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时期江西加快文化消费的思考

2021-06-29刘玉凤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十四五江西文化产业

曹 莎,刘玉凤

(南昌师范学院,江西南昌 330032)

近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及文化消费提升工作,特别是2018年8月江西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快了我省文化产业发展,逐渐优化文化消费结构,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消费格局。2020年4月,省政府印发《进一步激活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这既是推动精准防控疫情、加快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质量水平,助推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十四五”时期,继续推动江西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消费规模与水平,既是继续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及《中共江西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具体举措。

一、“十三五”时期江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江西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值连年均破千亿元大关,“三区五板块”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一)政策体系逐渐形成

近年来,我省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推动我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19—2023年)》等文件,文化产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二)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2019年末,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595家,实现营业收入1904.42亿元,增速1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中部地区第一,全国第二。

(三)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文化产业核心领域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比重达54.2%,产业整体结构实现由制造业为主逐步转向以文化批发、零售和服务业为主。

(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2019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3个、文化馆118个、公共图书馆114个、博物馆143个、广播电视台94座、数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1%、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6%,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明显。

(五)文化市场主体持续壮大

2019年,江西出版集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08.9%,江西华奥印务等4家企业获评“2019—202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南昌699文化创意园、陶溪川文创街区等5个园区被评为省级文化产业园区。

二、“十三五”时期江西居民文化消费基本情况

(一)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稳步增长,但占消费总支出比重偏低

近年来,江西居民文化消费总支出持续增长的同时,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基本上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从图1可见,2008—2018年,江西文化消费支出保持了持续增长势头,虽然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小幅下跌,但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大幅提升。

图1 江西城镇与农村年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变动轨迹

(二)文化消费环境持续变好,消费潜力有待释放

2008—2018年,江西城乡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消费支出总额虽有提升,但文化消费水平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自2014年开始,江西文化消费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变化趋势相一致,但农村文化消费水平除2013年反超外,其他年份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文化消费环境方面,2017年,江西文化消费环境指数位列全国第三,满意度指数位列全国第一,但《中国休闲城市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7—2018年,31个省(市、区),江西休闲总指数和分指数排名居中,与湖南排名接近;在休闲城市排名中,江西休闲竞技与产业指数近年排名下降趋势明显,省内暂无城市各指标跻身全国前二十名。这充分说明,江西文化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和满意程度虽比较高,但江西居民文化消费潜力和空间仍有待进一步挖掘。

(三)江西文化产业布局正在形成,文化消费市场日渐活跃

近年来,江西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兴业态文化企业发展较快。2020年上半年,江西文化相关领域行业实现营业收入619.97亿元,新兴业态较为明显的16个文化行业中,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资产规模增长最快,同比增长657.4%,其次是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和智能文化设备制造。

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江西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聚集能力明显增强,各市动漫产业项目投资成效明显。在文化消费方面,2019年,江西电影、文化演艺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假日经济、夜间经济等新经济业态持续发力;南昌、新余作为全国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成效明显,已形成了比较有特色的文化消费模式,“旅游消费月”及“滕王宴乐”等文化活动和文化项目成效突出;电影和文艺演出市场日趋兴旺,2019年全国城市票房百强江西有4座城市上榜;“江西文化发展巡礼”人气爆棚,其中运用高科技数字手段“5G+VR”沉浸式体验、智慧书店、传统文化体验互动项目等是人群重点聚集区。

三、“十四五”时期江西文化消费提升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体量小,规模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江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处于全弱势梯队。一是江西文化产业整体呈现“低投入—低产出”发展态势。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19中国文化产业系列指数”显示,江西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名第十九;江西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仅在2014、2016年跻身全国前十,同属中西部地区的湖南、四川却多次进入全国前十。二是江西文化产业核心层竞争力不强。江西文化产业处于产业链“微笑曲线”低附加值端,产业链上游的设计、研发竞争力不强。以VR、动漫产业为例,总部和设计基本都不在江西,动漫产业更是靠代理起家。在城市文化竞争力排行榜上,江西排名不佳。2020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703家,文化相关领域行业收入占比64.9%,新闻服务、出版发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等与湖南等省相比差距明显。三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品牌建设滞后。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中,龙头企业占比小,2019年中国文化企业30强榜单中,江西只有1家;此外,以江西出版集团为主的传媒产业和以烟花、陶瓷、毛笔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制造产业依然是主要力量。新兴的动漫、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VR等衍生新兴业态虽逆势成长但发展不足,原创动漫作品少,品牌效应不明显,缺乏品牌输出。

(二)跨界融合及产业内部融合不足,消费领域亟需拓展

一是江西文化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和文化产业内部融合不足。文化产业聚集区尚未形成,文化产业聚集发展落后于沿海省份和湖南、湖北等相邻省份。二是产业附加值低。江西文化产业价值创造主要依赖于产业链中间的生产制造环节,链条两端附加值高的产业实力不强,“有资源没创意,有产品没经济”,很多文化产品只能实现“创造—传递—实现”的一次性传递,无法在不同产品形态上实现循环增值。三是产业内与产业间资源整合和创新能力不强。包括文化产业跨区域的纵向发展、横向互补、资源共享等路径发展方面;民间拥有的书院、陶瓷、药业、茶叶等十大文化形式,和傩文化、戏曲、剪纸等文化艺术品种作为创意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和深入开发方面;文化与影视、动漫、游戏等关联产业,进行整合、嫁接以及再创造方面,还缺乏成功案例。

