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人文主题,探究单元整体教学
2021-06-28甘爱联
甘爱联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走进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单元整体教学最大的贡献就是改变了逐篇讲读课文这样一种语文课程的教学形态。单元整体教学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整合教学资源。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人文主题; 教学形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用“单元整体教学”的教学模式。单元整体教学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整合教学资源,具体表现在需要整合教学目标,把小学阶段放在整个教育阶段内,同时又要关注年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堂目标;需要整合教学内容,把教科书内容、整本书内容、语文实践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关注教科书教学中的预习模块、理解内容模块、领悟表达模块、口语交际与习作模块四个教学模块之间的联系;需要整合教学方式,给学生学习空间,培养学生预习、自学、讨论、展示等方面的能力。
本学年,笔者所申报的小课题“小学语文实施人文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研究”得以成功立项。通过一学期的实践,发现单元整体教学远比笔者想象的博大精深。如何把单元整体教学的课堂打造得更高效、更完美呢?下面,就单元整体教学的话题,谈谈笔者的点滴体会。
一、认识整合教学的内涵,厘清整体教学的结构体系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对于教学资源进行重组整合,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也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规律。由读到写、由学到用的层层递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逐步提升语文素养。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要落实好以下三个原则:
(一)以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
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例如,语文学科把人文主题单元中的几篇课文作为一个整体来教,不再是一篇篇地教;学生在学习一个单元时,不管是预习、学习还是复习,都在整合的情境中,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学习。
(二)以整合为基本教学理念
整体教学要建立联系,如,语文识字教学,字与字之间绝不是没有联系的,它们能搭配成词语,让学生对这些词的连累性,强调字与字之间的相互联系,这就是从思难的角度进行联系与整合。
(三)以探究作为基本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标聚焦于能力的培养,为完成学习任务,充分经历学习过程,自己建立联系,做出选择。
整体教学的实施,以基本的教学模型来完成。基本的学习结构是:个人自学——同伴互助——延伸学习。单元整体教学,可以把一个单元作为以单元主题为“题目”,以每篇课文和“积累运用”为“段落”的一篇“大文章”。
二、以教材为载体,界定单元整体教学的课型
我们以“语文教材、丛书和课外书”为点,以“单元整体推进”为线,研究实施“单元整体预习课、单元阅读引领课、单元群文阅读课、单元阅读展示课和单元阅读拓展课”五种教学课型。这五种主课型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得从教学内容、进度和教材整合进行思考:
(一)单元整体预习课。识字是单元学习的开始,因此,扫清识字障碍非常重要,而识字的掌握在诵读课文中会加强巩固。单元整体预习课的作用就是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说预习课是推进其它课型的前提和基础。
(二)单元阅读引领课。统编版是利用人文主题的单元进行编排的,人文主题单元一般有一至两篇精读课文,一至两篇略读课文,大部分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阅读引领课完成。单元阅读引领课是教学研究的重点,它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担当“学法和练法”的重任。
(三)单元群文阅读课。在上完单元阅读引领课后,人文主题单元中的其它课文可以放在一起,开展群文阅读,亦可将课外的类文引进课堂,进行补充阅读,加以巩固。
(四)单元阅读展示课。这种课型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可以让学生利用单元阅读展示课进行课外阅读的展示活动。通过汇报、展示以及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与效率。
(五)单元阅读拓展课。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方法。而“说”和“写”是阅读的拓展与延伸,听和搜集整理则是对阅读进行有效的补充。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习作”等内容都是通过单元阅读拓展课完成的。其中,习作课的教学是单元阅读拓展课的主要任务。
三、优化课前的预习设计,为课堂做好充分的铺垫
新课程教学观认为:“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深层次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效。
确定了单元目标,设计就能把握一定高度,做到纵观全局,课堂交流也有了心中的航标。语文教学中的“预习”是学习的必要基础,同时也是落实《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如果预习成了学生的一种持久的自主学习行为,那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对于单元整体教学而言,预习的设计是实现高效预习的一个重要载体。
(一)预习单的设计,要富有趣味性和人文性
郭沫若說:“兴趣能使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使得人们能完善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因此,预习单的设计务必要激起学生自主预习的热情。我们可以从问题设计的趣味、形式的多样、图画的插入等方面开动脑筋,诱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另外,预习单的表述要凸显人文色彩,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出现,比如,“我用喜欢的符号标出了不懂的问题”“我想画一画”等。这样可以赋予学生主人翁的身份,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设计自己喜欢的预习单。
(二)预习单的设计,要体现年段能力的培养目标
要想预习单的设计既科学又有效,必须紧扣学生的年段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年段能力目标。以中年级为例,预习单的设计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初步培养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复述、提取信息、质疑、解疑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三)预习单的设计,可以进行学法指导的渗透
众所周知,预习单是为学生课堂上的“学”作铺垫的。因此,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概括能力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尤为重要,但是,概括能力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历由扶到放,慢慢尝试的过程。
行走在“人文主题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的路上,虽然艰辛,但是看到学生的进步,乐在心上。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朝着这个目标,不断研究与改进,让人文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的模式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参考文献:
[1]李怀源.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构建艺术[M].西南大学出版社,2009.
[2]李怀源.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理论与实务[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