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大学英语差异化课堂的生态模式设计

2021-06-28张文

校园英语·月末 2021年2期
关键词:差异化自主

【摘要】健康而充满活力的课堂生态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受疫情影响,将线上优势充分融入线下课堂的混合式课堂成为发展趋势。因此,本文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从个体差异性角度,探讨如何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课堂生态管理,从知识技能、跨文化思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等各个维度去评价学生个体,建构“和谐、竞争、自主、开放”的生态模式,以焕发课堂生机活力,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能。

【关键词】课堂生态;差异化;自主;混合式课堂

【作者简介】张文,文华学院。

一、引言及研究意义

2020年上半年的疫情使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转向了完全在线授课,虽说是被迫之举,却很好地进行了各种线上教学实践,将线上优势充分融入线下课堂的混合式课堂成为发展趋势。《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也指出通过促进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深度融合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效能,而对新型混合式课堂生态研究,尤其是关注个体差异性,正是去了解如何使用信息化手段从知识技能、跨文化思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等各个维度去了解评价学生个体,以焕发课堂生机活力,营造“竞争、合作、自主”的生态环境。

在国外,对课堂生态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沃勒(W. Waller)在1932年出版的《教育社会学》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ecology of classroom”概念,研究的是课堂座位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此后,课堂生态的研究并未受到关注。直到70年代在多伊尔(W. Doyle)和庞德(G. Ponder)的倡导下,课堂生态研究才从“教学研究一个被人忽视的纬度”得到关注和发展。国外生态学研究目前已从最早的侧重研究教育环境与人的行为的关系扩大到教育生态学的各个层面。国内从80年代开始引介国外教育生态学的研究成果,而对课堂生态学的研究开始于2001年汪霞《一种后现代课堂观:关注课堂生态》的发表。此后课堂生态学持续升温,正成为我国课堂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相关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课堂生态这个教育研究对象,而非范式研究,探讨的是课堂生态的基本要素、特征、结构、功能等,主要停留在描述性阶段,缺乏运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课堂生态系统。本研究基于已有研究成果,试图从教育信息化途径的实证方向,使用调查法、统计法、访谈法、观察法、个案分析法来着重研究如何对“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结构模式进行建构、调控及优化,探索课堂生态的能量之源,解决课堂“活力”问题。

二、混合式差异化生态课堂模式构成要素

以个体差异性为重要的关注角度,根据生态系统的健康理论并以此作为课堂生态理论的理论基础,本模式拟以课堂活力、课堂组织结构、课堂活力恢复力为三个主要维度,探讨相应指标的描述和测量。

1. 课堂生态系统的活力。在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中,活力是指能量或活动性。在自然的生态系统中,太阳辐射能是生态系统所有能量的来源。孙芙蓉在《课堂生态研究》一书中指出,课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分析属于社会系统的能量而不是自然系统的能量,而且课堂生态系统能量属于人的能量而不是其他生物的能量。因此,它涵盖社会能量和心理能量,来源于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活动,虽很难直接测量,但可以通过间接的形式对教师的教学活动状态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状态加以观测来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本模式拟构建教师课堂教学的活力量表和学生课堂参与的活力量表两个量表来反映整个课堂体系的活力值或能量值。在教师课堂教学的活力量表中,一级及二级指标为教师教态(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日历、教学资料)、教学内容(信息量、逻辑性、清晰性、联系性、前沿性)及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的活动、新技术运用、教学方法类型)。在学生课堂参与的活力量表中,一级及二级指标为学习态度(主动性、关注度)、学习策略(听、说、读、写)、应用能力(信息素养、合作能力、思维方式)。

2. 课堂生态系统组织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的诸组分在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分化与配置而形成的各种有序系统,其中营养结构(食物链结构以及营养物质在食物联网中不同环节的组配结构)是其最主要内容。同时,根据生态学胜汰与生克原理,差异导致竞争,竞争促进发展,优胜劣汰是自然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资源的稀缺性也会导致系统内的竞争和共生机制。在任何生态系统中都有某种利导因子促进其发展,某种限制因子抑制其发展。本模式就是要通过小组模式的互评机制和全面的评价考核方式,模拟创造这种相生相克的生态系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系统的自生活力,实现课堂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

3. 课堂生态系统恢复力。根据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概念,课堂生态系统恢复力是指课堂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胁迫下能够维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能力。而根据生态学多样性和主导性原理,任何系统必须以优势种和拳头产品为主导,才会有发展的实力,同时系统必须以多元化的结构和多样性为基础,才能分散风险,增强稳定性。因此,笔者认为,课堂活力恢复力需要关注教师和优等生的心理能量与社会能量,建立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才能保证课堂系统的恢复力。

