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本康熙《贵州通志》修纂时间考辨

2021-06-28龙建人

贵州文史丛刊 2021年2期

龙建人

摘 要:康熙初,贵州巡抚曹申吉奉旨组织修纂了清代首部《贵州通志》。该志修纂耗时较短,纂成后流传不广,研究不多,后世多将其修纂时间定为康熙十二年。细读其冠首四篇序会发现,该书的修纂时间各序记载存有牴牾处。结合相关史料,清晰考辨此问题,并推测各序记载舛误的因由,对于该志的研究、所存史料使用,以及贵州乃至西南地区康熙初年的政治、历史、文化等的研究,将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曹本康熙《贵州通志》 曹申吉 贵州通志序 修纂时间

中图分类号:K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21)02-96-100

清康熙间,为了配合“一统志”修纂,贵州奉朝廷之诏修纂《贵州通志》,由曹申吉修,张文德、吴中蕃纂。该志为清代首部《贵州通志》,修纂颇为草率,发凡起例、拟目立篇以至锓版刷印等工序,所耗时间较短。至康熙三十一年(1692),又新纂了贵州通志,由卫既齐修、薛载德等纂;至康熙三十六年(1697),阎兴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增补。后世史家为区分康熙十二年(1673)修成本和康熙三十六年增修本,称前者为康熙前贵州通志,亦称曹本《贵州通志》,又省称“康熙前志”;称后者为康熙后贵州通志,亦称卫阎本《贵州通志》,又省称“康熙后志”。这两部康熙《贵州通志》在流传过程中,后者以其资料的丰富性、体例的完备性、纲目的严整性等优势逐渐取代了前者,以致前者失载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目录学权威著作,亦未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最近,笔者翻检曹本《贵州通志》时发现,虽然可以断定该志成书并付梓于康熙十二年,但该志冠首的四篇序言所记的开局纂修时间、修成时间、雕版时间存在牴牾处。笔者不揣浅陋,试作一考辨,以冀望就教于方家。

曹本康熙《贵州通志》共有序四篇,作者依次为该志修纂主持者、贵州巡抚曹申吉,贵州布政使潘超先,贵州按察使张文德,贵州分守平大黔威道布政司恭政王延裪。依例,四篇序言都不约而同、或模糊或明确地提到该书的编修时间。在曹申吉的序中,所提及的编纂时间较为模糊:

今上御极之十年,予奉简命来抚黔阳……方欲撰述成编,用垂典册,既而上允部议,令天下纂修图志,则益思所以塞宸涣,示来兹。爰率黔有司与夫硕士之有文者,相与掇坠补残,抑浮削冗,既戒既备,遂拜手稽首而卒业焉。1

曹申吉受命抚黔时间在康熙十年(1671),即“今上御极之十年”。这一年,曹申吉奉旨巡抚贵州,但甫到贵州,他就发现此域志乘匮缺。虽然还能找到明代贵州巡抚郭子章所撰《黔记》,但却残缺不堪。更为重要的是,《黔记》所载之事,止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该年至康熙十年(1671),也已有六十馀年。六十馀年无通志,对于一省而言无论如何都是说不过去的,于是曹申吉随即萌发修纂史志之念。“伏念我国家底定西陲,载逾星纪,其丰功伟烈、深仁厚泽,不可以不书”1。由此可以肯定,曹本康熙《贵州通志》的撰修时间当在康熙十年曹申吉到贵州上任之后。潘超先的序证实了这一点:

超先奉檄开局,广延耆彦,采辑旧闻,旁搜散佚,凡六阅月,草创告成。2

曹申吉到贵州后,决定编修贵州的地方志乘。恰巧此时,朝廷有旨,要求地方各省开局修志,以配合“一统志”的纂修。接到朝廷谕旨,作为一方主政者,曹申吉随即晓谕各府、州、县配合修志。潘超先在曹申吉的部署下,“广延耆彦”,组织了一批饱学之士进行编辑,耗费时间为“六阅月”。在张文德的序中,不仅明确了曹申吉到贵州的具体时间,而且还记载了该志编纂的大致时间段:

