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语用训练
2021-06-28袁晓林
袁晓林
识字教学是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在第一学段(1~2年级),要会认识生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要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其中在一年级,要求学生会认1000个生字,会写300个生字。在这一阶段,学生主要靠拼音读准字音,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多种识字方法,便于学生更快、更多、更准确地识字。
到了二年级,笔者发现,经过一个学年的识字训练,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已大大提高。特别是随着课外阅读量的增加,教科書中的很多生字不用教师教,学生已经会认了。在这种情况下,二年级识字教学必须有别于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如何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上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继续让学生保持识字热情,这是笔者思考的问题。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上,笔者加大语用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描述
案例一:归类识字分一分
归类识字,用这个方法的主要目的在于不过多强调识字方法,而是通过分类,让学生在规律中巩固识字。常带着学生玩的分类识字游戏有:(一)找形声字;(二)找后鼻音字;(三)找相同结构的字;(四)找识记有困难的字;(五)找带有家人或同学名字的字;(六)找可以创造字谜的字。
通过不同的分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类似于“板块识记”概念,把“一个一个”识字,变成“一类一类”识字,识记效率大大提高。
案例二:生字开花玩一玩
生字开花,就是以生字为中心,用生字组词当花朵盛开,看谁组的“词语花”开得最多的游戏方式。“生字开花”主要训练学生对生字的运用能力,通过组不同的词语,加深对生字意思的理解,既巩固了识字,也让学生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训练了语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糕、粉、蔗、劳”这几个字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一字组多词”比赛,因为是结合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组词,在组词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生字意思的理解,学生很快就识记并理解了生字,同时积累了生词。
案例三:火眼金睛辨一辨
“火眼金睛”这类游戏主要用于对形近字的辨析训练,通过字形的仔细对比分析,记住生字,同时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组词,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同时区分形近字。例如:
案例四:“声同意异”选一选
“声同意异”这种识字游戏主要考的是学生对同音不同意思字的区分,通过生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的运用,让学生理解相同读音的字其实是有不同的意思的,也是一种语用训练。
例如,教学生字“珍”时,有学生组词说到“zhēn假”,这就是对同音不同意思的字没有区分开来。笔者设计了三个同音字“珍”“针”“真”的选字填空,让学生结合生活,通过选择不同的生字组成不同意思的词语,让学生把这三个同音字区分开来,同时明白了这三个同音字的不同意思。
案例五:字谜游戏猜一猜
字谜游戏,是二年级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项活动。教师说谜面,学生猜字,到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出字谜,学生自己创编谜语。这创编字谜的过程,就是学生识字记字的过程,既巩固了识字,又发展了思维,学生喜欢,效果又好,建议多用。
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二课《找春天》里面,笔者借用“一只丑丑的羊”“虫子长了一只角”“一刀伤了牛角”这三个谜面,让学生猜一猜是哪几个字。同学们稍一想,就分别快速猜出“羞”“触”“解”这三个字。这样的游戏,不仅让学生记住了本课的生字,同时也能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勾起学生自主创编字谜的欲望,识字效率也大为提高。
二、总结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应在语文实践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识字教学也应该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必须要将这几点牢记在心。
到了二年级,识字教学任务不能简单地定义为“识字”,而应提高“语用”。也就是说,多进行生字运用的实践练习,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上,将识字与生活实际充分结合起来,进行语言运用的练习,让学生在语言运用中识字,既能提高识字效率,也能保持学生识字热情。
识字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过程,多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进行扩词、造句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力也是有极大帮助的,可以在此方面不断进行新尝试,更是为接下来学生的句、段、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