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成功繁殖白尾海雕
2021-06-29赵琬婧
赵琬婧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黑龙江 抚远 156500)
三江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东临乌苏里江、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毗邻,是黑乌两江汇合的三角地带,属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三江保护区于1994年建立,2000年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2002年加入“东北亚国际鹤类保护网络”,并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2019年6月,三江保护区科研人员和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鸟类专家李林研究员开展鸟类调查时,在抓吉管理站荷花泡区域,发现有大型猛禽占用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人工鸟巢繁殖(48°06′55.2" N,134°35′14.1" E) 的现象,经多次观测核实,为占巢繁殖行为。2019年7月,调查人员在抓吉管理站距鸟巢200 m的地方用高倍望远镜观测到2只雏鸟在巢,喙黑色。1个多小时以后,亲鸟回巢,成鸟尾部明显的白色尾羽,确认是珍稀濒危鸟类——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
白尾海雕为大型棕色猛禽,体长74~92 cm,属世界濒危鸟类,在我国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于亚欧大陆北部、格陵兰岛、中国和日本等地,在我国东北和内蒙古东北部繁殖,迁徙或越冬于东部沿海、华中地区、西藏和云南等地。白尾海雕栖息于湖泊、河流、海岸、岛屿及河口地区,繁殖期喜在有高大乔木的水域或森林地区的开阔湖泊与河流地带活动,主要捕食鱼类,也捕捉野鸭等其他小动物。
2020年5月,在三江自然保护区抓吉门前岛的人工鸟巢 (48°08′52.7" N,134°37′52.4" E) 再次发现白尾海雕占巢繁殖的现象,并育有雏鸟2只。2021年3月中旬,在2020年白尾海雕筑巢的人工鸟巢观测到了活动的白尾海雕,它已早早到来,成功占巢,开始了今年的繁殖期生活。
白鹳之乡
三江自然保护区抓吉区域与俄罗斯大赫黑契尔保护区隔乌苏里江相毗邻,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乌苏里江丰富的鱼类资源,为白尾海雕、东方白鹳、大白鹭(Ardea alba)、苍鹭(Ardea cinerea)、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等水鸟提供适宜的繁衍栖息场所和充足的食物。两处白尾海雕占用的人工鸟巢均位于抓吉门前岛上,直线距离4.9 km,岛上植物优势种为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灰脉薹草(Carex appendiculata)和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缺少适宜东方白鹳和白尾海雕等鸟类繁殖的高大乔木。为恢复鸟类种群数量,三江自然保护区自2005年以来先后搭建东方白鹳人工巢100多个,在此栖息和繁殖的国家Ⅰ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数量呈倍数增长,种群恢复效果显著。在2020年的夏季调查中,监测到营巢东方白鹳75巢,成为我国东北地区东方白鹳的最大繁殖地,秋季迁徙最大集群数量567只。
三江保护区将继续补建人工鸟巢,满足数量日益增长的东方白鹳繁衍栖息的需求,同时达到招引白尾海雕等大型湿地猛禽的目的。三江自然保护区将进一步发挥保护和恢复物种功能,切实贯彻“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新理念,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碧草蓝天、麟潜羽翔的美好生活。
白尾海雕人工繁殖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