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班主任职业素养现状及提升路径

2021-06-28朱学尧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职业认同媒介素养职业倦怠

【摘 要】本文基于目前“互联网+”时代班主任媒介态度不明、职业精神淡薄,角色定位不准、媒介素养不高,网络思维欠缺、媒介运用不足,职业倦怠明显、考核体系缺失的职业素养等现状,提出提升路径:端正媒介态度,培育职业精神;明确角色定位,提升媒介素养;激活网络思维,创新工作模式;增强职业认同,完善考核体系。

【关键词】互联网+ 角色定位 媒介素养 职业倦怠 职业认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2-0089-03

“互联网+”是在互联网技术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应运而生的新形态,几乎渗透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然而,广大高中生对网络信息加以甄别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中班主任的角色更多元,责任更重,要求更高。这就要求班主任要主动迎接“互联网+”对班级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作为调查工具,以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度班主任和朱学尧德育名师工作室班主任共58人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8份,回收有效问卷54份,运用Excel对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一、“互联网+”时代班主任职业素养现状

(一)媒介态度不明、职业精神淡薄

媒介态度是班主任面对互联网的看法及行为。媒介态度根植于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理念之中,决定着班级管理的层次和效果。根据调查得知,51.85%的班主任对“互联网+”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持观望态度,对媒介环境给学生管理带来的影响认识不足,对媒介在学生管理中的价值认知有限;25.93%的班主任对“互联网+”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持反对态度,他们习惯于采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开展学生管理工作;22.22%的班主任不愿意学习与班级管理相关的网络知识,故步自封。根据数据分析可知,有近一半的班主任媒介态度不明,因而导致其职业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同时,由于学校管理措施过于严格,德育管理工作方式方法缺乏创新,加之部分学校管理者片面地认为班主任运用微信、QQ可能在玩游戏、聊天,因而也影响了班主任正确媒介态度的养成和对职业精神的理解和内化。

(二)角色定位不准、媒介素养不高

角色定位是指与人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班主任如果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角色定位不准将会出现职责和角色上的冲突,进而导致班级管理效率的低下。据调查,61.11%的班主任认为自己是学生德育知识的传授者,68.52%的班主任认为自己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72.22%的班主任认为自己是学生情感的沟通者,64.82%的班主任认为自己是德育阵地的使用者,55.56%的班主任认为自己是价值判断的裁决者。然而,在“互联网+”时代,班主任应该承担的角色主要是“德育阵地的建设者”“信息使用的引导者”“心理健康的咨询者”“情感沟通的发动者”“价值判断的指导者”。根据数据分析可知,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不准。64.82%的班主任掌握了互联网知识与技术,100%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都利用互联网发布相关信息,38.89%的班主任通过互联网与学生谈话谈心,40.74%的班主任掌握了教育學生甄别互联网信息的知识。可见,班主任的媒体素养整体不高,难以满足“互联网+”背景下班级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

(三)缺乏网络思维、媒介应用不足

互联网思维是人们立足互联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在“互联网+”时代,如果班主任不会应用互联网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工作舞台就会萎缩,同时班级管理也难以开展。因此,树立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时代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需要。根据调查得知,61.11%的班主任没有学习过利用互联网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知识,64.81%的班主任不知道如何在互联网上查阅和下载相关班级管理资料,53.70%的班主任不适应用互联网开展班级管理工作,70.37%的班主任没有利用互联网开展过班级管理工作,81.48%的班主任没有从事过就同一班级管理主题从多篇互联网资料中对比分析后,择优选出一种最有效的班级管理方式的活动。根据数据分析可知,超过六分之一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重视互联网思维,超过一半的班主任还不能适应用互联网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超过七分之一的班主任还没有形成利用互联网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互联网思维,超过八分之一的班主任没有形成大数据思维。

(四)职业倦怠明显、考核体系缺失

班主任职业倦怠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育人活动中不能有效应对工作压力而出现的一种极端反应。班主任作为教师群体中的特殊群体,除了承担教学工作,还要承担班级管理工作,工作压力大,因而就比学科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根据调查得知,90.74%的班主任认为工作时间太长,下班后仍然需要到教室、宿舍检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或通过微信、QQ等工具帮助家长联系学生及解决学生日常问题。92.59%的班主任认为工作内容繁多且受学校各职能处室的管理和指挥。在长期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下,班主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互联网+”时代的班级管理知识,更不要谈应用和研究了,因而导致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逐渐降低,职业倦怠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班主任绩效考核中没有媒介素养的考核指标,因而使得班主任对互联网知识的学习和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缺乏外力驱动。

