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蜿蜒幽长情幽远
2021-06-28彭小平
杨家镇伏岭村是一条三面环山、呈U字形状的深深沟壑,座落于蓬安县的东南边域,U字形底部山丘的背面与营山县星火镇毗连。
市里下派到伏岭村的第一书记王女士告诉我,该村村民们全部用粮食饲养的猪,已经可以出栏,由于山高路远,当地收猪者压价收购,农户不愿意与他们交易,希望我们能够利用信息广阔的优势,帮助他们将其喂肥的猪对外销售。
近(25)日,我约上建勇先生一同前往伏岭村。上午十点左右,在该村委办公室见到王书记,王书记喜悦的热情,如初冬的菊花绽放在她彤红的脸上。寒喧少顷,我们便走村入户,察看农户的养殖情况。
村里的乡亲,多数居住在山上,新铺设的3.5米宽混凝土村道公路,自村口蜿蜒地沿着农房,环绕山肩,再到村口闭合成环状,然后沿着一条较为宽阔的道路,通向外面的世界。
零星点缀在村路两旁的房屋,犹如长藤枝蔓结上的瓜,温馨而朴实。筑路凿开的岩土,亦若人体发肤之创口,从留下鲜嫩的印痕里,散发出的泥土气息,在空气中萦回缭绕。
村路右侧小湾处,80岁的唐大爷和他的老伴刚把其饲养的九只黑山羊放牧在房前的土坎上,见我们到来,欢喜地带我们越过布满稀泥的院坝,迎坐在堂屋的条凳上,大娘端出热气蒸腾的清茶,然后眉飞色舞地叙说她放羊吃草、全部用粮食喂猪的经过,眼里流露出的期盼十分明朗。
陈大哥的房屋,需要从村道公路边蹬上一段石阶,老陈站在屋檐下向我们招手相迎,憨厚地笑而不语。在村委会黄书记的提示下,他便恍然大悟地引我们去到猪圈。圈里两头毛白皮红、膘肥体壮的大猪,浑然不知我们冲着对它们嗜血食肉而来,天真地摇头摆尾示人以友好,看者的心里不禁泛起恻隐之怜悯。
沿着村路两边生长的石头上,镌刻着用红色油漆宣染的诸如“百善孝为先”、“诚信做人”、“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天道酬勤”、“常怀感恩之心”、“邻里和睦”等充满正能量的标语,昭示着道路修好了,与外界的接触方便了,村民们务须常葆曾经的民风淳朴、民心善良与民意真诚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性。每见一处石头上醒目的石刻,我们都要驻足停留,享受着其朴实的景色和浓烈的寓意带来的心情快乐与愉悦。
我们来到“勤能补拙”的石刻旁观摩时,不远处的蒋大嫂在她的房前向我们吆喝,我们便向她走进,她掷地有声、滔滔不绝地细说其喂猪所用的饲料,全部用的是玉米、麦麸、苕藤、红苕、谷子、谷糠、蔬菜等,没有添喂市场上的任何加工饲料,——为了将辛苦一年喂大的肥猪,能够以稍微好一点的价格卖出去,蒋嫂如数家珍般的真切“演说”,眼里放射出真实的光芒,灼烧着听者心里的疼痛。
时间,不知不觉地转到了正午时分。在下山的路上,王书记向我们反复强调村民养猪情况的真实,我侧身认真地读着她真诚的眼睛、真诚的嘴唇和一脸的真诚,看到她已经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了伏岭村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把精力运用到了伏岭村村民们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和衣食住行,心里升腾起由衷的钦佩之情。
今夜,一如往日的宁静,我的思绪在脑海回荡沸腾;
农民父老率真朴实的期盼,深深地潆牵我殷殷的情;
友人告訴我:
做善事不分巨细大小躬亲,有求方必应
行大道岂惧螭魅魍魎磨牙,公道在人心
作者简介
彭小平,男,汉族,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侨联文化交流促进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工商联常委,南充市政协常委,南充市工商联副主席,南充市民营企业家协会会长,南充市辞赋学会主席。
四川前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6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