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业上市公司EVA应用情况分析

2021-06-29张翔宇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资本制造业

张翔宇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辽宁 大连116025)

1.背景介绍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绩效评价标准能否准确地衡量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股东财富创造,是评价标准是否合适的重要参考。传统的会计指标,如权益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等都没有考虑股东资本成本,认为权益资本是免费的,这样就不能正确地衡量企业经营过程中为股东增加的价值。在两权分离的经营模式下,股东作为公司的真正所有者不参与公司管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管理者是否为股东创造了价值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1982年,美国Stern Stewart 公司提出了经济附加值的理念,用来衡量公司在一定时间内为创造的财富。2001年我国引入经济附加值的概念,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完备的评价体系。本文意在对EVA绩效评价体系在制造业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评价。

2.文献回顾

在规范研究方面,刘力、宋志毅(1999)阐述了EVA及REVA两个指标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新方法[1]。谷棋、于东智(2000)论述了EVA系统的理论基础、对公认会计原则的调整、基准EVA的制订以及与之相关的激励制度[2]。周长青(2001)对EVA系统理论框架进行了阐述,在对其优越性进行理论分析之后,侧重讨论EVA系统在实施过程中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指出业绩评价系统具有过于综合、对非财务业绩评价能力弱的缺点[3]。

在实证研究方面,乔华、张双全(2001)认为当时我国市场环境与EVA的适应程度不高,EVA对MVA的解释力不强[4]。梁镇宁、尹卫华(2002)认为,相比于传统绩效评价标准,EVA并没有显示出优越性,但由于其计算标准,有助于管理者做出对股东有益的经营决策[5]。针对EVA指标的局限性,刘运国、陈国菲(2007)设计了EVA与BSC相结合的评价体系[6]。张先治、李琦(2012)认为EVA评价体系的应用有效抑制了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7]。王棣华、温芳(2014)认为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特征,EVA评价制度考虑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影响[8]。

综上所述,在EVA初入我国的几年内,国内学者针对EVA的优缺点进行了研究,后期针对EVA对非财务指标衡量不足的缺点,尝试建立EVA-BSC相结合的绩效评价体系,并认为EVA评价指标的运用要考虑企业所处的环境。在近些年的研究中,学者们广泛地探讨了EVA评价体系在企业管理领域中的作用机制,较少关注企业的EVA表现。因此,本文观察了2015-2019年的制造业的EVA现状,并给出解释。

3.EVA基本理论

3.1 概念

EVA定义为企业的税后净营业利润到扣除该企业加权平均的资本成本的利润余额,因此EVA不同于企业传统的利润指标,该指标是扣除债务资本直接成本和权益资本间接成本的净余额,消除了传统利润计算中对债务资本使用的有偿性和权益资本的无偿性差异。

在对一个企业的绩效评价时,如果EVA>0,则表示企业获得的收益高于投入的成本,为股东创造了价值。如果EVA<0,则说明损害了股东家的价值。如果EVA=0,则说明收益刚好是投资者的预期收益。

3.2 EVA的评价体系框架

Stern Stewart公司提出了EVA的“4M’s”概念框架, 这一框架说明了EVA不仅仅是一项绩效评价指标, 还是一个价值管理系统。该框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绩效评价(Measurement)。EVA是一种新型的绩效评价指标。相比传统的财务指标, EVA能够更加全面、有效地反映出资本经营的效率和价值创造的目标。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能够有效引导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经营管理行为, 从而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第二,管理决策(Management)。EVA考虑了有关公司价值创造的关键因素, 是一种价值管理的有效工具, 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改善EVA展开,从而增强经营管理的目的性。第三,激励机制(Motivation)。EVA的激励机制不设传统激励机制的上限,将EVA作为绩效考核标准,并与员工奖惩挂钩。第四经营理念(Mindset)。EVA倡导一种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以价值创造为终极目标的价值观念,统一利益相关者的目标。

3.3 EVA的计算

根据EVA的概念,一般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资本总额是债务与资产的合计。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债务与股权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

3.4 EVA变量调整

EVA相比与传统指标评价效果有所改善,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不能按照公式直接计算,利润的计算需要对会计科目的金额进行调整,消除会计信息的扭曲。其次在资本成本的计算过程中需要根据资本市场的历史数据来计算资本成本。Stern Stewart 公司提出的EVA计算调整项目有160多项,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公司只采取部分调整措施。应用较普遍的调整后的计算式如下:

3.4.1 税后净经营利润的调整

NOPAT = 净利润+财务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资产减值损失+计入损益的研发费用(以上项目均为税后金额)

3.4.2 资本成本

债务资本成本=有息负债的利息支出*(1-所得税率)

权益资本成本=调整后资本占用*(1-资产负债率)

调整后资本占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无息流动负债-在建工程+资产减值准备+研发支出+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

3.4.3 权益资本成本

权益资本成本率=央行三年同期贷款利率( 4.75%)+β*风险溢价= 9.67%

β取值与CSMAR数据库,风险溢价假设为4%。

4.制造业EVA指标近三年情况

我们根据上述公式,计算2015-2019的制造业EVA情况。数据来源于CSMAR统计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表1 是制造业近5年的EVA增长率的变动情况,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后,统计结果如下。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中位数近三年在0左右变动,均值除2017年外均小于零,说明近五年制造业一半上市公司的EVA增长为负值。最大值与最小值差距说明行业两极分化严重。从方差来看,制造业EVA增长幅度波动较大,该行业的大部分的投资并没有弥补全部的投资成本。

表1 2015-2019年制造业EVA增幅(同比:2014年为基准)

另外我们统计了五年的制造业EVA与净利润的变化情况,限于篇幅未列示图表。2015-2017年EVA 与净利润二者成上升趋势。2018-2019年净利润为下降趋势,EVA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EVA总量大于零,说明制造业是为股东创造财富的,经历了前三年的上升之后,后两年幅度有所下降。在后续分析EVA与利润变动的差异由于变量数据不足,未能充分探讨,本文认为可能原因是,经营良好企业的创造的高EVA补偿了经营较差企业的低EVA,总量上EVA变化较小。而制造业普遍利润率较低,经营较好的企业的利润对经营较差的企业的利润补偿程度低,使利润呈现较快的下降趋势。

5.结语

制造业EVA指标过半数的企业为负值,而且EVA为负值的企业近五年中逐步上升,但总量上EVA呈现上升趋势。反映出制造业企业经营状况两级分化比较严重,过半数的企业没有为股东创造价值。理论上EVA相比于传统会计指标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全面地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但是基于上述EVA变化趋势,本文认为在制造业中EVA指标改善企业市场价值的作用有限。原因可能如下:首先,外部经济环境导致大部分企业经营变差,快销和电商等新的消费形式挤压了传统制造业的生存空间。其次,是由于企业对EVA指标的重视程度的变化。尤其是对于采用EVA体系评价绩效,但对经营状况改善不明显的企业,可能对EVA的重视程度下降。正如我国学者提出的EVA相比于传统会计指标可能对市场价值存在解释力不足的问题,这可能导致EVA指标在制造业中受到轻视。因此,在未来EVA的体系构建中,应增强EVA在制造业中的应用程度,并改善制造业面临的市场困境,创造新的增长动能。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资本制造业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PPP项目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资本策局变
基于因子分析的传媒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绩效评价在委托管理酒店中的应用
资本过热烧出伪需求更多O2O项目可能在下半年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