二、“互联网+”时代班主任职业素养提升路径

(一)端正媒介态度,培育职业精神

端正媒介态度就是指引导班主任“正确认识‘互联网+,避免出现抵触现象”。班主任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因此要紧跟互联网发展的步伐,端正媒介态度,坚持用“互联网+”思维进行班级管理,增强班级管理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其一,班主任要认识到“互联网+”为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互联网使班主任获得信息的速度更加快捷,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开放,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方式更加多样,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创新了班级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其二,班主任要认识到“互联网+”对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信息传播快捷、信息量激增的同时,网络信息泥沙俱下,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就要求班主任具有使命感和崇高的职业精神,学网、懂网、用网,加强引导,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明确角色定位,提升媒介素养

准确的定位是根本和保证。班主任只有明确角色定位才能为自身的专业成长指明方向,同时也才能让自己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在“互联网+”时代,班主任要把“德育阵地的建设者”角色摆在首位,将“信息使用的引导者”角色摆在核心位置,扮演好“心理健康的咨询者”角色,加强“情感沟通的发动者”角色,做最温情的“价值判断的指导者”。班主任角色定位是班主任将内在的判断与选择外化为自觉行为的一种动态认知过程,班主任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要求,主动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进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与此同时,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媒介素养对自己开展班级教育工作与提高班级管理实效的重要性,要有持续的学习动力和持久的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加大对班主任的培训力度,改变班主任自发加强媒介素养的状态,以应用导向为培训原则,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此外,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将媒介素养作为班主任聘用、考核和奖励的重要依据之一,用制度来促进班主任自身媒介素养的提升。

(三)激活网络思维,创新工作模式

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思维对促进自身发展和提高班级管理工作实效的重要性。其一,要按照互联网的特点和规律拓展思维。要形成开放思维,注重班级管理观念的转变和态度的开放,整合、筛选各种信息资源,使之形成新的教育载体,为班级管理开辟更加广阔的路径;要形成平等思维,只有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才能赢得学生的关注并促使他们有兴趣使用互联网;要形成互动思维,只有互动才能实现充分表达,进而实现交流与分享;要形成共享思维,只有共享才能共赢,最后实现共荣。其二,要坚持“用户思维”,满足学生的需求。努力满足互联网客户需求,这是一切互联网和“互联网+”行为的不二原则。因此,班主任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管理理念,从了解学生的现实需求出发,进行班级教育管理载体的建设和运行。同时,在班级教育管理载体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班主任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其中,不断强化学生对教育载体的认知与认识;而班级教育管理载体的建设和运行也要利于发挥学生作为班级教育管理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获得感,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四)增强职业认同,完善考核体系

班主任职业认同是指班主任对所从事职业的自我认可与外界社会对其的肯定性评价。班主任职业认同决定着他们的职业理想和动力,直接影响其工作热情和效率,进而影响他们培养学生的质量。因此,学校要从战略的高度采取多种渠道培育班主任的职业认同,不断缓解班主任的职业倦怠。首先,班主任要切实提高班级管理能力,不断学习班级管理知识,特别是基于“互联网+”时代的班级管理知识,掌握班级管理规律,不断提升班级管理能力。其次,要搭建班主任交流平台,组织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班主任沙龙、班主任成果展示会、优秀班主任评比以及选派骨干班主任外出培训,让班主任在互动交流中学习知识和完善技能,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增强职业认同感。再次,要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可以确保班主任工作与学校管理目标保持一致。在班主任考核体系中要用更加科学的指标来评价班主任的隐形付出和媒介素养,特别要注重过程考核,通过绩效考核来全面了解班主任工作,时刻关注班主任在“互联网+”时代的工作动态。

在“互联网+”时代,班主任要转变传统观念,明确角色定位,提升媒介素养,创新工作模式,增强职业认同;学校要培育班主任的职业精神,激活班主任的网络思维,完善班主任的考核评价体系,努力提升班主任在“互联网+”时代的职业能力,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倪光辉.胸怀大局  把握大势  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1).

[2]薛薇.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及职业能力现状调查分析[J].高教论坛,2018(11).

[3]张书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M].济南:泰山出版社,2008(7).

[4]王健.网络德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及角色定位[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5]周文彰.简论互联网思维[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

[6]提秀雷.班主任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干预[J].班主任之友,2007(3).

[7]赵盼.“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及职业能力现状调查分析[J].农家参谋,2020(3).

[8]林楊.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职能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

[9]于宪宝,任尚峰.强化地方高职院校班主任职业认同的策略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注:本文系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20年度课题《“互联网+”时代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建设研究》(编号:2019-R-8038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朱学尧(1965— ),男,江苏建湖人,教育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地理教育和班级管理。

(责编 周 菲)

猜你喜欢

职业认同媒介素养职业倦怠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90后医学生职业认同浅析
90后医学生职业认同浅析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