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数形结合在数学教学中几个“点”
2021-06-28张练
张练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众多学科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应用学科,小学数学教学最根本就是要帮助学生认识数字和识别形状。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将这两个方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可以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总结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把算理算法规律形象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几条具体的应用策略,以帮助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应用这一教学思想。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应用
数形结合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它能够让复杂变为简单,让抽象变为形象,让繁琐变为明朗,有助于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和记忆,对解题思路的理清,对算理算法的理解,从而提高教数学教学质量。但如何利用好数形结合思想,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就此谈点看法。
一、找准数形结合的“切入点” 让概念问题变得“简单化”
数学概念很抽象,而小学生毕竟由于年龄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还在雏形阶段,体现的大都是具体的形象思维,但在中高年级,随着知识面的不断扩大,数学概念的不断增多,会不断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会出现一定的难度。也需要通过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呈现。因此,我们在数学概念问题教学中,引入数形结合思想,找准数形结合的“切入点”,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着更加透彻的理解。比如,在学习什么是“三角形”的概念,书上表述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在教学时,如果教师单从只字面上去讲解,学生不但难以理解,也无法形成正确的概念。所以就应该抓住“三条线段”和“围成”字的切入点,在黑板上画出三角形,让学生指出哪是“三条线段”,怎么才能算“围”,从图形中把“三角形”的概念 “直观化”,从“看”中在自己的头脑中去形成“三角形”的概念,明确组成三角形的条件是三条边的封闭图形,理解“三角形”概念的真正涵义。然后,在黑板上在画出一下是三角形或类似三角形图形:
师:上面的图形都是三角形吗?
生:有些是,有些不是。
师: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属于三角形?
生:①③④是三角形,②⑤不是三角形
师:为什么?能说说理由吗?
生:②没有围城,⑤三条边不是线段。
师:对,看来同学生对三角形的概念已经理解。
在这里,学生对三角形的涵义已经掌握,理解了三角形的本质属性,通过这样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对数学知识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会非常理想。
二、把握数形结合的“契合点”让算理问题变得“清晰化”
在数学计算环节教学中,算法算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容易对算理的接受、理解和运用,这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把握准数形结合的“契合点”,能够很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算理。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理解题意、口算和笔算,还是理解算法和算理,都利用点子图来进行辅助教学,将抽象的数字形象化,将具体的计算步骤直观化,将繁杂的计算方法具体化,将难懂的算理清晰化,更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计算教学时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有利于中低年级段的学生掌握算法理解算理。
比如:计算14×12
师:在计算14×12的过程中,我们得到这样的四个数: 8、20、40、100
师:你们能在点子图中找到它们吗?
学生在点子图中找出四个数所在位置,教师课件展示。(如下图)
师:(在图中将8个点和20个点圈起来)圈起来的部分对应竖式中的哪部分?
生:28
师:这个28是哪两个数的乘积?
生:14×2的积
师:28是几套书的本数?
生:2套书的本数。
师:(在图中将40个点和100个点圈起来)这又对应着竖式中的哪个部分?
生:140
师:它是哪两个数的乘积?
生:14×10的积
师:是几套书的本数呢?
生:10套书的本数。
师:最后我们把28和140相加,得到168。168是哪两个数的乘积?
生:14×12的积。
师:也就是几套书的本数?
生:12套书的本数。
在这里,借助点子图这个“契合点”,进行“数”与“形”的结合来讲清楚算理,这种直观表象形式,表示竖式中相对应的数字,同时把竖式中的数字在点子图中找出对应的部分,整个教学环节形象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数形结合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算法和算理。
三、寻求数形结合的“突破点”让应用问题变得“直观化”
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既是数学的特点, 也是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比如“行程问题”“植树问题”“工程问题”等等,在平常的教学中,一般都是让学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理清数量关系, 然后进行解答,这对题目比较简单的学生都容易进行直接解答,但对比较难的应用问题,学生往往无从入手,所以,这就需要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寻求它的“突破点”,通过数与形之间的相互转化,通过数形结合化“抽象”为“直观”,通过线段图,从线段图中进行比较,直观地发现数量之间存在的联系,从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例如,小明的爷爷在果园种植果树,种了桃树50课,种的桃树比种的李树多1/4,爷爷一共种了多少棵果树?
这道题对判断谁是单位“1”有一定的困难,谁比谁多了几棵没有明确数据,该用乘还是除,很多学生难以理解题目的真正意思,易混淆分数乘除法,学生难以进行解答。这时,如果老师不失时机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找出“突破点”,引导学生依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线段图,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知道种的桃树比种的李树多,并多了1/4,才能帮助学生迅速找出等量關系列出方程,通过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式:种植李树的棵树+比种植李树多1/4 桃树的棵树=种植桃树的棵树,求出种植李树的棵树,然后在求出一共的棵树就容易解决了。单位“1”是种植李树的棵树,可以用方程解:设种植李树的棵树为“X”,列式.X+1/4X=50,解得X=40,即种植李树的棵树为40棵,爷爷在果园里一共种植了90棵果树。
这里,通过数形结合,从“突破点”入手,准确的找到数量之间的联系,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算式,解答出要求的问题,这里实际上就是把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变得“简单”明了,降低题目的难度,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还培养学生的数形转换能力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解答相关的问题,需要充分发掘“数”与“形”的本职联系,利用数形结合思维,去努力探索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掌握算法算理、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敬娟.“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5年12期.
[2]陈水秀.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维运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11期.
[3]廉萌.“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04期.
[4]赵静.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维运用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年08期.
[5]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分析[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年02期.
[6]数形结合,理解算理——数形结合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9年06期.
[7]“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8年12期.
[8]“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年33期.
龙岩师范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