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合力机制建设探究

2021-06-28韦柳霞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全员育人实践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合力机制构建中合力育人的整体性、协同性、系统性和实效性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合力机制构建措施:树立全员育人的全局观念,建立多方协同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探索“1+X”思政教育实践体系改革,提升实践育人合力效果;建立信息化交流平台,激发各主体内生动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新模式,提升各方联动实效性;构建“六位一体”协同保障制度,确保配套措施落地。

【关键词】高职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育人 合力机制 四方联动 全员育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7-0066-04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提出,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也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合力机制指明了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体系应是学校外部系统与内部系统相互融合的统一整体,即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学校与政府、家庭和社会之间的联动。近年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实践育人取得可喜的成绩,但高职内部与外部之间缺乏沟通与合作,联动机制仍未建立,系统教育的力量比较薄弱,实践育人的合力不够。面对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在实践育人中形成合力机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和条件保障。

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合力机制建设的时代境遇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进入新时代,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作用越发凸显,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同时加快,这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提供了诸多机遇。

(一)国家政策的支持

2017年,教育部等多部门共同部署推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要求加强新时代的实践育人工作,树立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观,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推动实践育人的发展。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结合国家对实践育人的要求,高校逐渐对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基本内涵、运行机制等建立了一套制度。正是在国家制度的指导下,高职的实践育人,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有了底气与信心。2019年,国家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和高职院校的“双高”计划,要求各高职院校树立新的发展理念,追求由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深化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产业发展为导向,着力提升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双高”计划的实施,促使校内外实训基地不断完善,产教融合不断深入,学校与企业的联动逐渐增强,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场所和资源。

(二)校企合作关系的深入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指出: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可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是今后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可以获得相应的教育资源、知识、技术等,企业为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外部動力。同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还强调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带动各级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合作共建机制,共同组织和指导学生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企业的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转为技能,并培养艰苦奋斗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另外,随着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推进,推动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高质量的办学也使校企合作日渐深入,如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高职设立助学金或者联合办学,成立订单班,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编写教材也日渐增多,高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应把握新时代机遇,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认真研究实践育人工作中的新问题,与企业共同探寻深化合作的有效途径,建立互联机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效果。

(三)职业素养的时代呼唤

职业素养注重个体的道德品质,强调个人的职业道德与社会需求的统一,其本质内含着实践育人的理念。首先,职业素养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人才培养要以提升职业素质为核心。《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把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培养结合起来。显然职业素养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内在需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和本质,其强化了实践育人的功能和价值。其次,职业素养形成于人才的培养过程,强调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主体性,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再次,实践育人是实现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实践育人是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实践,学生不仅能掌握技能,培养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还能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自觉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自觉统一起来。

(四)立德树人的价值旨归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这一教育目标回应了高校教育的中心任务和目标,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提出新的要求。首先,强调德育的回归,是源于在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多重价值观影响,是对人文精神缺失、信仰不坚定的深刻反思,是对教育回归人本质的回应,以避免过于注重专业技术知识而轻视道德素养的培养。其次,道德的实现需要通过实践来完成。《伦理学大辞典》对德育的解释为“教育者以一定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教育、影响受教育者,使之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可见,德育的最终指向为实践活动。再次,合力育人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教育观。实践育人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改革精神、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就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中,如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都能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发展,破解实践育人的困境。通过形成合力机制,为育人提供更多的实践资源与平台,把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变成道德情感,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实效性。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合力机制构建面临的问题

(一)实践育人合力机制的参与整体性有待加强

参与主体对实践育人合力机制的认知度不高。具体表现为:各参与主体责任感不强、积极性不高,缺乏对合力机制长期性和有效性的探索,各参与对象联动机制形同虚设。一是组织领导机制不够健全,缺乏与政府、社会、家庭的沟通机制,导致实践育人的合力效果不凸显,口号喊得响,但缺乏实际行动;二是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尽管目前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增加,但是由于高职扩招学生规模扩张迅速,当前高职实践育人工作依然面临经费缺乏、实践指导队伍不足、实践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三是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缺乏整体的实践考核办法,因此,各主体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专业性不够、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能有效保证,无法调动各主体参与的热情。