辛亥夏,中丞曹公下车,首重文教,檄行郡邑,谋举新志。未几而纂修通志之命下,乃令藩伯潘公暨文德等开局延儒,旁搜博采,以及剞劂雠校,罔或不虔。始于仲夏,讫于孟冬,聿观厥成。3

从中可知,曹申吉到贵州的时间是“辛亥夏”,即康熙十年夏天。而潘超先、张文德奉曹申吉之命开局修志,含采集资料、编辑、雕版、校对等工序,耗时总共将近六个月,即“始于仲夏,讫于孟冬”。仲夏,相当于农历五月;孟冬,相当于农历十月。五月至十月,耗时共五个多月,与潘超先记载的耗时“六阅月”时间基本吻合。值得注意的是,张文德的序提到了该书的雕版这道工序——“以及剞劂雠校”,这是潘超先的序所未提及的。也就是说,潘超先序中所说的半年时间修纂完成该书,可能不包括雕版这一工序;而张文德序所提及的将近半年时间完成,则明确提出包括雕版。在古代,图书雕版极费工时。若在短短半年内不仅要修纂,而且还要雕版,工作量不可谓不大。在该志最后一篇王延裪的序中,這样来记载了修志时间:

黔中丞曹公于政修人和之暇,翻黔志而少之,谓其录存书忘不失之陋则失之略,乃征议于某官某号某公。某公多识前代之载,悉谙土著之详。立创新例,大增旧文,阅康熙癸丑冬,全志始成。4

此处的“某公”当为曹本康熙《贵州通志》的“编辑”潘驯,王延裪序中对其隐而不表,含糊其辞,当然有其充分理由,此处暂且置而不论。按王延裪序的记载,该志当为康熙十二年修成:“阅康熙癸丑冬,全志始成。”康熙癸丑年,即康熙十二年,即该志为康熙十二年冬结束后才修成。曹申吉、潘超先、张文德的序对曹本康熙《贵州通志》的纂修时间尽管有其模糊处,但尚未出现明显矛盾处。而在王延裪序的记载中,该志的纂修“阅康熙癸丑冬,全志始成”,就与张文德序记载的“始于仲夏,讫于孟冬”圆枘方凿。

如前文所述,曹本康熙《贵州通志》编纂的直接原因——更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清廷下令纂修“一统志”。当时,清政府已统治了整个国家达二十馀年,相较于政权鼎革之初,经济社会有所恢复。“盛世修史”,纂修地方志乘不仅可以使统治者显示出其统治的合法性,而且还能使社会上呈现出“盛世”景象。更重要的是,纂修地方史乘有利于其更好地了解各地风物、人情,有利于统治者更好地进行统治。在此背景之下,康熙十一年,保和殿大学士卫周祚上疏倡修“一统志”,而该奏疏获得了康熙帝的肯定:

各省通志宜修,如天下山川、形势、户口、丁徭、地亩、钱粮、风俗、人物、疆域、险要,宜汇集成帙,名曰通志,诚一代之文献也。迄今各省尚未编修,甚属缺典,何以襄我皇上隆盛治乎?除河南、陕西已经前抚臣贾汉复纂修进呈外,请敕下直省各督抚,聘集夙儒名贤,接古续今,纂辑成书,总发翰林院,汇为“大清一统志”。1

