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威科技:量身打造科创属性发明专利、营收疑点多
2021-06-28周一
周一
在蚂蚁金服上市被暂停之后,上交所科创板更加注重硬科技属性,但长威科技的营收及发明专利数量刚刚超过上市门槛,其量身定做冲刺科创板的种种现象值得警惕。
长威科技主营业务是系统集成、行业应用及运维技术服务,2018年至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3.66亿元、3.81亿元及4.83亿元,净利润为4157万元、5109万元及4778万元。
下游客户多年来集中在公司所在地福建省,常年没有走出去。
原本拟在主板上交所上市的长威科技最终转战科创板,拟募集2.81亿元,用于新一代智慧应急平台、智慧城市公共支撑能力平台、研发及测试中心升级建设等项目,目前已经获得了科创板上市委的同意,并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注册申请。
不过,比较公司多版本招股書,长威科技在发明专利、研发投入及营收等科创属性指标上疑点重重——发明专利突击申请的迹象明显,在行业分类上回避选择研发投入占比高的软件行业,营收上通过赊销等手段实现了最低3亿元的门槛。
扭曲的行业分类规避上市门槛
2018年至2020年,长威科技累计研发投入占累计营业收入的比重为6.82%,稍高于5%的最低标准,但低于软件企业10%的上市标准。如果按照软件企业的标准,长威科技过低的研发投入将无法登陆科创板。
对此,长威科技解释称,2018-2020年,公司设计行业应用开发部分的收入分别为9659万元、1.32亿元及1.96亿元,占26.42%、34.62%和40.43%,行业应用收入并非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从收入上看公司的行业分类应该属于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而非软件行业。同期,公司系统集成业务收入2.25亿元、1.96亿元及2.2亿元,运维和技术服务收入分别为4338万元、5964万元及5964万元。
长威科技还声称,公司业务属于《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下称“《指引》”)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但该指引未进行具体分类,不能完全匹配公司的具体业务。根据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公司属于“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和“运维服务”。
公司的解释欠缺说服力。根据《指引》,当上市公司没有一类业务营收比重大于或者等于50%但某类业务的收入和利润均在所有业务中比重最高,而且均占到公司总收入和总利润的比重超过30%,则归为该行业类别。
2018-2020年,长威科技系统集成的收入占比分别是61.71%、51.48%及47.02%,逐年下降,已经低于50%,而行业应用开发收入的占比则不断上升,在2020年已经超过40%。此外,从毛利额来看,行业应用开发分别为6960万元、9160万元及1.1亿元,占比分别为53.85%、59.12%及61.65%,逐年上升;系统集成业务毛利额分别为4191万元、3864万元及4319万元,三年期间只增长了不到3%,增速很低。此外,运维和技术服务的毛利额分别为1774万元、2470万元及2587万元,分别占比13.73%、15.94%及14.37%。事实上,从公司收入分类来看,行业应用开发不仅是成长最快的部分,而且是毛利额贡献最大的业务。
由于公司未披露各分部利润,外界对此无从分辨,但公司自分类为系统集成服务,背离了过去三年各板块业务的成长性。
再往前看也是如此。综合2018年版招股书(申报稿),公司2014年至2017年系统集成的收入分别为2.07亿元、2.3亿元、2.15亿元及2.48亿元,在过去6年,公司系统集成业务基本是没什么大增长的。
这也与同行竞争对手的分类差别大。在招股书中,长威科技列举了在福建省内的竞争对手为恒锋信息(300605.SZ)、南威软件(603636.SH)和榕基软件(002474.SZ),根据这三家公司的招股书,南威软件和榕基软件均把自身列为软件行业,而恒锋信息则归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但未具体进一步分类。
从收入构成看,2020年,南威软件系统集成收入占比55.06%、软件开发收入占比37.51%、技术服务占比7.36%;榕基软件系统集成收入占比51.77%、软件产品及服务收入占比44.43%;比较来看,长威科技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与前述两家上市公司非常类似,划分为软件企业的理由是充分的。
此前,长威科技在2016年、2017年分别提交的两次招股书(申报稿)中把自己列为“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据2017年版招股书(申报稿),公司是以软件产品研发带动系统集成和运维服务,由此实现公司的规模化增长。由此可以看出,软件产品才是公司业务的驱动力。
短期快速大增的发明专利数量
根据相关规定,科创属性的三大指标之一是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要在5项以上(软件企业除外)。如果时间放在2017年底,长威科技的发明专利绝对不符合科创属性。据2017年版招股书(申报稿),截至2017年9月25日,长威科技共拥有2项专利,均为实用性专利。
不过,在登陆科创板的招股书(申报稿)中,这一情况发生重大改变。截至2020年9月1日,公司发明专利为6项,可以说是踩线过关。从发明专利的有效期起始点看,公司2018年和2019年分别获得1项、5项发明专利。
此后公司的专利也逐渐增加。据招股书(上会稿),截至2021年3月14日,长威科技专利数量为13个,发明专利是7个。截至2021年5月21日,长威科技的专利数量为15个,其中发明专利9个。
目前科创板上市公司已经超过250家,据2019年年报,平均研发投入占比12%、平均研发投入金额1.17亿元,2019年每家公司平均新增11个发明专利。截至2020年年底,科创板拥有发明专利的平均数为27项,长威科技的9项发明专利远低于平均水平。
而这些发明专利均在最近三年获得,也就是说,在短短三年时间里,长威科技就获得了9项发明专利,而从公司成立至2017年9月的17年时间,公司发明专利为零,这符合逻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