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社区科学健身服务体系构建 与价值研究

2021-06-28张曙林

科技智囊 2021年4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社区

张曙林

摘  要:文章以服务科学为理论基础,以科学健身为主要内容,归纳总结了社区科学健身服务体系的内涵。文章分别从资金保障系统、市场化运营、体育场所设施资源、专业服务人员、网络信息技术5个方面探索构建天津社区科学健身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进行科学体育锻炼提供新思路与新实践,并从战略发展角度对天津社区科学健身服务体系构建的意义进行了概括总结,以期为社区科学健身服务开展与推广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探索,为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提供新视野。

关键词:社区;科学健身;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1.04.09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and Value of the Community Service System for Scientific Fitness in Tianjin

Zhang Shulin

(Department of P.E,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Tianjin,300387)

Abstract:Based on the study of service scientific and the content of scientific fitnes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mmunity service system for scientific fitness. This paper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scientific fitness service in Tianjin community,the author will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Tianjin city community service system for science fitness from the five aspects:the system of funds resources,the operation of market,the resource and facilities of sports,the staff of professional service,the technology network information and sum up the significance from the strategies for developing of Tianjin,the essay aims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community scientific fitness and a new perspect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Key words:Community;Scientific fitness;Service system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这是总书记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全民健身和体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发展目标,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事业的组成部分。科学健身服务模式是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一环,全民健身广泛开展更加注重量,科学健身更加注重质,量变积累必然引起质变,科学健身是全民健身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有力推手。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猝不及防,其对大众的身心健康造成重大威胁。笔者认为,疫情之后,身心健康将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科学健身将会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天津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需求,以服务科学为视角,在归纳总结科学健身服务体系内涵的基础上,探索构建适合天津社区居民体育健身需求的科学锻炼服务模式,以期为推动天津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一、社区科学健身服务体系的内涵

(一)科学健身

科学健身是指在掌握一定的解剖生理学、卫生学、心理学、体育运动学、营养学、卫生保健学等知识的前提下,结合医学检查,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进行合理的处方运动,从而起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等作用的过程[1]。科学健身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科学健身的前提是要对参与者个体健康状况进行科学测量与评价,据此制定适宜的运动健身方案,也称“运动处方”。健身者据此进行体育锻炼,在运动过程中定期进行身体健康与运动能力评估,随时调整健身方案,以达到科学健身、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目的。具体流程如图1。

笔者根据研究需要,结合科学健身的标准流程,将科学健身定义为:通过严格的闭环式流程,凭借科学的诊断评估体系,以提高身体健康水平、抵御疾病侵袭、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延年益寿为目的的务实有效的健身方式。科学健身是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使科技更好地服务于生活的有效途径。同时,科学健身还能带动体育与健康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传统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实现“十四五”期间体育产业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服务科学

2002年,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简称“IBM”)的Almaden研究中心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Ches-broush教授的科研团队率先提出服务科学概念,而后,美国国家创新计划将服务科学定为美国21世纪国家创新战略之一[2]。2005年,IBM与北京大学联合主办“服务创新和服务科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研讨会倡导我国应主动探索研究服务科学学科,并探讨了该学科发展的战略前景,这标志着我国服务科学的兴起[3]。此后,国内学术界掀起了对服务科学研究的第一次热潮,众多研究者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笔者在研究过程中,采用比较有代表性的包国宪、王学军等人提出的服务科学定义和服务系统的基本框架。他们认为,在服务主导逻辑研究范式下,服务科学是探索服务创造价值过程的理论学科,以科学视角探索分析该过程中存在的一般原理与方法,顾客、服务供应商和服务传递者三个主要部分的服务系统是服务科学的基本分析单元[4]。综上所述,服务本身既是管理又是系统工程,服务的目的是为服务提供者和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在服务的过程中,人力、财力、技术、设备、信息等因素必不可少,而且只有这些因素相互协调、共同作用才能更好地完成服务工作。从这个角度出发,科学健身服务体系可以被认为是以科学健身为主要内容,以健身者为顾客,在为健身者提供场地设施、健身方法、健身技术成果等服务的过程中创造价值的服务体系。

基于服务科学的内涵,结合科学健身的概念,笔者将社区科学健身服务体系定义为:以提供科学健身服务为核心,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提高居民身体健康水平、培养居民科学健身意识、养成居民良好生活习惯、促进社区和谐为目标,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市场参与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合作,融合“公益性”“营利性”等多元属性于一体的社区体育服务系统。

