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21-06-29陈晓琼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37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阅读教学

陈晓琼

摘要:在三年级阶段将思维导图与阅读教学结合,能够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锻炼思维能力,进而使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三年级语文;思维导图;阅读教学;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阅读教学有了不同层次的提高,部分教师善于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创新教学方式。囿于种种原因,“填鸭式”的教学依然存在,教师“讲”代替学生“学”,以致于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浅思考或者不思考的思维状态下,学习效果欠佳。

若想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系统且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而思维导图能够将单一的内容利用线条、符号以及图像等,转化为多样化、直观化、生动化的内容。在三年级阶段,用发散思考“图形化”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使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建构思维体系,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一、转变教学方式,丰富阅读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建构文本材料各层级的联系能充分显现学生的阅读体验。

教学时,教师可以适时结合学生阅读,优化教学过程,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与思考。如《总也到不了的老屋》,同学们借助思导图看出老屋是小猫、小鸡和蜘蛛的庇护所,并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看出文章结构反复的特点,从而得出老屋不辞辛苦,一次又一次帮助他人的精神。最后,同学们能结合老屋的特点,发散思维,预测可能还有其他小动物会找老屋帮忙,老屋永远也倒不下。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自由地表达自我。在此基础上,教师能借助思维导图直观地了解学生的阅读体验与思考,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教学。

二、化繁杂为简明,把握主体内容

与低年段阅读相比,中年段的阅读理解更多是对篇章段落的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三年级学生的要求是“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学生能理清文章脉络和结构,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将抽象知识可视化,化繁杂为简明,清晰有序地梳理文章脉络,降低理解难度。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教材较多总分总结构的课文,学生在绘制导图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梳理文章结构,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教师可以提出核心问题“课文从那几个方面写西沙群岛?”引发学生思考。首先,引导学生以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为线索,写出海水、海底生物、鸟的天下三个部分,构成第二层分支。再以“海水”这一段为例,师生合作绘制第三层级:海水的特点是什么?作者结合哪几个方面写出了海水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由扶到放,让学生独立绘制“海底生物”“鸟的天堂”这两部分的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层层分析,解密文本结构特点,原本冗长繁杂的课文内容以简明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很容易发现全文的结构是“总-分-总”,建立各部分间的逻辑关系。

三、改变阅读方式,提高阅读兴趣

三年级学生更倾向于具象性的、直观化的思维方式,思维导图可以将文字变成具象的、生动的图形。改变原来枯燥的阅读方式,学生可以边读边画,从而激发阅读兴趣,增强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讲授《大自然的声音》前,教师布置預习任务,让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边读边画,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之处。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导图展开,难以理解之处着重讲解,提高课堂效率。学完后,再借助思维导拓展延伸,说说大自然还有哪些声音?美妙在何处?学生的思维导图分支不断增加,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之处展现在图纸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阅读兴趣。

四、绘制思维导图,提升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可以在中心图像上增加不同层级的分支,让大脑更有效率地处理各种信息。学生阅读时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能有效提升独立思考和想象能力,阅读思考会更加深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中学段学生的要求是“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提出了“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复述故事”的单元要求。复述,是在熟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条理地表述出来。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可视化的功能,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重构文本结构,融入自己的思考和记忆,再发挥想象,进行富有个性、挑战性的复述活动。以《急性子顾客和慢性子裁缝》为例,初读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以题目入手,关注顾客急性子和裁缝慢性子的性格特点,以此为主线绘制思维导图。再读,抓住关键语句,引导学生根据时间变化思考:急性子顾客提出了什么要求?慢性子裁缝如何应对?由此学生能找到相关的语句,再将关键词语写进思维导图中;最后,借助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完整复述故事情节。绘制过程不仅帮助学生梳理文章主要内容,而且帮助学生获取复述的关键点,为学生的复述提供脚手架。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把握事件发展的内在逻辑,进一步读取课文细节,同时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丰富复述语言,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三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能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积极性和自主性,帮助他们解决阅读中的重难点,促进理解和表达的融通,铸造独特的思维品质,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强蕾.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55)

[2]董洁.思维导图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助推功效探析[J].小学教学研究,2021(13)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