如此,方才有曹申吉所提及的“既而上允部议,令天下纂修国志”。查《康熙实录》可知,康熙十一年(1672)夏四月壬寅,“谕吏部,原任大学士卫周祚品行端方,清慎素著……著即召取驰驿来京,入阁办事”2。此前三年的康熙八年(1669)三月,卫周祚因病回原籍调理,故康熙十一年才有此谕旨。康熙十一年六月壬寅,则“以原任内国史院大学士卫周祚为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3。而到了十二月丁未,“大学士卫周祚以老病乞休,慰留之”;至該月丁巳,“遣一等侍卫鄂尔多等视大学士卫周祚疾”;至丁卯,“大学士卫周祚以老病再疏求罢。命以原官致仕,乘驿回籍,仍准支俸”4。短短一个月之间,三次提及卫周祚以“老病乞休”。也就是说,卫周祚于康熙十一年上疏倡修纂“一统志”,其时间必然在六月壬寅至十二月丁卯之间。而朝廷肯定其倡议,并下旨到贵州,时间应该更晚。联系曹申吉的序,即使其一接到朝廷旨意就部署开局纂修通志,也是在数月之后。如此一来,潘超先序中所提及的“起于仲夏,讫于孟冬”也就不可能是康熙十一年的仲夏和孟冬,而只能是次年的康熙十二年。

正如前文所提及的,潘驯参加了曹本康熙《贵州通志》的编纂,从潘驯的相关史料之中,也能发现一些关于修纂曹本《贵州通志》时间的记载。潘驯对该志贡献颇大:“驯既家世文学,又博通黔中掌故,举六十年事实,补其散失,数月而成。”5由此可知,潘驯不仅参加了该志编纂,而且还是重要纂著者。从后世对潘驯的记载中,对曹本康熙《贵州通志》修纂时间也有明确的记载:

壬子修通志,中丞曹公延主其事。自万历丁酉后,中间六十年事实,悉出胸臆,无丝毫舛误,大有文献功矣。6

壬子修通志。自万历丁酉以后,六十年事实悉出胸臆,无丝毫舛谬,其博闻强识如此。7

此二则史料所载潘驯接受官府延请修纂通志,时间都在壬子年,即康熙十一年。这二则史料,前一则出自《潘士雅先生传》,其作者程春翔为其年侄8,该传撰写时间在康熙壬戌年,即康熙二十一年(1682)。而潘驯卒于康熙二十年(1681),撰文时间与其去世时间相差仅一年,相去未远,可信度较高。由此,我们有理由肯定,曹申吉延请潘驯具体主事修纂通志的时间当始于康熙十一年。而最有可能的情况为:曹申吉于康熙十一年下半年某月(六月至十二月之间)接到朝廷旨意,命其修纂《贵州通志》,于是曹申吉一边部署贵州布政使潘超先等建立专门的通志编修机构,一边物色耆老硕儒。潘驯就此进入他们视野,并应允进入通志局效力。

至此,问题似乎已十分清晰:曹本康熙《贵州通志》纂修的时间已可确认为是在康熙十二年。无论是潘超先序所记载的“阅六阅月,草创告成”,还是张文德序提及的“始于仲夏,讫于孟冬”,都是在康熙十二年。从年份上来看,与“阅康熙癸丑冬,全志始成”1一致。而在月份上,张文德序记为“讫于孟冬”,而王延裪序记为“阅康熙癸丑冬”,尚且存在两个月左右的出入。此外,还有一个关键的时间点需要注意,即四篇序的落款时间:

皇清康熙十二年岁在癸丑仲秋上浣(曹申吉序)

康熙十二年岁在癸丑秋九月朔吉(潘超先序)

康熙十二年癸丑秋九月(张文德序)

康熙十二年癸丑秋月之吉(王延裪序)