二、天津城市社区科学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实现途径

(一)天津社区科学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

天津是我国4个直辖市之一,截至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超过1500万。近几年,天津多次承办国内、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体育锻炼氛围逐渐形成。尤其是天津市政府颁布《天津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以来,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显著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明显增加,公共体育的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相应的配套设施在逐步完善,群众性体育赛事日渐增多,公共体育服务组织初步建立,截至目前,全民健身氛围已基本形成。在天津市政府、天津市体育局颁布的多项群众体育政策的引导下,天津城市社区的全民健身事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也存在些许不足,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盲目性较大、随意性强、科学性欠佳,社区居民的体质监测工作还不完善,诸多现代科技成果有待转化、落实、应用,体育健康产业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拓展等。为更好地调动天津社区居民参与体育科学锻炼的积极性,相关单位应促进现代科技成果的落地、普及、应用,推动体育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的科学性、合理性,构建天津城市社区科学健身服务体系。如图2所示。

(二)天津城市社区科学健身服务体系的实现途径

1.构建以天津市政府投入为主、市场多元主体参与的资金保障系统,以市场主体经营为主、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运行机制

加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任务,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5]。社会职能是政府四大基本职能之一,其中,公共服务职能又是社会职能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理应成为政府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汉市社区科学健身示范区“江城健身e家”模式值得借鉴:政府体育部门虽然是“江城健身e家”项目的建设主体,但只负责约束和监督,而不参与具体的运营,让经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性、积极性。这种运作模式既可缓解政府社会服务功能的不足,又可充分提升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政府单一供给主体、服务效率低下的局面,有效促进了政府与社会融合,推动公共事业发展[6]。天津市政府作为社区科学健身服务体系的建设主体,其主要任务有:1.充分发挥政府的社会服务职能,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构建科学健身服务体系的主体架构;2.为民间资本尤其是体育产业资本的介入提供政策支持与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3.定位准确、权责分明,天津市政府作为科学健身服务体系构建的主体,但并非实施主体,因此,市政府要负起监督、监管、约束等职责,为科学健身服务的实施保驾护航。

2.有机整合、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已有场地设施、仪器设备等的使用功效;加大投入、专项规划,提升社区科学健身配套设施的科技含量

科学健身服务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体育锻炼场所场地、设施设备、体质监测仪器等是工程的硬性条件。体育健身场地的好坏、健身器材的多少及其科学合理性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该体系的运转。构建天津城市社区科学健身服务体系,首先,要整合社区体育资源,共建分享意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由天津市政府牵头,各区(县)政府、体育局负责协调,街道办事处具体实施,各社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建设科学健身服务体系的要求,上报具体整合方案。其次,政府体育部门要加大力度,专项规划,将科学健身服务体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天津市政府体育相关部门需加强对社区尤其是老旧破社区的体育专项扶持,并不断升级和完善体育设施,提高科技含量,使现代科技更好地服务生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最后,相关部门应合理配置和使用体育资源,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根据各社区居民的基本状况和科学健身需求,合理配置科学健身资源,以满足不同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

3.拓宽从业人员来源渠道,丰富从业形式,建设以专职、兼职、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为社区科学健身服务体系提供人才保障

工作人员是社区科学健身服务体系的核心资源。该体系不仅需要高层管理人员,更需要直接对健身者进行科学健身指导、科学评估、制定健身方案等的一线体育从业者和技术指导人员。目前,天津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相关健身部门和人力资源建设也已经取得一定成果。有研究结果表明,天津社区街道已全部成立体育工作领导小组,且大部分由下属相关科室来负责具体社区体育工作,但这些工作人员主要从事日常体育管理服务,缺乏专业科学健身知识,无法对健身者进行科学健身指导和帮助健身者制定个性化的健身方案。

为保证社区科学健身服务体系的顺利构建,从根本上推动全民科学健身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就必须完善相关人员的岗位设置、培训、管理等环节:1.天津市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可根据科学健身服务体系所需专业人才设置岗位,报请上级批准,既能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天津就业压力,又能满足社区群众科学健身服务的需求,推动科学健身事业的发展;2.天津市政府应与天津体育学院、天津师范大学等相关高校合作,针对社区群众科学健身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缺乏相关服务人员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具有体育专业背景和基本医疗常识的科学健身基层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同时可通过相关政策吸引其他省市的相关专业人才来天津工作,以缓解当前缺乏相关人才的现状;3.拓寬就业渠道,积极促进专职与兼职结合、志愿服务、专业人员流动,摒弃传统思维,创新从业人员工作形式,为社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实现科学健身服务体系的网络化、信息化、现代化

“互联网+”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科学健身服务体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二者不是简单相加,而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将互联网技术运用于科学健身服务系统,以实现健身服务的网络化、信息化、现代化,同时也可以拓展互联网的应用领域和范围,繁荣互联网事业。“互联网+科学健身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健身者健康档案的电子信息化记录、存储、应用和管理,科学健身的知识、方法、形式等的宣传,通过邮箱、微信、QQ等通信工具推送健身指导方案和营养方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科学健身服务体系必然能创造更多、更新的服务模式,为健身者提供更多便利,为健身服务体系的创建主体和经营主体创造更多价值。

