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职师范生实践能力实施路径研究

2021-06-29和润生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师范生核心高职

和润生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丽江 674199)

“核心素质体系”概念作为深化课程改革和实现德育目标的基础,已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业界也称之为中国未来基础教育的灵魂。核心素质体系提出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要发展核心素质体系,明确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素质和关键能力,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怀、民族感情,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培养德性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成绩和提升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对薄弱”,这在课程领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与中小学课程目标的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重叠重复,课程与教材的系统性和适应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与评价体系不匹配,制约了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教师教育人的意识和能力需要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足,支持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在个体终身发展的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许多素质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品质可以分为核心品质和从核心品质延伸出来的品质。其中,最关键、最必要、处于核心地位的识字能力被称为“核心识字能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义务教育生物修订课程负责人刘恩山表示: “核心识字能力是一种跨学科的素质,它强调跨学科的发展,以及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例如,核心读写能力中的语言读写能力概念不再是一个语言学科的概念,也不再是一个外语概念。如果我们在这里使用‘技能’的概念,它可能会低一点,但它的特点可以非常明确,它的特点是有效地表达和交流,其实是一种广义的语言概念,作为一种有效的表达和交流,远远超出了语言的范围。”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完成后,如何在确定核心素养及其表现特征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做好不同部门核心素养之间的纵向联系,将成为核心素养最终实施和培养的重要环节。

1.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

核心素养,主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其定义为“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正式发布,以“核心素养”为指引,以系统观来整合教育理念成为当前直至未来很长时间内容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要求,未来的教师一定需要用核心素养的理念来培养未来的学生。

培养未来的教师靠什么?主要是靠师范教育。师范生是“学生”与“教师”两大角色的混合体,既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对象,也将是核心素养教育的推进者,既要自身具备核心素养,也要锻炼好自己的实践能力,才能将“核心素养”落实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目前,我国师范生培养制度已经完成了三级师范教育向二级师范教育的转变,随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一系列文件的实施,特别是教育部最新下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主要承担小学阶段师资培养的任务,高职师范生的专业面向也直接针对小学各科教育。

同时,国家文件还明确提出需要以实践为导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培养目标的调整、课程体系的优化、教育手段的提升、教育环境的智能、教育理念的发展,这些都促使高职师范专业需要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2.目前高职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

目前,虽然广大高职院校正在采用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实践条件建设、提高课堂实践效果等一系列措施来提升高职师范生实践能力,但由于高职院校在资金来源、学生素质、教师培养等方面与本科院校的差距,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依然与社会的要求有一定的不足,其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学校实践训练条件不足。教育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基础,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校园信息化的投入,中小学教学逐步向数字化、智慧化发展。但与此同时,一些高职师范院校由于资金紧迫,实训条件较差,智慧校园建设不能与教学要求同步,智慧课堂、智慧班级管理等实训室建设与中小学教学需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一些新兴教学软件,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及时购买、更换、提升,无法提供给学生使用,实践教学被迫由理论讲解代替,严重制约了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教学与教育市场节严重[2]。

二是培养过程中实践训练不足。高职师范教育向来注重教育理论和学科教材知识教育,对学生理论知识要求比较严格,但在学科教学法和教育见习实习中,因指导教师、场地、课时等的限制,其实践训练强度不够,锻炼不全面。在教育实习中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两张皮”现象表露明显,高职师范生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习者特征分析不够、缺乏与小学生沟通的经验、教学设计流于模式化缺乏因材施教的灵活性、课堂突发事件应变能力不强,无法到达优质的实践训练效果[3]。

三是实践教学教师培训进修机会不足。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迅猛发展,教育理念层出不穷,但一些高职院校由于经费、机会等各种原因提供给学校实践教学教师的培训进修机会有限,各承担着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只能依靠个人课余时间自学来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虽然,目前网络学习平台提供的线上课程非常丰富,但是选派教师到更高一级院校开展系统性、沉浸式的培训更能使其在教育理念、技能上有质的提升。

四是高职师范生自主学习状态不足。高职师范生由于整体素质与本科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对自身的学习要求不高,许多学生实践能力训练仅满足于学校提供的教育见习实习或者课程训练,自觉开展教学实践训练意识不足,对课堂以外的各类教学技能比赛、课余兼职任教、各类语言技能比赛等能够锻炼教学技能的活动参与积极性低。这种情况通常都是由于学生对专业认知程度不高,专业认同感不强,无法把综合能力迁移到专业学习实践上。

3.核心素养对高职师范生的要求

从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来看,其主要从践行师德、学会教人、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几个方面对高职师范生进行了要求,也就是我们说的师范生要具有爱教、懂教、乐学、善思几个方面的要素。

“爱教”要求高职师范生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坚定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对学生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对于高职院校师范生来讲,这也是其能够做好教师这一工作的重要素质。教师工作相对于其他的很多工作来讲,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在工作内容上也具有重复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因为面临的学生不同,因此在教学工作当中教师所要面临的压力也是不同的。一些学生在刚刚开始教学时,可能会因为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产生退缩的心理,有时候也会因为重复性和复杂性的工作性质而进入工作的倦怠期,从而使其对教育工作失去耐心,进而影响其工作心态。教师只有自身充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坚定教育工作的信心和信仰,才能够肯吃苦,耐得住寂寞,才能充分认识到教育使命,增加对职业的认同感。

