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统编版教材编排特点谈小学识字教学法

2021-06-28杨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5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识字教学小学语文

杨莹

【摘要】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开发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前提,因此,该内容通常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当前2019年统编版教材在全国普及运用,其相对以往教材编排理念上具有许多新变化,尤其是在识字编排上更加突出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原则。为此,本文从教材编排、教师、学生这三大主体出发,着重探析如何较快地适应统编版教材对识字的要求,提高低学龄段学生的识字能力,为教师根据汉字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新编教材提供支撑。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识字教学

一、研究背景

(一)统编教材识字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生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可以说汉字的识记是一切语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其最终指向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构建运用。从一年级教材编排上,编者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对语文产生第一印象,即对母语汉字的认知,却不是拼音的学习。一年级统编版教材选取较多精简的课文,在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的开篇,从学生视角出发,以“我上学了”为主题,采用参与式和体验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安排“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三个板块,引导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虽文本精简却巧妙地实现了蕴含丰富的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潜心钻研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组织教学语言,最终才能促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新课标指出,1-2年级语文教学需要实现让学生认识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的目标,同时要激发他们喜欢学习汉字、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他们通过查询字典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教師的教学“瓶颈”和误区

相较于旧版人教版教材,统编教材低年段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饱满,因此,整个学期的教学时长则显得更加紧张。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和内容,部分教师对识字模块的教学,仍旧停留在单独识字、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方法中,对骤增的二类字则显得束手无策。反观我们常规的教学过程,不难发现有些教者在识字教学时不顾学情,大致会产生两种情形:一种是教者视全体学生零基础,忽视学生既有能力和经验,生字讲解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另一种是不顾学生认知水平,盲目追赶教学进度,强硬开展识字教学。从而,当下课堂教学还会时常陷入语言文字“识”“用”分离、学生脱离文本固有语境“孤立”识认的不良境地。

(三)学生身心发展状况

一年级学生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相应的规范和发展,但仍然停留在具体形象认识阶段,依旧表现为注意力不稳定、不集中、需要兴趣启蒙、容易被不相关的外物所吸引的学习特点。例如,窗外被风吹动的摇摆的树叶,课桌上精美的文具等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由于抽象思维深度的局限,他们更为注重感官体验,授课时需借助色彩鲜明的图片、生动有趣的视频、吸引人的情境等方式来认知相对抽象的词汇,比如,“孤单”“尊重”“招呼”……

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字音、字形还有字义构成了汉字学习的复合体,学生若想学好汉字就需要从这几个要素出发。但一年级学生自身建构能力有限,因而当学生对刚学习的生字刚刚建立模糊联系时,再次给出新的生字,并让他们认识,就可能出现过分泛化现象。特别是相近字,如,“土”和“士”,“左”和“右”。

同时,这一学龄的他们通常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童趣心,对事物有较强的探索欲望。倘若教师能够抓住这一优势特点,创造激趣课堂,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便可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克服低年级学生心理活动随意性的劣势。

二、识字教学中统编版教材编排特点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吸纳了语文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采用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系,设置了“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栏目,使识字教学更加具有多元开放的特点。

(一)强调字理识字

“字理识字”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新亮点之一。字理识字是根据汉字构字表意性特点,从汉字构字原理上,对字的音、形、意之间的联系进行字理分析。统编教材中将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拼音后移,突出识字,开始是“天、地、人,你、我、他”,而后是“金、木、水、火、土”,接着是“口、耳、目”。其中,第四课《日月水火土》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给学生介绍“水、日、火”等象形字,《金木水火土》一课认识简单的“一、二、三、上、下”等指事字,《日月明》一课则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介绍了“明、男、尖、从”等会意字,一年级下册的《小青蛙》让学生认识了形声字和家族字“请、清、情、青、晴”。其中,日、月、水、火、山、石、禾等这些字既是高频字,又是构字能力非常强的母体字。通过上述循序渐进、成体系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可以感知汉字表意的特点,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区分形近字、字族,认识字表意义的同时增强文化素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也可为后续识字学习奠定基础。

(二)利用生活情境识字

统编版教材充分利用学校、公园、图书馆等与学生紧密结合的学习、生活环境编排内容,让识字教学生活化,又根据“学以致用”的原理编排教材,让识字教学成果回到生活中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如《语文园地四》的“展示台”栏目让学生通过作业本认识班级同学的名字,又如《语文园地六》中让学生通过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站牌、电影院、小卖部、卫生院等门牌,以具体生活情境促使学生进行识字活动,激发内在学习的热情。

(三)凸显归类识字

课文内容也如一本生活、自然百科书,如《动物儿歌》这一课,用押韵的儿歌向学生介绍了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蜘蛛、蝌蚪这六种动物的习性和生活场所,同时该课的识字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形声字,并总结出“虫子旁”的字大多与昆虫有关。同时,在统编教材中编设了“我的发现”这一栏目,将部首相同的字编排在一起,通过总结归类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汉字。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语文园地五》《语文园地八》 分别对“吃、叫、吹”“提、捉、拍”“跑、跳、踢”“猫、猴、狮”等字进行归类,教师则根据书中“气泡”提示让学生发现具有“口”字旁的字大多都与发音说话有关,“扌”字旁的字大多都与手部动作有关,“犭”字旁的字大多与动物有关。在此基础上,教师们还可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的识字积累,自主归类“木”字旁的字大多与树木有关,“艹”字头的字大多与花草有关,进而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字词规律,感受汉字的奇妙魅力。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识字教学小学语文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