从年份上看,四篇序落款时间都是康熙十二年,由此也可证曹本康熙《贵州通志》成书于此年,因为一般来说该志为曹申吉亲自主持修纂,又是按朝廷旨意编纂的,不太可能会在命笔作序与成书之间间隔太多时间。从月份上看,四篇序都是“秋”,而不是张文德在其序的正文中提及的“讫于孟冬”,即张文德序的落款时间与正文所记载的该志纂成时间之间已存在矛盾处。这个矛盾点在王延裪序中同样存在,而且更为明显:“立创新例,大增旧文,阅康熙癸丑冬,全志始成。”2“全志始成”即表示该志已经完成,在时态上属于过去完成时;但在落款上却记为“秋月”。也就是说,在王延裪序中,“秋月”的时候就说,该志已于当年冬天完成。而且以过去完成的语气写出,从逻辑上完全不通。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此处存在一种可能,即王延裪预先已作序,且预想该志在当年冬天就能完成,故作此记述。之后由于编纂工作提前完成,序载入该书时就将落款时间修改到“秋九月”,提前了几个月,所以才会出现逻辑上的矛盾。而张文德序中提及的“始于仲夏,讫于孟冬”与落款时间为“秋九月”,其矛盾产生的原因亦当属此类。

在四篇序中,仅有张文德的序对该志本身进行了高度评价:“文德受而读之,纲举目张,条分缕析,拾灭没之坠遗,为矞皇之令典,匪曰无因,实同创获。”3不论是评价甚高还是较低,评价一部书当是在读完该书的基础之上。张文德的序是在秋九月写就的,他绝不可能读一部修“讫于孟冬”的书且得出“纲举目张,条分缕析”的结论。张新民教授《贵州地方志考稿》认为,曹本康熙《贵州通志》“因仿《河南通志》,强立篇目,故各篇多寡不一,最长者为‘艺文,几占全书四分之一,最短者为‘方伎,仅止一页”4,也就是说,该志的编纂质量与张文德的评价相去甚远。即使张文德在“秋九月”不可能读完一部要在孟冬才能编完的书并作出高度评价,故此处的最大可能为:要么是该书于康熙十二年九月已完成,要么是张文德未读过该书——至少是未全部读完。这也很好理解,作为贵州这一边僻之地的地方大员,每日必定事务繁多,他们不会有太多闲暇审阅全书。但如果存在的是第一种可能——康熙十二年九月该书已修成——且张文德的序也恰好此时写就5,似乎也顺理成章。再结合道光《贵阳府志》的记载来看,该书真正的修纂完成时间当在康熙十二年九月至十月之间。至于是修完一部分就开始雕板,还是全书完成后再雕板,限于文献记载,已不可确考。

从曹本康熙《贵州通志》序后的“修志姓氏”来看,四篇序言的署名者曹申吉、潘超先、张文德、王延裪都是该志纂修的参与者,对该志的修纂过程应当是较为清楚的,但四人的记载又存在矛盾处。排除四人记载的矛盾处,从而厘清曹本康熙《贵州通志》的修纂时间,对于该志的研究或者彼时贵州历史的研究,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该志正式修纂始于康熙十二年仲夏,成书于康熙秋九月或十月,短短数月便成书,足见其仓促与草率。由此也能解释序中的不一致处及四篇序言的矛盾处。不过,虽然曹本康熙《贵州通志》中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但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作为进入清代后修纂的首部《贵州通志》,其中保存的一些史料其价值是极高的,其历史价值、文献价值也是不可取代的。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the reign of Emperor Kangxi, Cao Shenji, the provincial governor of Guizhou Province, was appointed by the emperor to compile the first annals of Guizhou Province in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2). However, it didn't take a long time to get the annals completed, thus making the annals not well-known to people at that time and also it is not sufficiently researched by the later generations. After reading in detail the first four prefaces of the annals, it'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e time when the annals were started was contradictory and confusing. If the precise time and the reasons behind the confusing records can be figured out by studying related historical documents, it will be of great use for people who want to research or use the annals. Moreover, it also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research of the politics, history and culture of Guizhou Province and even the southwestern regions during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eign of Emperor Kangxi.

Key words:Annals of Guizhou Province (the version compiled by Cao Shenji);Cao  Shenji;the prefaces of Annals of Guizhou Province;the time when Annals of Guizhou Province were compiled

責任编辑:张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