(二)实践育人合力机制的协同性不强

“从系统产生协同效应的角度出发,互动的、互补的、协同的主体人际关系有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但由于在实践中参与主体的能力表现不足,导致彼此间的联动力不足。具体体现:从政府层面看,政府在政策实施后的监督和保障力度不够;从高职院校的实践上看,部分高职院校将思政教育实践育人视为高职育人的一种辅助手段或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日常活动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方式,从而导致学校对实践育人的重视程度不高,在实践形式和内容上缺乏整体性设计联动;从家庭上来看,由于地缘因素,学校与家庭的联系相对较少,沟通机制、互动模式还有待加强;社会各单位、团体与高职院校衔接不当,高职院校未能很好地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与沟通,未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实践活动。

(三)实践育人系统性和实效性不强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系统性和实效性不强。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大多数时候将自己作为教育的主体,而忽视学生、政府、家庭、社会的主体作用,导致各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使实践教学系统性不强,而灌输式的、简单化的实践教学方法则削弱了实践教学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育人机制的内在要求是有针对性、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与预期相差较大。随着新时代育人理念、育人模式和育人实践的转变,构建高职实践育人共同体是必要且可行的,无论是学校还是政府、家庭和社会,都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主体,学生的成长需要社会各方的支持与参与。

(四)合力机制推进中缺乏制度保障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实施得到一定的发展,但相关政策的落地因缺乏强有力的制度和配套措施,未能真正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从校外看,合力育人的机制尚未构建,教育信息、沟通机制、资源共享制度、评价制度也未能建立,不能体现有效联动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开发。从校内看,学校在细化相关的政策配套措施上进展缓慢,导致虽上有政策,但到教师层面因没有配套的措施而难以实际执行,例如实践学分规定、教学工作量标准、教师挂职制度、评价激励制度等未能完全实现。

三、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合力机制的构建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合力才能提升实践的效果。因此,整合各类实践教育资源,联合各方参与形成教育合力,可从观念、体系、平台、模式、制度五个方面进行优化。

(一)树立全员育人的全局观念,建立多方协同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要发挥作用,不仅要从资源、部门联动入手,还应当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全员参与是实践育人合力机制的内在要求,应把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集中起来,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从而达到实践育人的效果。一是做好舆论宣传,形成思想共识。舆论宣传具有教育、引导人的作用,通过舆论宣传能使全社会形成统一思想,从而起到引导发动、激励先进和形成合力的作用。要把握正确的舆论方向,在保持立场不变的前提下,凝聚更多的共识,形成强大的合力,并牢牢掌握主动权,引导广大学生走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才之路。二是通过合力育人运行机制形成多方联动、多角度介入,使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推进实践育人的实施,学校结合自身的特点贯彻落实政府的决策,形成自身的实践特色,同时加强实践资源规划,促进家庭、社会资源共享,盘活现有资源,打破狭隘的资源观念,立足开放的格局,构建优质资源开放平台。三是秉承互惠原则,各主体参与资源共享的成员都应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才能提高参与共享共建的积极性,促进高职院校、企业、社会充分发挥和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实现全方位的实践育人。

