足实验方法分析要求。

2.1.2 植被、景观与候鸟迁徙的关系北京地处亚热带向亚寒带的过渡区,是春秋两季众多候鸟迁徙的必经通道。全球有八大候鸟迁徙通道,经过中国境内的共3条,其中北京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每年过境南迁或北徙的候鸟达300多种。候鸟为了在繁殖地的食物、环境最佳时期到达,每年要根据气候、风力等对迁徙时间进行调整(Lykke et al, 2019; McNamara et al, 1998; Thorup et al, 2017) 。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翠湖湿地公园概况

翠湖湿地公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40°06′N,116°11′E),地处温榆河水系南沙河流域中游,占地面积157.6 hm2,其中水域面积约90 hm2。公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植被以地域性乡土树种为主体,以本土湿地植物为特色,形成以陆地乔木、灌木、地被,水域挺水、浮水、沉水植物所组成的复合鸟类栖息地体系。环志地点位于公园封闭管理区,环志环境相对稳定,昆虫种类繁多、两栖爬行类动物较多,在春秋迁徙季是鸟类重要补给地和栖息地。通过翠湖湿地公园迁徙季环志的鸟类情况,能很好地反映出春秋季湿地鸟类迁徙特征,是研究北京城市湿地鸟类生态的良好基地。

1.2 研究方法

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自2014年起,每年4月下旬—5月上旬,9月下旬—10月上旬开展为期15 d左右的鸟类环志工作。鸟类环志采用网捕法捕鸟,每个环志季,网的拦截总面积约750 m2,网孔径2 cm;每日布网时间24 h(除个别下雨天气收网),网具和脚环由全国鸟类环志中心提供。

这些候鸟重捕说明以下3个问题:

(4) 确定分辨系数0<ρ> <1,计算各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中各点与点之间的关联系数rki(式6)再以全部关联系数构成关联系数矩阵R(式7):ρ

(1)黄喉鹀、小鹀等候鸟,其迁徙的路线大体不变,而且从重捕的时间来看,春秋季的路线也没变。因为环志网场固定,回收的鸟均在第一次被捕的网场周边重捕,直线距离50 m左右。

图1 翠湖湿地公园网场分布图(选自Google地图2019年9月)Fig.1 Distribution map of Cuihu wetland park(selected from Google map, september 2019)

2 结果与分析

2.1 春秋迁徙季优势种鸟类相似,且有差异

长期环志可摸清鸟类的本底数据、监测鸟类种群的动态变化、评价栖息地生境质量。春秋两季迁移的候鸟中林鸟以黄喉鹀、小鹀、树鹨、红喉姬鹟为主,这些候鸟喜在灌草丛及林下空间活动,喜食草籽、昆虫等。翠湖湿地公园植被以榆树(Ulmus pumila)、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等乔木为主,林下有金银木(Lonicera maackii)、金叶女贞(Ligustrum vicaryi)、天目琼花(Viburnum opulus)等灌木丛,以及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山麦冬(Liriope spicata)、早熟禾(Poa annua)等地被植物。丰富的植被为迁徙的候鸟提供了大量的食物和栖息场所,因此在春秋迁徙季鸟类多样性高、数量多,同时也吸引候鸟每年往返来园夏候繁殖、越冬或旅居。园内水生植物丰富,也为水鸟和近水鸟种,如涉禽鹭类、鸻鹬类、游禽雁鸭类以及翠鸟、苇莺、鸦雀等提供了栖息和食物来源。

表1 春季环志迁徙季优势种鸟类Table 1 Dominant bird species in spring banding migration season

表2 秋季环志迁徙季优势种鸟类Table 2 Dominant bird species in autumn banding migration season

医学生的成长需要医学院校探讨更为有效的、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也需要医疗体制的深入改革和外界环境的支持。医学生作为医疗战线的未来,不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树立从医信心,不仅是当下急需进行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历史任务。医疗暴力事件和紧张的医患关系,对医学生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威胁,需要给予有效心理支持和疏导,否则将对医学生从业的信心造成影响,直接影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2016—2019年,翠湖湿地公园共环志鸟类87种6 792只次,属13目33科,共回收鸟10种115只,回收率达1.7%。通过数据统计发现,春秋季迁徙鸟类组成略有差异。从表1可以看出,春季环志迁徙的雀形目优势种鸟类是黄喉鹀(Emberiza elegans)、红喉姬鹟(Ficedula albicilla)、小鹀(Emberiza pusilla)、树鹨(Anthus hodgsoni)等。从表2可以看出,秋季环志迁徙的雀形目优势种鸟类是小鹀、黄喉鹀、树鹨、灰头鹀(Emberiza spodocephala)等。

2.2 回收鸟类分析

2.2.1 回收数量多的鸟类2016—2019年,回收环志鸟类数量最多的留鸟依次是棕头鸦雀(Sinosuthora webbiana)、灰头绿啄木鸟(Picus canus)、银喉长尾山雀(Aegithalos caudatus)等,而迁徙鸟回收数量较多的是黄喉鹀、小鹀、红角鸮(Otus sunia)等。由于回收留鸟数量较多,如棕头鸦雀截止到2019年已经累计回收多达74只,表3仅列出部分重要回收个体。环志鸟类的重捕,可为了解候鸟的迁徙路径和野生鸟类的自然寿命提供野外数据(黄华等,2019)。