三、天津社区科学健身服务体系构建的战略意义

(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促进政府角色转变,加快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过渡

在举国体制的体育发展战略背景下,我国80%的体育资源投向竞技体育,这使我国的竞技体育飞速发展,竞技体育达到世界强国水平,但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发展相对缓慢,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徐群[7]指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确定后,政府服务方式和功能正发生变化,由“管理型”政府逐步放权为“服务型”政府,同时,市场在体育资源统筹配置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因此,政府和社会资源是体育公共服务主体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新型合作模式,新型健身服务体系应该是由政府为主导,多角色主体参与,形成政府、社会、个人功能与定位明确清晰的服务机制,为全民健身事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7]

(二)为天津市体育产业发展带来新契机,促进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优化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需求日益增加,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和空间更加广阔。目前,体育及相关产业基本形成以健身休闲和竞赛表演为核心,体育用品制造业为支柱,体育中介和技术培训为驱动的多业并举、全方位发展态势,体育产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渐增强,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8]。

天津市社区科学健身服务体系建构在政府主导、多元市场主体参与的基础上,这为天津市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开拓了新的市场:1.增加了体育健身所需的体育场馆场地;2.增加了科学健身及体质测评所需的先进器材仪器设备;3.为现代科技成果尤其是体育健身科研成果的转换提供市场;4.科学健身服务系统采用物联网信息技术,为在体育产业中引入“互联网+”提供新的实践模式;5.为体育培训、体育装备、体育创意等方面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市场。社区科学健身服务的快速发展,必将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更新颖的思路、更先进的经营模式和更广阔的市场,这无疑将会提高天津体育产业GDP在总GDP中的比重,有利于加快天津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体育产业规模,同时推动天津体育产业优化升级和供给端改革。

(三)完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天津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构建多元化的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健身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新平台。该平台能吸引更多人参与体育活动、体验健康的快乐,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这也是保障社会公众享有基本体育权益和基本体育服务的具体体现[9]。

社区科学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对完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有:1.打破传统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由政府垄断局面,市场多元主体参与可以有效提高服务供给效率、拓宽服务供给主体、丰富服务模式,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层次的健身需求;2.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使科技更好地服务生活;3.可以明显完善社区体育健身运动器材设备,提高锻炼器械的科技含量,增强体育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为社区体育发展提供更优的条件;4.提高居民从事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社区科学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对改善社区体育服务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和示范作用,必将引领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促进医体结合,建立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指导平台,提高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的针对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体育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还可以辅助治疗部分疾病,促进身体康复。我国在促进医体结合、构建运动促进健康服务平台方面起步较晚,发展水平也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200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发起以控制慢性疾病综合干预为目的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运动促进健康”在此时被提出,但是因相关医务人员未接受专业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针对具体运动项目无法开具相关运动处方;同时,体育指导人员虽具备体育专业知识背景,但因缺乏相关医学和保健知识,无法准确服务于慢性疾病患者,致使运动促进健康的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实施,影响了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社区科学健身服务体系是倡导通过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达到抵御疾病、延缓衰老、提高身体健身目的的服务体系,是运动促进健康理念的实践者和执行者。社区科学健身体系服务由体质测评系统、运动处方系统和健身指导系统三大模块组成,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等特点。同时,社区科学健身服务体系应吸引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参与其中,将医疗和运动相融合,充分发挥体育锻炼在治疗慢性疾病和促进患者身体康复等方面的作用。可见,社区科学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将有助于促进医体结合、加快运动促进健康指导平台的建设,提高居民健身的科学性、合理性,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史睿智.北京市民科学健身管理机制的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5.

[2] Innovate America:Thriving in a World of Challenge and Change-National Innovation Initiative(NII)Final Report[R].U.S.Council on Competitiveness,2004.

[3] 谢凤玲,王晶.基于服务科学的健身俱乐部服务管理研究综述与展望[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26(03):17-20.

[4] 包国宪,王学军,柯卉.服务科学:概念架构、研究范式与未来主题[J].科学学研究,2011,29(01):18-24.

[5] 徐文琦,陈林祥.构建武汉市社区科学健身服务综合体的实践探索与启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06):45-50.

[6] 胡茵.我国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05):12-15.

[7] 徐 群.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內涵解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02):99-102.

[8] 王晓薇. 中国体育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社区
多元协同视角下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影像社区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中药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研究
新化县农用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影像社区
快递企业在高校快递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5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