(二)探索“1+X”思政教育实践体系改革,提升实践育人合力效果

实践育人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渗透在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同样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一是依托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解构和重组职业岗位任职能力,探索构建“1+X”思政教育体系(“1”是指思政理论课,“X”是指学生参加实践的各种不同方式,如社会实践、专业竞赛、社区服务、创新创业、教育扶贫等)的二维多样课内外联动体系,改变过去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刻板印象,让思政课走出教室,與社会结合、与专业结合、与生活结合,焕发生机与活力。二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课程内容与企业的职业标准贯穿知行合一、德技兼修的理念,培养具有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人才。三是利用产教融合模式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示范基地”和红色文化育人实践基地,着力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实践育人共同体 ”。四是校企联动,建设智慧型、开放共享型线上线下实践教学资源库。加强校企之间的双向互动,联合企业全程参与资源库建设,汇聚校企共享的特色实践教学资源。师生、企业员工可以随时随地观摩、分享优质的教学资源。五是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可通过家长会、家访、写家书等活动,让家长充分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和成长特点,有效调动家庭参与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建立信息化交流平台,激发各主体内生动力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注重课堂穿插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管理队伍注重学生校内的实践活动的思维定式,既束缚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延伸,又无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质量。高职院校要打造实践育人平台,一是要从制度上、财政上、资源上、技术上加以保证,通过构建“思政协同育人”信息化交流平台,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以政府、高职院校和社会为主体建立区域性的信息交流平台,使实践育人体系形成一体化建设模式。二是政府、社会、学校要创设机会开展实践交流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专题会议,对年度实践的工作目标、内容进行总结,找出做得好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部署下一年度实践的目标及工作要点。三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评价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起点和落脚点,围绕人才培养质量观,以利益相关方(行业企业、学生、家长、教师、学校、主管部门)和第三方为评价主体,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条件建设、建设成效、特色创新等为指标,以自我评价、利益相关方评价、第三方评价为方法,构建评价主体多元、内容多维、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及时根据评价反馈进行矫正、改进,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激发各主体内生动力。

(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新模式,提升各方联动实效性

一是建立各层面的联动领导机制和体制。在政府层面,建立政府主导、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地方提供支持的实践育人联动机构,重点突出整个实践育人工作的整体谋划,着力研究和解决实践资源的统筹与规划,特别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提供政策、制度、资金支撑;在高职院校层面,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各党政教学系部协作联动的管理体制,全面统筹校内的实践资源和校外合作企业资源,实现资源有效共享;在家庭层面,学校注重与家庭进行沟通,争取在社会实践上获得家长的认可与支持;在社会层面,负责实践育人环节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条件保障。二是要不断丰富实践课程形式,依托社会资源形成校本化的品牌实践教学法,通过各种不同的专题模块,让有经验的思政课教师与有丰富管理经验的辅导员共同参与教学和研讨,通过思政课理论教育与日常实践教育的结合,切实推动思政体系“三进”工作,达到共同育人的目标。三是注重发挥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合力。首先,要立足学校专业,推进学生结合本专业开展服务计划,使学生在服务中寻找个人价值。其次,积极开发校友资源,共同培育学生成才,学校通过组织校友会,邀请知名校友回母校介绍创业经验,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材料和实践活动资源。再次,通过寒暑假家访形式实现学校与家庭的互动,使家长不仅支持学生的实践活动,也能为学校的教育提供帮助。最后,借助校企合作中的企业资源,积极与企业开展实践教学合作,培养兼任学生思政导师、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又能指导实践教学的企业兼职教师,发挥校企资源在实践育人中的资源保障和条件支撑作用。

(五)构建“六位一体”协同保障制度,确保配套措施落地

实践育人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各项制度的制定围绕目标体系、标准体系、管理体系、保证体系、监督体系、评价体系六个方面进行。一是政府层面应从顶层设计、监督、运行保障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将实践育人贯穿到政府、高校、家庭、社会层面,同时对实践育人各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出台具体的工作计划、推进措施和评价制度。二是学校层面应根据政府的顶层设计及相关措施制订本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再根据方案建立相应的学校与社会、企业、家庭的合作制度和激励制度等,促进各方合力,提升各方參与的主动性。三是建立多方评价制度,从行业企业专家、课程教师、企业指导老师、家长、学生多方对实践活动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借助信息交流平台,从实践活动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监测资源丰富度、活跃度、学生满意度等情况,使实践活动更深入、有效,交流互动更立体、畅通,评价反馈更及时、多元,有效提升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保障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合力机制,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主体解放思想,打破常规,从机制体制方面进行全面改革,突破现有实践合力育人融合不足的状况,这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的推进,有赖于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全方位合作。

【参考文献】

[1]宋希仁,等.伦理学大辞典[K].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

[2]楼艳.德育共同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6).

注:2019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项目“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导向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SPOC教学实践研究”(GXGZJG2019B050)和“基于认知学徒制的高职建设土建大类实践课程改革研究”(GXGZJG2019B04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韦柳霞(1984— ),女,壮族,广西都安人,研究生学历,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全员育人实践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构建多面展示平台 打造家校沟通纽带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点面结合,让“全员育人”落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