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物理实验教学优化策略探讨

2021-06-28王昌林

成才之路 2021年17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新课改教学质量

王昌林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物理实验教学是深化学生物理知识、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受多种因素影响,物理实验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创新和优化实验教学手段,从开展趣味性物理实验和生活化物理实验、创设“认知冲突”情境、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拓展物理实验内容等方面入手,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物理教学;实验教学;优化;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7-0042-02

“科学如果不是从实验中产生,并以一种清晰的实验结束,便是毫无用处的、充滿荒谬的。”由于物理这一学科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体系中,实验的地位不言而喻,直接决定了学生物理学习质量和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并对物理实验教学手段进行优化和更新,更好地满足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要求。

一、物理实验教学地位分析

首先,物理实验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初中生正值活泼好动的年龄,不愿意在沉闷、拘谨的环境下学习,喜欢亲自动手参与到知识的探究学习中。而物理实验恰恰能够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对物理现象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其次,物理实验教学有助于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受学科特点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会感觉到一定的难度。而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观察、动手实践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降低学习难度。最后,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满足了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要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生双方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从课堂主体逐渐转变为课堂的参与者、引导者和研究者,凸显了生本地位。物理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物理现象,并积极思考遇到的问题,进而培养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另外,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意识,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进而形成物理核心素养。

二、新课改背景下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不甚理想,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个别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师在课堂上更侧重于理论知识讲解,忽视实验教学,学生动手参与实验的机会少之又少。第二,教学方法单一。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一些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基本都是采用“演示实验”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这很难满足学生喜欢动手操作的个性特点,导致学生在观看实验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厌烦情绪。第三,实验设备缺乏。实验设备和实验场所是开展实验的基础与保障。但是,一些学校缺乏专门的实验场所和实验设备,难以有效开展实验教学。

三、新课改背景下优化物理实验教学的措施

1.开展趣味性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物理知识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时难度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物理实验教学亦是如此。对此,教师可以以“激发学生实验兴趣”为原则,对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处理,增强物理实验的趣味性。有趣的物理实验能够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声现象”物理实验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彩纸、胶水,然后在课堂上制作电话传声筒,再借助一根线让两个学生将自己制作好的听筒连接起来,让学生了解声音是可以通过介质进行传播的。这些具有趣味性的物理实验,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实验教学中。

2.结合生活,开展生活化物理实验

物理这一学科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视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全面提升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应本着“生活即教育”理念,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立足学生实际生活,将物理实验与生活有机结合到一起,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物理实验中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以“摩擦起电”这一物理实验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从生活中选取碎纸片、塑料尺等实验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实验中加深对物理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3.创设“认知冲突”情境,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欲望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认知冲突”指认知发展过程中原有概念(或认知结构)与现实情境不相符时,在心理上所产生的矛盾或冲突。在这一心理状态下,学生往往容易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究的动力。因此,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时,为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实验教学内容,创设“认知冲突”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并积极参与到实验探索中,最终完成知识探索。例如,在“物体浮沉条件”实验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如下“认知冲突”情境:先给学生演示一个小木块在水中不下沉的实验,然后提出“牙膏皮是否可以浮在水面上”的问题。学生结合自身理解,直接回答“不可能”。这时,教师将牙膏皮折成小盒子的形状,并将其放到水面上,结果学生发现牙膏皮并没有下沉,而是浮在水面上。这一现象与学生以往的认知形成了冲突,进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物体沉浮条件展开分析,最终顺利完成了该知识点的探究学习。

4.以生为本,合作探究物理实验

为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紧紧围绕“自主、合作、探究”原则,借助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实验的探究学习中。首先,教师要对全班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确保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使其形成优势互补,保证小组合作探究的顺利开展。同时,还要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确保小组成员能够在合作过程中共同完成物理实验的探究学习。例如,在“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物理实验中,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开展实验教学,先对全班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分组,再明确各小组成员的任务,使小组中每一位成员都拥有自己的任务。然后,让各组学生讨论灯管与节日彩灯的不同之处,共同完成物理实验的探究学习。

5.拓展物理实验内容

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教师应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的拓展,实验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教材。因此,教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时,应根据教学要求,针对教材上没有的实验内容,搜集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验内容,或者自行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进行操作。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丰富实验教学内容,还可以促使学生在实验学习过程中提升物理综合能力和思维品质。例如,在“电功率”这部分内容中,教材中只有一个“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而这个实验并不足以代表其他电子元件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增加一个“测量小电风扇电功率”实验,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物理知识,设计电路,利用滑动变阻器得到相关的额定电压,并闭合开关,对电路中的电流进行测量,最后将小电风扇的电功率计算出来。该物理实验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对电功率的知识形成更加全面、深刻的认知。

四、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并不断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师应有的追求。物理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创新和优化实验教学手段,从开展趣味性物理实验和生活化物理实验、创设“认知冲突”情境、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拓展物理实验内容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新课程改革下的物理实验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李红霞.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刘全利.新课改下的物理实验教学[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18).

[3]杨武.试论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J].科教文汇,2013(12).

[4]侯本才.新课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发展方向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新课改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