2.2.3 候鸟回收信息分析环号为B183-8976的黄喉鹀(雄,成鸟)首次环志时间为2015年10月15日,4年之后2019年12年18日重捕。另外还有2只被回收的环号为B208-3901的黄喉鹀(雌,成鸟)和B183-8976黄喉鹀(雄,成鸟),证实了黄喉鹀在翠湖湿地公园的居留类型为冬候鸟或是旅鸟,表明黄喉鹀会忠实于越冬地或迁徙驿站的习性。环号为A115-6890的小鹀成鸟被回收,表明小鹀在本公园居留类型为旅鸟或是冬候鸟。另外一只环号为G12-0514的红角鸮成鸟于2016年4月23日环志,2017年4月26日被回收。显示红角鸮重返繁殖地且原巢区,首次网捕与回收网捕的位置小于20 m。

棕头鸦雀是留鸟回收率最高的鸟种,2016—2019年累计回收了74只棕头鸦雀。环号A171-5448的棕头鸦雀(成鸟)首次环志时间为2016年10月3日,于2019年4月23日回收,该只鸟是目前环志时间较早的棕头鸦雀。这些鸟类重捕的记录证实,棕头鸦雀在翠湖湿地公园活动范围非常固定,一直在环志屋附近(分布区保持多年不变),且在翠湖湿地自然状态中生活良好,自然寿命至少可达到5 a以上。

留鸟回收鸟种和数量相对较多,开展环志以来,由于环志网场固定,同一只鸟重复回收的次数也逐渐增加。留鸟回收概率频率越高,得到该只鸟的活动范围、觅食情况、自然寿命等信息也越丰富,可更好地了解这些留鸟的生存状况及生态习性,研究气候、植被、食物资源、造巢条件等环境因素对留鸟的影响,便于开展针对性的保护与管理。

表3 部分回收重要个体Table 3 important individuals partially recovered

2.2.2 留鸟回收信息分析翠湖湿地连续6 a春秋季鸟类环志,留鸟的回收信息最多,因为留鸟是园内常见鸟,并且偏爱在灌丛、苇丛和低矮的乔木上活动,其生境靠近网场,故容易被网捕到。其中留鸟包括灰头绿啄木鸟、棕头鸦雀、银喉长尾山雀、星头啄木鸟(Dendrocopos canicapillus)等。灰头绿啄木鸟已回收到2~4 a前的环志鸟,其中环号为F09-5784灰头绿啄木鸟(雌成鸟)首次环志时间为2014年4月19日,于2018年5月1日再次回收,为目前环志-回收时间最久的灰头绿啄木鸟。环号为F09-5789的灰头绿啄木鸟(雄成鸟),首次环志之后,先后4次被重捕。环号为C22-4564的星头啄木鸟(雌成鸟),首次环志时间为2014年9月30日,于2019年4月30日回收。以上数据显示出这两种啄木鸟分布区域十分稳定,自然寿命至少5~6 a。网场位置不变,鸟回收的概率较高。

根据多年的经验,无痛分手的最高境界,就是两个人都移情别恋,巴不得早点分道扬镳,好过上自己向往的新生活,可谓兵不血刃、皆大欢喜。

翠湖湿地公园鸟类环志网场布设在公园封闭管理区环志屋周边,环志屋东北部有一处被园内水域包围相对封闭的荒岛(自然恢复的植被区)为主要环志场所,其他网场均在环志屋周边。每张网的位置用GPS定位(图1),保持每年春秋季不变。根据近4年来网捕结果,用数字化技术分析数据,比较统计结果,如网捕鸟种数、落网时间规律,同种鸟的个体差异(如雌雄迁徙时间、体重、体长等区别等)等。根据统计结果分析迁徙季翠湖湿地公园湿地优势鸟种种群的迁徙特点以及活动情况等。

(2)红角鸮在公园的繁殖区域非常固定,来年回到固定的场所。上述红角鸮,连续2 a都在春季被网捕,而且在相同区域被回收。

(3)通过重捕这些候鸟可以准确地记录不同鸟类的自然寿命,便于开展其种群的专题研究。

3 讨论

3.1 环志数据可为鸟类提供适宜生境

通过对优势种鸟类环志量以及回收鸟类的统计,发现园内留鸟鸟类较为稳定,候鸟数量逐年增加。留鸟种群的稳定,反映了翠湖湿地公园园内生境适宜,另一方面公园通过分区域管理、开辟封闭保育区、开放区、过渡区等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人类干扰,为鸟类提供更好的栖息环境。候鸟种群易受繁殖地生境和迁徙过程的影响,尤其是迁徙途中的偶然事件(如暴风雨、剧烈降温),会导致种群数量的波动。因此,开展鸟类栖息地的保护十分重要,以利于鸟类栖息、迁徙、繁衍与越冬。

艺术家试图用艺术的方式为乡村文化“招魂”,修复残破的心灵故乡。蔡玉水来到济南市长清区双泉镇,试图建立一座艺术小镇;潍坊市牟家院村,乡村戏剧节为这里增添了传统与现代元素;古村落杨家埠,年画文化形成产业,获得新生。

3.2 利用环志数据,开展湿地保护研究

多年的鸟类环志与回收数据表明,翠湖湿地公园是候鸟重要的停歇地和食物补给站。针对不同鸟类的繁殖、越冬、迁徙(补给驿站)的诸多功能需求开展湿地的建设与保护,如:分析环志网场周边的植被环境,总结不同鸟类的觅食、繁育和活动场所等。

湿地不仅吸引水鸟,也吸引大量的林鸟、灌丛鸟、鸠鸽及猛禽等。因此,开展湿地保护的基础研究,应该从更多、更大的类群入手,开展生物多样性的数据采集和观测,搞清楚不同湿地的生物结构及关系,便于提升湿地保护工作的科学性。

猜你喜欢

翠湖候鸟鸟类
善于学习的鸟类
翠湖心影
昆明的翠湖公园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鸟类
致命的超速
我是一只小候鸟
翠湖印记
美丽的鸣翠湖
“洋候鸟”回闽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