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思政的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1-06-28陈飞霞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项目化教学课程思政

【摘 要】本文阐述基于课程思政的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化教学实施条件,以“人际关系”专题为例,从“课前—课中—课后”环节论述基于课程思政的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化教学实施途径,评价基于课程思政的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项目化教学 心理育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7-0124-03

心理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职院校开展心理育人的主渠道,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项目化教学,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提升心理育人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是一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做中学”教学模式,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驱动、以实际应用为目的。项目化教学的优势在于建立了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实际项目在做中学、学中做,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一门“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和行为训练”于一体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侧重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灌输,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项目化教学是一种“行为导向”教学法,其“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特点能真正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体验相结合,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因此,开展项目化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所需。

一、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化教学实施条件

(一)优厚的师资条件

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职院校开展心理育人的主渠道,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授课教师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相关专业背景,具有一线学生管理、心理咨询工作经历,具有国家二级或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扎实的实践能力,能较好地贯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衔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教师长期在一线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等相关工作,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特点,积累了丰富的咨询案例。教师的“双师”素质保证了在项目化教学中能较好地融合课程思政,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保证课程教学实现“做中学”,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实现育心和育德相统一。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教师曾多次开展自治区级、校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及课程资源库建设,具有丰富的教学改革经验,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丰富的教学资源

基于课程思政的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载体,实现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的对接,教学资源既要满足理论教学需要,也能模拟实际情境开展实践教学。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专门打造了“心理课程创新教学实训中心”,为项目化教学提供教学场所,配备多媒体设备、活动场所等教学设施,实训设备资源充足,包括宣泄室、放松训练室、心理沙盘等。

根据项目化教学改革要求,对照课程思政要求,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政策文件要求,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修改系列教学文件,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等,并开发项目化教学活页教材,编制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手册,均已投入教学使用。同时,配合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依托素质拓展基地开展心理素质拓展实训活动,保证学习质量,提高教学实效性。

二、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化教学实施途径

(一)课程结构调整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思想性、科学性、技术性兼具的课程,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和行为训练于一体。应广泛调研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挖掘思政元素、分析心理素质能力,确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价值定位,并根据教材内容体系进行项目分解。根据豪恩斯坦关于教育目标的分类,教育目标分为情感领域、认知领域、心理动作领域和行为领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应该包含知、情、意、行方面的目标,实现育心和育德相统一。教学内容的项目化分解,主要针对高职学生在入学适应、人际关系、自我意识、情绪管理、恋爱情感及生命教育等六个方面的困扰,按照主题设置单元项目,设计生动有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在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中切实嵌入课程思政元素,保障教学內容与思政元素紧密结合。例如,诚信是立人之本,和谐友善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在人际关系主题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有效地解决学生人际关系中以个人为中心、自私自利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实施过程

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在任务驱动的基础上,融合思政元素,优化课程教学设计,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心理游戏、心理素质拓展等教学法,实现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以“人际关系”专题为例,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环节的系统设计,融入思政元素,实现全过程育人。

1.课前环节。重点突出情感和价值观教学目标,课前发布小组学习任务书,要求每个小组围绕“人际交往”,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人际冲突类型(如舍友关系、恋爱关系、朋友关系等)进行演绎,思考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人际冲突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哪些价值观发挥了作用。各小组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并形成视频、海报、漫画等各种形式的“作品”,如“解决人际冲突小妙招”电子海报、“友善之举”心理漫画、“友善之语”短视频等,并在课堂上展示优秀作品。

2.课中环节。综合运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心理游戏等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方式,有机融合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让学生明白人际交往中“诚信和友善”的重要性,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交往提供了基本原则和方法,深刻体验诚信和友善的社会价值。例如,通过列举孔子弟子谈论待人之道的故事案例(子路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不善之。”子贡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进退而已耳。”颜回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三子所持各异,问于夫子。夫子曰:“由之所持,蛮貊之言也;赐之所言,朋友之言也;回之所言,亲属之言也。”)引导学生讨论“待人友善”的价值与意义,然后分别针对“别人以善意待我,我也用善意待他”“别人用不善待我,我就引导他向善”“别人用不善待我,我也以善意待他”等主题,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与已有经验进行即兴角色扮演,让学生领会人际交往中的诚信与友善,明白与人交往既要有诚意还要有善意,才能进一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3.课后环节。课后利用校园网络、心理公众号、易班、信息化教学平台等网络媒体,进行心理知识科普,根据学生心理需求和思想特点推送热点信息话题,引导学生参与互动讨论,延伸课堂教学的时空领域,拓展心理育人成效。例如,在完成“人际关系”专题授课后,通过公众号推送文章《宿舍是我家——如何塑造良好宿舍关系》,围绕“宿舍关系教育为什么重要、同室相处的原则(真诚一致、平等尊重、宽容友爱、界限清晰)、处理冲突的方法、舍友相处的行为小提醒”进行宣传拓展教育,并发起有奖互动话题“你期待的宿舍关系是怎样的?你认为如何才能拥有这种宿舍关系”,进一步延伸与深化心理育人作用。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训练和心理体验,同时开放“心理课程创新教学实训中心”,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自身实际需要自主到实训中心进行放松、体验和训练,提升自身心理素质。

(三)课程考核评估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考核,需要改革传统试卷考试的纯粹知识性考核方式,注重考核的“多元化”和“发展性”。

“多元化”考核机制,在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小组团结协作完成项目任务,每个成员在小组内的参与度有差异,每个小组的成果汇报有区别,形成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项目过程评价、项目成果评价等多元立体式的评价体系,使对学生的课程考核评价更加全面、具体和贴合实际,改变以往一卷定成绩的单一化课程考核机制。

“发展性”考核评价,要从“健康”与“德育”两个维度进行评价,从发展性的角度对学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给予评价,围绕课堂表现、活动参与、团体协作、心理实训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三、基于课程思政的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化教学效果评价

(一)突出了课程的思想性和实践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实施基于课程思政的项目化教学,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实践性,以培养大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为指向,围绕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提升心理调适技能、塑造健全人格为主线组织和开展。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项目,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做”,通过学习与实践,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

(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项目化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单向灌输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精心设计教学项目,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学与现实生活建立密切联系,将理论知识和实战演练相结合、知识学习与实践体验融为一体。项目化教学,以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体验性。通过具体案例或者情境讲述问题,学生融入情境,激发了学习兴趣和热情,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在“体验—认知—情感—行为”螺旋发展中得到提升。

(三)增强了育人的实效性和成效性

项目化教学模式,坚持“思想导向、能力本位”,课程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学生根据项目任务扮演相应角色,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解决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项目化教学过程,课前注重情感和价值观教学目标,课中注重团队合作、协调沟通、心理体验和感悟,课后通过归纳总结、撰写报告、升华思想等,全过程、全方位锻炼学生的动手、思考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心理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洪霄,付彬,李涤非.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2]王笑笑.课程思政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探索实践[J].青年与社会,2019(2).

[3]贺泉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项目化教学探索[J].广西教育(高等教育),2017(1).

[4]张鹏超.引入项目化教学建好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3(12).

[5]汤芙蓉.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探索[J].公安教育,2020(4).

[6]谢敏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9(2).

注:2019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立项课题“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2019SZ062)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陈飞霞(1981— ),女,广西容县人,硕士,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项目化教学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例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去学科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慕课模式探索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反思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刍议项目化教学法在本科动漫实训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众筹模式引入工业产品设计项目化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如何上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