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赶考永远在路上

2021-06-28杜志章

党员生活·下 2021年4期
关键词:同志中国共产党

杜志章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中国共产党100年奋斗史,始终贯穿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历史主线,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史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发展,都是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答卷”,题答得好不好,不是共产党自己说了算,而是由人民来评判。这是对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最好诠释。“答卷”就是“赶考”。在传统中国的科举制度下,只有举人才能进京赶考,历代读书人都以“进京赶考”为毕生的追求和最高的荣耀。所以,1949年3月当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驻北平的时候,毛泽东同志自然而然地由这次“进京”联想到传统中国的“进京赶考”。这一方面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克服千难万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毛泽东同志却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进京赶考”不容易,并不是所有进京赶考的举子都考出了好成绩。370年前,同样是取得重大胜利的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进京赶考”却没能考好,最终败走北京,其最重要的原因是进京之后的李自成以“追赃助饷”为由大肆烧杀抢掠,整个京城乌烟瘴气、人心惶惶。他因此失去了民心,最终也失去了政权。所以,毛泽东同志警告“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从此,中国共产党便把执政理解为“赶考”,一是要接受时代的考验,二是要接受人民的考验。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经受住了并正经受着时代的考验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从此成为执政党,也正式开始了“赶考”的历程。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还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国内反动势力还未完全消灭,社会凋敝、百业待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一方面镇压反革命争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另一方面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复苏,很快站稳了脚跟。在外交上,随着社会主义阵营发展壮大,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出现了“东风压倒西风”的气象,在这样的世界大势中,新中国在外交上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并积极寻求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支持。同时,面对西方帝国主义的压力,中国果断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经过三年苦战最终取得了胜利,挫败了美帝国主义的气焰,巩固了新生政权。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因缺乏建设经验,曾出现过较长时期的“左”倾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严重错误,使社会主义建设遭遇严重挫折。然而,我们党凭着强大的政治勇气,敢于直面错误,果断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又迅速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此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开启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征程。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严重挫折。面对国际风云的变幻莫测,我们党冷静观察、沉着应对,坚决抵制了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论思潮,挫败了来自西方的颜色革命,把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了下来。当然,中国共产党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推行改革开放,广泛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积极成果,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受住了自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已来最严峻的考验。

2020年,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百年未有之大疫情”,中国沉着应对,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等进行斗争,在贸易磨擦中与美国针锋相对,坚决捍卫了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利益;同时,中国积极倡导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国内国际双循環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发挥了压舱石和指南针的作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疫情,中国共产党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决心,迅速科学作出决策,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实行高效有力应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最终夺取新冠肺炎疫情人民战争的全面胜利,并为维护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

纵览党的“赶考”历程,常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党的苦难辉煌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就在于她勇于直面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以自我革命精神锻造和锤炼自己,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从胜利走向胜利。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经受住了并正经受着人民的考验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属性。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我们要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1945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取得革命胜利的时候,毛泽东同志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就演绎了著名的“窑洞对”。黄炎培认为,纵观中国历史,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能够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支配,勤勉守业难,他向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能否跳出“历史周期律”的疑问。毛泽东同志满怀信心地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同志对“历史周期律”的这番论断正是对中国共产党群众史观、人民立场的最生动诠释。

1949年新中国成立,其名称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了主人。在实现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之后,中国共产党便把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作为根本目标。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视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总路线的核心内容。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把“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衡量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重要内容;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时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基本要求;2003年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如今,中国共产党时刻践行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诺言,着力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带领中国人民消除了困扰中国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胜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华中智库副院长、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同志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FOR YOU, O DEMOCRACY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向雷锋同志学习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一句赠言
一句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