三、混合式差异化生态课堂模式的特点

1. 和谐性。线上功能的使用(如QQ家校群、微信小程序及U课堂等)延伸了传统现实课堂教学的空间,所有学生可以在实体课堂上利用网络及相关移动设备(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等)参与课堂活动和发表观点。多元轻松、互动性强的和谐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被老师和同伴了解,实现相互激励、相互欣赏、相互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线上多元的信息方式也可营造轻松的交流氛围,譬如非口头言语发言的方式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给一些由于性格内向或语言基础薄弱的学生更适合的发声渠道,而且非真人出镜的课后录制的音视频也让一些学生有更优秀、准备更充分的语言呈现。

2. 竞争型差异化的小组合作。首先,差异化。《大學英语教学指南》( 2020 版) 强调外语教学要“遵循外语学习规律,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方式和学习风格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外语学习规律的最大特点体现为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学生的外语能力与其说是学出来的,不如说与人的生长发育一样是长出来的,是学生按照自身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风格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点滴积累而成的,这就是外语学习的规律”。因此,本研究充分认识到这一规律,在教学中对小组和学生布置分层作业和分层活动。分层指的是根据内容的挑战级别,给每个人安排适当的工作,但兴趣和参与度相同,完成任务花费的时间也需大致相同。在活动设置上,应区分学习事实性、程序性和概念性知识,满足E4要求(Effective, Engaging, Exciting, Enriching)—— 务实有效、引人入胜、激动人心、丰富充实。事实性知识依靠信息的记忆即可掌握,程序性知识需要技能的执行,而概念性知识则跨越学科,需要学生首先在概念之间建立联系然后进行概述,是建立在事实性知识和程序能力基础上的抽象智力过程。务实有效指的是必须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复杂的活动,超越学科界限,促进学科融合,让学生接触新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引人入胜指的是学生需要在认知上和情感上受到挑战,才能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建立信息与个人之间的联系,进而产生价值。另外,想让活动达到激动人心和丰富充实的效果,需要选择表述模糊且有挑战性的话题且真实的任务,边做边学,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练习,在提高技能的同时培养耐心、恒心、毅力,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其次,竞争型。依靠多元的学习成果评价来促进良性竞争,多元评价具有四个主要的用途:收集学生如何学习的信息;确定学生处于学习过程中的哪一个阶段,向教师提供关于实践的反馈;做出相应的改变来指导之后的教学;激发和激励学生的学习。评价的方法和工具主要包括调查问卷表、访谈法、观察法、个案分析法、活动记录、学习反思以及语言能力测试的各种原始数据,整个工作由教师、助教学生、小组组长、组员等共同完成。在评价中,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涵盖教师评价、组长评价、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无论是过程性评价还是总结性评价,都会从以下四个维度展开: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信息素养、小组沟通合作能力 、跨文化思辨能力。

3. 可持续性和开放性。网络虚拟的学习环境的融入不仅建构了开放式的课堂,而且为线下的课堂生态注入了可持续利用的能源和活力。其可持续发展体现在多个层面,如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学生学习成果的相互促进、学习气氛的增强、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每日剧增等。其开放性表现在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平台与外界沟通,课堂上教师并不是唯一的学习内容的教授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既可以规避消极或无用或低效的海量信息,又可以接触到优秀的平台师资,如慕课、微课、公众号等,与成千上万的平台学习者沟通交流。

四、结语

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是运用生态学的系统观、平衡观、联系观、动态观来考察教育问题。对课堂生态平衡的系统、联系作动态分析,有助于打破课堂沉默,帮助教师找到学生学习过程以及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指引教师对症下药,维持健康而充满活力的课堂生态。本文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以个体差异性角度,从知识技能、跨文化思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等维度建构“和谐、竞争、自主、开放”的生态模式,希望对于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能起到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孙芙蓉.课堂生态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106, 132,159.

[2]范國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24,32.

[3]李霞.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研究[J].中国外语,2017 (5):81-86.

[4]俞洪亮.落实《大学英语教学指南》,革新教学方法与手段[J].外语界,2020(5):10-16.

[5][美]理查德·M·卡什.胡牧,朱会云译.差异化学习——21世纪的思与学[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差异化自主
电力线路差异化防雷改造措施的选定和效果评估
“两创”背景下推行中小企业社保差异化征缴方式研究
大型企业集团差异化管控模式探索与研究
县域农村配电网规划建设现状典型性分析
物理教学“四忌”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