“懂教”这一要求师范生在专业知识方面要有足够的储备,能够根据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来进行开展教学工作。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教师除了要知道自己要教什么,同时也要明白怎么教,因为教学工作面对的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班级,其中的学生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在教学当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分析学生如何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学工作,这也是教师需要在教学工作当中付出更多精力的地方。一方面,教师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向学生传授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当中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自己所教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个性都比较强,面对这样的教学情况,教师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无论是对于自己还是对于学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需要不断地总结实践,总结教学经验,才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进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乐学”要求师范生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有着明确的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专业发展能力。高职师范生在教学工作当中,应该不断完善和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整合专业知识和同时知识,满足自身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学习是终身性的一件事,在未来的工作当中也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反思,及时了解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积极将其引入自己的教学工作当中,同时面对信息时代的发展,高职师范生还要充分认识到在当前教育环境下,信息化教学手段对于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对自己的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和分析,进而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全面的发展。

“善思”要求高职师范生要具有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乐于反思,善于总结。高职师范生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和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在实践当中,高职师范生应该积极主动寻找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视频来进行学习,了解那些知名教师在教学中的特点,同时还要积极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沟通,通过自身教学实践来探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这样的话能够帮助其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当中的不足,同时能够在与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当中找到改进的灵感和途径,这样使自己能够将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运用到以后的教学实践工作当中,发挥出“善思”在教学工作当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自己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的提升。

4.高职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师〔2018〕13号)、《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教师〔2016〕2号)等均将学生的实践教育认定为教师人才培养的必要环节,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设置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的实践课程,要建立贯穿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我们针对高职师范生实践能力弱化,在继承传统中职高职师范教育的经验基础上,充分吸收核心素养最新发展理念,采取师生合作设计、课程贯通培养、搭建实践平台、第二课堂促进、校内外共同育人等多种形式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有效提升高职师范生的实践能力。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现有课程体系的特点,在我国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现代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高职学生的核心素质应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即除具备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具备较强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以及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基本途径[4],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将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目标纳入课程目标,并将其内化到各门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构建基于学生核心素质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课程教学与学生核心素质培养的有效整合[5]。

一是师生合作参与。高职师范生实践能力需要哪些,培养的学生在工作及就业中缺少哪些能力,现阶段学生最需要培养的实践能力有哪些等等,这些均是高职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基础,不将这些内容掌握清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也就缺乏针对性。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目标设计、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等方面均由外校专家、任课教师、一线教师和在校生、优秀毕业生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会审,每一次实践活动结束后均通过反馈会、访谈,发放调查表等方式进行意见收集。通过师生共同合作设计、参与反馈、协商调整等各种多种方式以保障高职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目的性强,不流于形式。

二是课程贯通培养。首先,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以及高职师范生教学计划中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设置专门的实践课程,最大限度在课程设置中保证专业发展和社会对高职师范生专业的要求。其次,通过课程内容的调整尽最大的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中就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将相关专业课程组成课程群,课程群中相似教学内容整合,每一门课程设置一到两个实践重点的多种方式以促进在课堂中实践能力培养的最大化,最优化。在课程的设置上,可以安排各科基础教学(如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美术学、音乐学、体育学、教育技术学、科学教育等)和各科教学论。也可分文、理两个方向设置课程,分别对应文、理两个方向的学科教学。同时,通过课程贯通培养的学习使师范生长于语文、英语(文科方向)或数学、科学(理科方向)课程的教学。

三是搭建实践平台。为了让高职师范生具备良好的专业实践能力,加大在教学硬件与软件上的投入,逐步建设现代化实训场所,配套适用的教学软件,建设有三笔字实训室、微格教室等设备,搭建了全校各高职师范专业能够共同使用的校内实训平台。并利用“工学云”平台对高职师范生的教育见习、实习进行督导。指导教师可以及时关注学生的实习状况,实习生之间可以随时进行交流,实习生每周需要撰写的教学反思和教学日历可以随时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实践平台的搭建为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物质保障,有利于高职师范生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多种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是第二课堂促进。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之余,还通过第二课堂等多种方式助推高职师范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例如,为了强化高职师范生的专业认知与专业认同感,提升其对专业的认知程度,在第二课堂中组织了参观小学、优秀教学名师讲座、走访教育家故居、观看影片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刚进校的大一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激发对专业的热爱,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坚定的职业理想,了解专业学习的路径。同时,按照一院一品牌的总体部署,有高职师范专业的学院充分利用本学院的各类资源,以教师文化为主组织卓有成效的文化活动,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充分增强其对专业、学科以及教师教育的认识,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奠定了基础。

五是校内外共同育人。为了提升高职师范生实践能力,通过与地方小学、幼儿教育机构、地方教育管理部门进行合作,组成教育共同体来切实推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进“双导师制”,定期邀请教学名师、省市优秀教师到校上公开课、示范课,参与学生实践指导等,这些校内外共同育人的活动为高职师范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5.结语

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对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提升高职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如何构建一个合理的贯通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将需要教育管理者与研究者、实践者进行长期的关注和不断的教育教学实践。

猜你喜欢

师范生核心高职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