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2021-06-28范新年
范新年
[摘 要:现今时代,对每个人健康评判的标准不仅包含身体器官方面,还包含心理健康方面。而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关注的重点内容只有体育教学训练技巧,针对学生心理健康,几乎没有涉足。基于此,本文从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良好体育习惯培养入手,对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发展进行教学引导,以期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促进;心理健康]
初中学生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成为了当今体育科学教学重点。作为以强身健体为基准的初中体育学科,教师应注重体育教学内容的有效实施,帮助学生强身健体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上,还需要引导和关注学生心理素养。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态度、合作能力、认知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扭转生活态度,乐观向上
初中学生由于正处于青春期成长阶段,思想行为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个时期的学生,开始注重自己外在形象,并且在性格上容易产生冲动,学习中遇到些许的挫折就会一蹶不振、烦躁焦虑。针对以上这样的心理状况,教师应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学生扭转不良生活态度。基于此,作为以强身健体为主的体育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时,更应注重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以此帮助学生以适当自己这些行为,并通过体育运动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进而体会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中感受快乐,以锻造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
比如,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开始前,都应选择出可以宣泄学生不良情绪的有趣课前准备活动,让学生调整自己的参与教学的态度,进而可以在教学中有效调整自己的情绪,以饱满的热情面对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失败,摒弃失败带来的挫败感,学会通过体育运动摆脱消极情绪。同时,体育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进行相对应的心理疏导,消化不同学生间的不良情趣。
二、创建团队合作,融洽和谐
现阶段学生大多生活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在长辈们精心呵护下长大,每个学生个性鲜明,多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成长环境很容易引起学生差异性的人际关系,学生件容易出现不和谐的状况。基于这样教学状况,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创建团队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间进行交流协作,达成教学任务目标。同时,也可以借助团队合作,磨练学生意志,让学生感觉集体力量,并在和谐的合作互动中,增加学生集体荣誉感。
如,在进行短跑训练为主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模式进行有效练习,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发挥团结协作精神,取得团队成员间的共同进步。针对训练项目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四个人为一组,指导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进行分组。进入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设置成接力赛的模式,让每个团队四个人分程进行训练。运动能力强的学生作为最后一程的冲刺,运动能力稍弱的学生居于中间位置,运动能力处于中等的学生,可以在起跑的位置。学生间通过这样的运动协作,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得到提升,并体验到团队的力量,在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改善以自我为中心的成长现状,提升体育综合学习能力,提高自身心理健康调剂能力。
三、提高认知能力,修正不足
学生成长过程中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对自己综合发展状况详细了解,并在了解的基础上,拓宽认知视域。基于此,体育教师应通过培养学生接受挫折,接受批评的谦虚心理,对教师给予的批评指正作为发现自己不足的依据,积极接受并改正,避免以后在此犯通用的错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关注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以便在评价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将掌握的训练情况及时与每位学生进行分享,使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发挥自身优势。
如,在男同学进行的引体向上体育项目训练时,有的学生会因身体素质等原因,对引体向上的动作练习,会出现不到位的状况,有的学生会出现抓不住单杠的现象,有的学生会出现,刚抓住就掉下来的状况,还有的学生会出现抓住了但引体向上的动作不能完成。针对这样的状况,有的学生会出现挫败感,感觉到自己是在出丑,进而不愿在进行练习。教师这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分析自己出现这些状况的原因,对自己产生这样的状况进行有效认知,在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改善:如果是体能引起的,就加强体能训练;如果是身体原因引起的,调整身体状态;如果是心理因素引起的,如恐高、含羞等因素,教师在于学生沟通过,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并以身作则进行示范,消除学生的这些心理因素影响,并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我相信你可以做到”、“这个高度并不可怕,你可以试试,老师就在身边保护你”,经过教师这样分析指导,消除学生不良心理因素和畏惧心理。再学生作为几个标准动作后,教师要给予激励式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认可,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完成训练的信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可以完成课堂训练内容;另一方面也还培养学生不轻易言败的决定,并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向自己和其他同学证明自己的潜力。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可以带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堂训练的热情,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极大帮助。
四、总结
初中体育教学中,想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可以通过扭转生活态度,乐观向上;提高认知能力,修正不足等几方面进行教学研究,多方面有效教学引导,培养德智体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同时,以此心理素养提升作为体育课堂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强身健体的同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探究,以此达成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胡龙江.浅析体育教学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正向引導[J].读与写,2020,17(2):266.
[2]曹斌.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析[J].年轻人,2020(13):243.
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福和中学 51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