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小学美术“走教”现状及改进策略

2021-06-28李永红

下一代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改进策略农村

摘 要:“教师走教制”,即一名优秀专职教师可以跨两个以上学校任教同一门课。“走教制”在改变教师的传统任课观念的同时,还解决了薄弱学校、薄弱学科教师资源缺乏问题,让更多学生享有优质教育资源,体现了教育公平原则。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美术;走教现状;改进策略

走教者,谓教者往学生处授课。其不同于坐馆授徒。“教师走教制”,即一名优秀的教师可以跨两个以上学校任教同一门课。“走教制”在改变教师的传统任课观念的同时,还解决了薄弱学校、薄弱学科教师资源缺乏问题,让更多学生享有优质教育资源,体现了教育公平原则。推进农村教学点美术教学工作,全力促进教育公平,但仍避免不了走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剖析农村中小学美术“走教”现状,并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一、“走教”的存在问题

(一)“走教”的适用性

美术是我国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学科,其存在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向学生传授基础的美术知识、方法和技能,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于教师而言,“走教制”有效解决了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负担,并让有能力的有专业特长的老师有了用武之地,增强农村教学的师资力量,使每一间教学都能开足美术课程,促进了薄弱教学条件学校的学科教学水平的提升。于农村中小学的学生而言,他们是最大的受益者。其一,“走教”为他们提供了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与条件。“走教”形式很好地整合了师资力量,促进了教育公平发展;其二,“走教”教师的到来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了解外面世界,增长见识的另一种途径,“走教”教师能在教学中给予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在人际交往、沟通方式、生活方式及思想交流等方面起到“现代化”启蒙的作用,使他们不再只是封闭在长辈禁锢的传统观念中。

(二)“走教”的局限性

在全球提倡“教育公平”的今天,我国的教育教学法规也从多方面体现教育公平,而“走教”正是解决城乡教育公平缺失的一个有效举措之一。但美术教育在农村教学点的起步迟,其教学上存在有局限性。其一,“走教”毕竟是师资力量薄弱,并且教师往往不是专业的,因而对学生的教学往往点到即止,难以有更深层次的教学。其二,教学点教育教学设施对于城镇学校而言相对不够完善不尽完备,教育教学资源及教学模式在教学点不能及时升级换代,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其三,“走教”老师因为路途遥远而又匆忙的走教之路导致的教学活动的单一,在创建学生学习美术课程上欠缺积极作用,限制了美术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走教”的策略研究

基于“走教”是目前教学工作中不能改变的教学模式,如何才能让教师在走教的过程中,在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配置下,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点美术教师业务水平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呢?

(一)改善师生关系,推进启发式教学

师生间的关系通常是整个教学过程最为关键的要素,但也很容易被忽略,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和消极的心理。所以,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当积极地转变过去“以师为本”的思想观念,确立生本教育思想,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尝试与学生展开沟通和交流,注重向学生进行提问以推进启发式教学的实施,实现对学生的科学引导,建立起更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宽松和融洽的课堂氛围,不断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二)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和动机,只有激发起学生对美術学习的兴趣才具备了实现高效教学的先决条件。所以,农村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对课程进行细化,在学生兴趣爱好、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来充分开发、挖掘并利用农村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到原有的美术课程体系中去,以此来丰富和拓展美术课堂教学的内容。让美术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促使学生深刻体验到美术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而有效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三)着力提高教学点“走教”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

农村美术教学“走教”制的实施,彰显教育公平,体现教育主管部门在办人们满意的教育,实现均衡发展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农村小镇往往因地处偏远,本身就专业教师匮乏,一些优秀专业教师一有机会就会申请往外调转,专业教师往往不够分配,因而符合到中小学“走教”的美术教师往往也只是转岗的优秀教师,他们虽优秀,但毕竟不专业,在美术上他们只能点到即止。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把教育摆在优先位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优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多渠道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着力提高“走教”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并注重留住本地专业人才,稳定师资队伍,以实际的行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才能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困难重重,面对有限的教学条件,美术教师应当因地制宜,尽可能整合与共享有限的条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利用走教模式打破困境,使美术教育真正面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美育。这对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及农村小学生持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郑雅芬,冷崇师.农村小学美术课程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探析[J].学周刊,2019(15):151-152.

[2]刘颖.浅析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及解决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6(12):67.

[3]王卫军,韩春玲,蒋双双.教育精准扶贫对教育信息化的价值求索[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10).

作者简介:

李永红(1984-),女,甘肃省张掖市人,民 族:汉;职称:一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音乐,学段:小学.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农村教学点艺体教育走教实践探索》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2103)

猜你喜欢

中小学美术改进策略农村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英语“写作入门”摭谈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创新思维能力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农村中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初探
开展美术课外活动,提升学生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