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城记》读后
2021-06-28张大可
张大可
2021年4月25日,我应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之邀参与《安顺城记》发布的学术研讨会。《安顺城记》是钱先生与贵州知名学者戴明贤、袁本良、顾久、杜应国等主创的一部七册本大型地方通史,于2020年11月贵州人民出版社推出。该书是钱先生提出的一个思路,运用司马迁《史记》开创的纪传体通史方法编写地方通史,得到安顺地区众多学者的呼应,还得到贵州省专项资金资助,由七十一人的写作团队,在2013年正式启动,历经六年,于2018年杀青,于2020年推出,集众智,合众力,书一家之言,创作了一部好书,真是来之不易。我粗粗翻阅,因时间紧未来得及通读,我在研讨会上把我的初步感悟与参会学者分享,写成书面,可简括为三大亮点,三大建议。
一、《安顺城记》的三大亮点
其一,创新。《安顺城记》开拓了地方志编纂的新领域,可以说是第一部“纪传通史体”地方志。该书编委会称是仿《史记》书体,这是一个谦虚的说法,该书不是仿,而是运用司马迁首创的“纪传通史体”编纂地方志,《安顺城记》并没有一步一趋仿《史记》五体,而有变通和创新。是运用了“纪传”与“通史”两个史法。“纪传”方法,以人物为中心,“通史”方法指贯通古今。《安顺城记》把年表置于书首,把写王朝与帝王的纪,改为评说由古及今的社会群体。这也是对纪传的创新,合于地方志与时代性。以上巨大创新体现了创作团队的睿智。
其二,体例完备,结构布局合理。《安顺城记》全书七十五卷,有年表两卷、纪六卷、志四十一卷、世家十一卷、列传十五卷,亦为五体。分体叙事,其实质是分类叙事,是高于“志”体分类叙事的一个层次。分门别类,既使史实条分缕析,简明扼要,也使有限空间容纳无限内类。《安顺城记》中的“志”体四十一卷,占了过半篇幅,是传统方志内容的继承,年表、世家、列传是开拓进取的创新。特别是“纪”载社会群体,这一创新是新史学人民创造历史的史观的运用,更是时代性的鲜明体现。各体内容篇幅是实录历史的反映,堪称布局合理。
其三,用现代叙事语述史,摒弃传统的半文半白,使全书文笔流畅,可读性强,这也是继承司马迁述史的传统,《史记》的语言就是当时的流行散文语言,受到唐宋八大家的提倡与传承。此外,七十一人的团队组织与分工,主编布局与总纂统稿,可以说传承了司馬光修《资治通鉴》的精神。《安顺城记》编纂团队,师承了两司马(司马迁与司马光)的史识,又经历了艰辛的努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总上三大亮点,《安顺城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即《安顺城记》是一部真正的纪传通史体地方志,开创了地方志修纂的一个新品种,也开启了一个新局面,在地方志发展史上树立了一个里程碑的标本。
二、对《安顺城记》的三大建议
《安顺城记》毕竟是首创,还是有一些值得探索与改进的地方,我有三点建议如次:
其一,书名“安顺城记”似可商榷。既名“安顺”的地方志,写的是一个地域历史,而不是一座城的地志。若要突出“安顺城”为坐标,可在“志”部分首列“安顺城志”,而不宜把它放在纪中,成了以小统大,而且叙述起来脉络不清。翻完全书也不清楚“安顺”地域的完整概念与变迁,编纂团队要认真思考,我提出两个书名可选择:一是“安顺通志”,二是“安顺通史”。比较起来,一国用“史”之名,地方仍依传统称“志”,建议改为“安顺通志”。书名改变,将带来格局调整,见后。
其二,年表调整。现有两个表分置两处:“大事年表”在书首,“职官表”在“世家”之前。年表作为一体还是应集中。“职官表”名不副实,所纪之年不是“职官相接”,而是各时期的任职职官。此只需改一个名即可,建议改为“职官人物年表”。还应增加二至三个年表:一是“安顺古今人物年表”,载安顺地方的历代古今名人;二是“安顺寓旅人物年表”,载外地人寓居安顺的非职官各类杰出人物;三是“安顺旅外人物年表”,载安顺籍在外的各类杰出人物年表,如果数量不多,可附录在“安顺古今人物年表”中,即增加两个人物年表。总上四至五个年表,集中置于“纪”之下,见后。
其三,全书布局调整的建议,前文亮点二提到布局合理,指各种实录的内容合理。此指一些不足的调整,下面分别来说。
第一,“安顺城”与“安顺政区”不宜相混,“安顺城”为“小”,“安顺地区”乃“大”,大可兼小,小不可兼大。建议“纪”仍在全书之前,“年表”宜在“纪”之后。司马迁写“史记”先作年表,指导全书写作,书成,移表于纪之后,不只是名义置国与君之后,从阅读来说先读年表,没有“安顺”地域概念,且读了“安顺城记”的六纪,乃至全书,也无“安顺”地域概念。不加修正,可就是一个败笔。我的建议是:补写“安顺纪”,置于书首开篇,概要叙述“安顺”地域的地理政区治革,大要介绍山川形胜、物产、民族,为全书之纲,读者开卷就明白这部方志的轮廓。现有的“城建纪”,改名为“安顺城志”,置于“志”类书首,为地方标志。
第二,“大事年表”修订建议。单独看现有的大事年表,无可挑剔。编纂团队梳理一下,安顺地区前人留下哪些精神要后人承传与发扬,要形成条目反映到大事年表中。某些虽避讳的内容,例如会上提到的天主教传入,虽然不能列专志、专传,但可在大事年表及人物年表中载其事目,发挥体类的互见作用,以存历史之真。此外,避重复。“顾成世家”另有“顾成列传”,对照一下有许多重复。若出专传,世家中应一笔带过即可。
第三,补写当代史。地方志应在写当代史,有六十年一修之说。新中国已成立七十馀年,既为通志,应通到当代,当代的下限,建议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也是改革开放二十年,初见成效。
总上,建议编纂团队一鼓作气,立即着手修订“安顺城记”为“安顺通志”,打造传世精品,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王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