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米笔记本Pro 15测试:6000元出头的OLED效果如何?

2021-06-28

电脑报 2021年14期
关键词:调光价位亮度

可能是万元内“最强屏幕”

目前的主流价位轻薄本市场,用“杀红了眼”来形容并不夸张,可毕竟是轻薄本,很难从性能上做到质的区别,所以,产品之间更多还是靠特色功能来定胜负,比如跨平台操控、智能家居中枢等等。

但小米笔记本Pro 15(2021款)仿佛打了一针“鸡血”:首次在6000元价位用上了三星E4材料OLED面板,要知道大多数OLED笔记本价位都在万元以上,这次下放可谓力度空前。很多人认为OLED的优势是亮度高、色域广且色准高,其实不然,严格来说是OLED相对更容易做到这几点,事实上包括IPS等在内的LCD在这些方面同样可以做到高标准,但显然它们的实现成本要更高一些,在6000元级市场基本不可能见到,这也正是小米笔记本Pro 15最突出的卖点。

OLED对PC而言真正的优点是零级黑度和简单结构带来的轻薄,第一点很容易理解,因为OLED是自发光,黑色的像素直接断电就OK,是完完全全的黑,所以OLED的对比度理论上是无穷大,再加上OLED本身更容易实现高亮度和色彩表现,因此非常适合用来看大片追剧和进行视频及平面创意工作。

或许有人也会担心OLED面板PWM调光的问题,事实上并不是只有OLED采用PWM调光,LCD也会,比如微软Surface Pro 7在50%亮度以下时就采用了250Hz的PWM调光,照样“辣眼睛”。

而现在包括小米笔记本Pro 15在内的产品都采用了分段调光策略,在100nit,也就是约20%亮度以内时才启用PWM调光,使用时应尽量避免这个亮度,晚上用电脑的时候尽量多开灯。而在100nit以上时采用非频闪的DC调光,并通过了莱茵TüV硬件低蓝光认证和Eye Care Display认证,综合体验很不错。

从实际测试来看,小米笔记本Pro 15的这块OLED面板平均亮度在550nit左右,对笔记本而言这个亮度基本摸到了舒适范围的上限。而且因为对比度极高的缘故,所以小米笔记本Pro 15给人的第一观感就是“亮”。除此之外它在出厂前就经过了色准精校,DeltaE彩色色准在1左右,还有100% sRGB和100% DCI-P3色域两种模式可选,摄影后期和视频制作都能各自“对号入座”,提高工作效率。

小米笔记本Pro 15的这块15.6英寸屏采用了16∶10比例,因此分辨率为3456 ×2160,还通过了VESA HDR 500(TRUE BLACK)认证,在观看HDR图像和影片时会有更广的动态范围。

就屏幕部分简单小结一下吧:在6000元价位,不,甚至10000元以内,几乎都找不到比它屏幕规格更强悍的笔记本,单这一点就足以形成推荐理由。

輕薄与坚固并进

其他方面,它采用了CNC一体成型工艺,机身缝隙的密合度很高,并且机身(包括底盖)均采用6系铝合金材质打造,耐用性很强,与此同时体重却控制在了1.8kg左右,即便加上100W Type-C充电器也就2kg左右,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会造成便携性的负担。

续航方面,小米笔记本Pro 15配备66Wh电池,正常办公的情况下连续使用8小时左右问题不大,而且结合额定功率100W的适配器可在35分钟左右就从完全没电充到50%,已经可以基本满足国内差旅途中的使用需求。

而且Type-C充电也意味着它也支持手机快充充电器,考虑到现在不少安卓机快充都达到了50W以上,在低功耗运行或关机状态下也仍然可以满足充电需求,而小米自家甚至早已推出了120W快充头,这意味着出门在外只需要带一个充电器就OK,无形中又简化了随身装备。

在细节设计上其实小米笔记本Pro 15的风格相对比较激进,比如它作为15.6英寸本,却没有设计数字键盘区,这样做的优点是让主键盘区的按键面积更大,结合0.3mm的双曲面凹槽键帽设计,盲打手感更舒适,但数字键盘区又是很多设计软件的快捷键区域,没有它对设计师来说又会造成不便,所以算是一个“双刃剑”设计。