(三)消费体验价值感知水平低,阻碍文化消费意愿提升

居民对文化消费体验价值的感知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居民以后是否愿意继续进行文化消费。基于欧美国家和国内文化消费试点经验,文化消费出现“井喷”现象的前提是文化产业发达、消费动力强劲、供给充足、消费便捷以及消费满意度高。当前,江西文化消费体验价值感知水平不足,原因有以下三方面:一是文化精品不足,影响公众消费参与度。江西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消费受到文化产业基础不强、资源开发流于表象、产品参差不齐、精品缺失等制约,文化消费层次较低,高端消费较少。以南昌为例,与长沙相比,在举办歌剧与舞台剧次数、大型文化艺术活动次数以及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次数等存在明显差距。二是高端文化产品价格高,但消费体验价值低。以2018年李云迪“云指肖邦”世界巡演为例,南昌票价占据当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为2%—9%,远高于同期澳大利亚墨尔本0.25%的占比。根据美团平台数据显示,以南昌琴岛之夜、新中源大剧院、宝丽大剧院为例,大部分消费者表示服务水平差,超过15%的观众认为表演和节目过分商业化,差强人意。三是配套基础设施支撑不足,影响文化消费体验价值。2019年,全省公共图书馆机构数为114个,在2011年的数量上未有新增;人均藏书量为0.52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远低于浙江、江苏、上海等沿海发达省(市);全年艺术表演团体数、场馆数、图书出版总印数在全国排名靠后,不具备相对竞争优势。

四、“十四五”时期江西文化消费提升的政策建议

“十四五”时期,根据中央和省委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的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实施文化消费升级行动、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及文化消费模式等精神,江西“十四五”时期文化消费提升工作要在以下方面发力。

(一)创意托举,集聚联盟,拉伸产业链条,拓展消费空间

一是依托创意完善产品品质,依托内容组合核心力量。深入挖掘与梳理如陶瓷、茶、中药、书院、稻作等文化资源,通过原创、嫁接、合作等方式创造影视作品,打造文化IP,在影视文化事业中文化娱乐节目、旅游演艺精品节目上形成品牌规模。二是增加价值主体,延伸产业链条。抓住优势战略环节,横向拉伸价值链,在新领域、新空间上拓展,将同种文化产品以多种形式进行传播,实现一次投入多次增值的目的。利用VR和会展产业优势,将文化产品交易环节扩展到会展、中介等领域。三是联动拓宽消费领域,共同培育消费习惯。将文化娱乐产品与旅游融合,将演艺厅、酒店、餐饮店以及其他夜间经济消费场所等纳入旅游线路。利用江西出版集团、江西日报传媒等传播业龙头以及各城市大剧院等演艺场所休闲龙头,带动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市场潜力较大的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合作发展共赢的局面。

(二)依赖产业发展,提高收入水平,增强消费实力

一是以产业带动收入提升,培养消费偏好和习惯。扩大消费人群范围和绝对数量,稳步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城乡中低收入阶层收入,提高文化消费经济实力。依托乡村振兴带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和集聚,发挥文化产业对就业的“虹吸作用”,释放文化消费潜力。二是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力度,稳定消费预期。减少居民在养老、医疗、教育,特别是住房方面的储蓄需求,确保消费实力。三是调整优惠券结构和指向。分类发放消费券、抵扣券,鼓励职工集体出游,并为集体活动提供优惠专供产品。四是完善文化消费体系。利用好文化消费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完善与微信、支付宝、银联云闪付等支付平台的对接,固化消费习惯。

(三)构建记忆场所,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文化消费空间

一是运用全域化空间战略理念,实现空间内的互联互通。在江西“三区五板块”文化发展大骨架上,细化网络,打好历史、红色、生态等文化牌,理顺各文化产业发展脉络,确定发展轴心和辐射方向。二是构建城市记忆场所,建立多业态文化消费空间,打造多业态融合的文化中心。打造城市记忆工程,构建我省有特色、有优势的城市记忆场所,嫁接新兴元素、创造性转移和发展城市记忆,带动区域内文化消费空间升级。整合闲置资源,试点打造多业态融合的文化中心,引入“图书馆+文创”“图书馆+书店”“图书馆+休闲吧”等模式,引入创客空间、艺术展览、教育培训等项目。三是运用新兴技术打造文化产品、服务和消费者之间的虚拟交互空间。借助手机App等常规新媒体服务平台和快手、抖音、火山、西瓜视频等传播平台及VR或AR等数字技术,通过便捷化的手机、手表等移动终端和各种智能设施,嫁接精品文化IP;通过场景植入,运用赛博空间思维,构造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二维和以虚拟现实体验为代表的三维文化消费空间。

(四)以数字技术主导平台搭建,促进文化需求和供给的有效对接

一是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特色文化网络、数据库,完善场馆文化信息平台。搭建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和整合文化消费平台,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文化产业数据、生产行为数据和消费行为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共享,充分了解居民消费需求和偏好,公开行业政策和信息,实现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究机构之间的场馆图书资料和电子文献的交流共享。二是加强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建设。在文化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中,自主建设动漫、文化会展、创意设计、网络文学、工艺美术等省(市)专业工作室。三是搭建产、投、融平台,打造产权交易平台。完善江西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解决企业与金融机构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产、投、融有效对接。整合高校资源,建立文化产业专利评估中心,应对涉外专利纠纷等问题。四是加强金融支持服务平台建设。依托江西省文化艺术交易所,加强与银行、保险、租赁、典当、担保、基金等机构合作,设立文化产业扶持基金,建立江西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打造文化与资本对接、与科技融合的综合服务平台。

猜你喜欢

十四五江西文化产业
江西银行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江西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7个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我爱江西奶奶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