与之类似的还有接口,小米笔记本Pro 15采用了全Type-C接口设计,其中就包括了2个USB3.1 Type-C和1个全功能雷电4,后者可同时满足供电、8K视频输出、40Gbps高带宽等需求,但问题在于雷电4原生设备价格昂贵,而普通的办公家居应用需求,比如连接投影仪、电视甚至U盘、移动硬盘都需要转接才能实现,并且能发挥雷电4全部特性的扩展坞都相当昂贵,所以这是一个很烧钱也有点麻烦的接口设计组合,与主打高性价比的定位有些冲突,所以我们认为接口设计上更“接地气”一点或许会更受用户欢迎。

H35、MX 450爆发力Max

硬件规格上,我们拿到的是7999元的顶配版,采用了新一代大屏轻薄本标配的英特尔H35系列Core i7 11370H四核八线程处理器和NVIDIA GeForce MX450 2GB独显的组合,并辅以16GB双通道DDR4 3200内存、512GB NVMe SSD和AX201 WiFi6无线网卡,日常办公自然是绰绰有余,应对大型设计软件也没有太大问题,但重点还在于能否进行长时间的高功率性能输出。

在24℃室温下使用AIDA64和Furmark双考,使用Fn+K快捷键切换到极速模式也只需10分钟就能让CPU功耗下降到16W左右,此时频率在2.4~2.7GHz徘徊,但即便如此,CPU封装温度也依然在80℃左右,此时C面的热量主要堆积在键盘中部,最高超过50℃,左右腕托也有明显的热量增加,所以,在长时间CPU/GPU均处于长时间高负载的情况下,工作效率不会太高。

不过如果是没有GPU来抢功耗资源的CPU单考,还是能牢牢咬住35W全功率输出并保持3.45GHz左右的频率,虽然此时CPU温度也高达95℃,C面的热量堆积依旧明显。

短时爆发的测试中,小米笔记本Pro 15的Cinebench R23的多线程得分可达到5976cb,频率在3.6~3.9GHz之间,单线程测试可保持在4.2GHz左右,得分接近1400cb,因此小米笔记本Pro 15的性能爆发力还算不错,再加上英特尔第11代处理器AI性能优化较好,应对文件压缩、短视频处理、单帧3D渲染等工作还是可以胜任。

游戏性能方面,小米笔记本Pro 15可以比较轻松地满足《英雄联盟》等热门电竞游戏的需求,但因为屏幕不支持高刷新率,纵然有1ms级别的响应速度但流畅感也相对一般。

事实上从整个散热设计的角度来看,我更倾向于推荐6499元的Core i5核显基础版,摘掉独显不仅可以降低发热和功耗,CPU性能反倒可以保持在高位,而且Iris Xe依然可以满足基本的游戏和设计工作需求,并不会与MX450拉开质的差别。

有了均衡性不错的基本配置,自然也需要品牌自身的特色功能来进行“加分”,虽然这次发布会上没有公布新的玩法,但小米笔记本Pro 15沿用了自家已有的多项跨界功能,像是键盘右上角的小爱同学专属按键,对于有大量装备米家智能生态的米粉来说,笔记本成为继手机之后的第二个控制中心。

其次是前段时间升级的MIUI+,通过MIUI+可以实现手机和笔记本的跨屏协作,能够在筆记本端至多打开3个手机APP,进行“多线程”操控,大幅提升工作仪式感。

总体来说,小米笔记本Pro 15最大的看点就是那块OLED屏,如果不看屏幕它只能算是一款中规中矩的产品,市面上不乏CPU考机测试能冲到近40W的竞争对手。但恰恰就是这块在6000元价位以前几乎不可能的OLED屏瞬间拔高了它的调性。

我始终认为,任何产品都能找到不足,而选择与否的重点在于它的优点是否符合你的需求,缺点又是否对你影响很小,如果你是在主流价位寻找一台屏幕顶级的轻薄本,同时也没有特别繁重的设计工作,那么我推荐这款小米笔记本Pro 15,它确实是目前为止最独特的笔记本新品,没有之一。

猜你喜欢

调光价位亮度
这个鲜有厂商提及的参数,是贯穿整个手机屏幕供应链的利益博弈
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不一样亮?
一招让显示器好用百倍
告别偏头痛浅析OLED手机屏幕的DC调光
桌面端,GTX 1650并不是千元价位的显卡好选择
让OLED屏手机不再辣眼睛,“DC调光”究竟是什么高科技?
千元最具性价比的显卡
盘中下跌反抽的卖出技巧
本本亮度巧调节,工作护眼两不误
亮度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