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义会议前后中央红军扩红研究

2021-06-28张森林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革命精神红色基因遵义会议

张森林

[摘要]扩红对党和红军的不断发展壮大具有关键作用。遵义会议前后,党和红军把扩红工作放在首位,通过报刊、传单、标语、歌曲等实物和口头宣传相结合,积极动员,在遵义扩红5400余人,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遵义扩红成功,补充了革命力量,既是遵义会议实现转折的重要成果,也是遵义会议精神的实践体现。

[关键词]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扩红;红色基因;革命精神

扩红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研究扩红运动可以深化对红军初创时期扩红工作中一些问题的认识,有利于对其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及现实原因,扩红运动一直未能进入学术界的研究视野,随着近年来中央苏区史研究的兴起,扩红运动也逐渐进入到学者们的研究课题当中。專门集中于红军长征时期贵州的扩红宣传工作,特别是遵义会议前后,有关中央红军扩红取得的成效、红军的战略转变以及对长征胜利的意义研究尚属空白,本文将以此展开论述。

一、遵义扩红背景:红军入黔与“伟大的开始”

(一)黔政羸弱为红军战略转移提供良好机遇

红军长征历时三个月到达黔北,冲破四道封锁线,人数锐减。此时红军面临的境地,主要是来自国民党中央军、湘军、黔军、川军等追堵部队的前后夹击;同时,红军内部经历湘江战役后,消极情绪蔓延,部分士兵开小差,在战斗伤亡之外造成了非战斗减员。所以,红军进入贵州后处在了外有强敌,内部减员的危险境地。党和红军急需转变战略路线、整顿部队、扩充兵源,以便建立新的根据地应对新的形势。

此时的贵州,地方势力派系林立,常年混战,黔政羸弱以致民生凋敝。由于贵州地处边陲要隘,是西南地区的战略中心,位置正好处于西南几省关键位置,控制了贵州,东可窥湘,西可挟滇,北扼四川,南制广西,且贵州省地瘠民贫,入不敷出。川滇黔湘粤桂等省长期由地方军阀割据一方,与南京国民政府貌合神离。国民政府借“追击”红军的机会期望解决西南地方势力。蒋介石一边积极“追击”红军,一边布置收拾黔政,利用“剿灭”红军的军事行动,配合国民政府政治经济等政策,以图完成对贵州政权的改造。贵州省情、民众基础以及南京国民政府制黔策略为遵义会议胜利召开和遵义扩红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二)革命战争的需要和长征以来的战斗损失成为扩红的动因

扩红的根本原因,主要是革命战争发展的需要。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就指出红军宣传工作的任务,就是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从而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政权、消灭反动势力、促进革命高潮等。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扩大红军的总策略即为集中农民武装、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以与工人斗争集合。红军扩大的计划,必须首先从扩大与集中农民武装的组织,坚决地肃清反动武装,广大地宣传工农群众投身红军,推进全国革命形势的到来。后来在苏区的数次反“围剿”斗争中,继续把扩大红军同赢取革命胜利全局的需要联系起来,尽量扩大与巩固红军,尽量吸收雇农与工人加入红军加强红军中工人阶级的骨干,把扩大红军工作列在苏维埃政府工作安排的第一位,所以扩红成为中共武装斗争、革命战争发展的必然要求。

扩红的直接原因,是长征以来党和红军遭受重大损失。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为了粉碎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红军积极开展扩红,提出扩红10万的目标。红军长征出发后,面临国民党追剿部队布置的四道封锁线,日行军平均70里以上,所携带辎重家当较多,对于沿途的扩红,实属有心而无力,疲于应付。中央红军长征进入贵州,此时经过湘江战役后,从江西出发以来损失已达近5万人。1934年12月10日国民党《中央日报》还报道了蒋介石发表《庆祝剿匪胜利之意义》谈话,宣告“剿匪胜利”,开始全国范围内庆祝“剿匪”胜利活动。广西白崇禧、湖南何健也向南京报告称“歼灭”红军达数万人,也侧面反映了红军遭受的巨大伤亡。所以,在遵义地区开展扩红工作迫在眉睫。

二、动员与反攻:红军在遵义地区扩红的形式与内容

红军到达遵义地区后有两大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扩大红军,及时恢复战斗力;一是改编部队,调整战略,实现转折跳出国民党部队围追堵截的包围圈。再加上当时黔政混乱,占据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使得中央红军临时获得了立足之地,在这样一种内外因素的共同促进下,开始了在遵义前后3个月的扩红运动。

(一)把扩红宣传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

红军长征到达黔北后,围绕建立新根据地的中心目标,中央指示要在全体红色指战员中间进行广大的深入的宣传发动,提高战斗热情,坚定胜利的信心,使部队得到休整,争取广大群众团结到苏维埃的旗帜之下,坚决消灭当地反动军队与地主武装,武装当地群众,扩大红军,搜集资材,建立政权。所以,在遵义扩红的目的就是:“号召和组织广大的群众在我们的周围,来迎接行将到来的大战。消灭蒋介石的主力,为创造川黔边苏区根据地而斗争!”同日,《红星报》社论中也指出了党中央和红军当前工作的重点就是“立刻准备在川黔边广大地区转入反攻,主要是与蒋介石主力作战,首先消灭他的一部来彻底粉碎五次围剿,建立川黔新苏区根据地,最近整治工作的中心应该是为这一反攻的全部胜利的争取”。①为了实现建立苏区和反攻的目标,目前需要“相当时间的休息”,并进行补充与整理的工作。一切的动员是为了激发指战员的热情,克服部队的疲劳,为了努力扩大红军,努力筹款并征集资财,完成充实红军力量,迅速恢复部队的战斗力的任务。

在遵义的扩红宣传中,主要通过报刊传单、刻印标语和歌曲口号等方式进行。

报刊传单。长征期间,由于《红色中华》《斗争》等停刊,遵义会议后,《红星报》复刊,担负着党报和军报的双重任务,成为党和红军进行宣传和动员的重要媒介。在黔期间,从1935年1月15日到1935年4月10日,《红星报》累计油印发行15期(含号外1期),共42版面,每期数百份,下发至连队。《红星报》主要内容涵盖扩红政策、扩红成绩、扩红经验等,在遵义发行的第一期就号召“每三人扩大一个红军”,并且组织广泛的革命竞赛,来实现每三人扩大一个新战士的计划,当期第二版的全部版面用于扩红宣传,发表了《扩大红军:他们永远是扩红的模范英雄谁来比一比》《扩红工作在全师》《不要放松一点机会》《一个连队一天扩大六名红军》等,开启了利用报纸在遵义进行扩红宣传的热潮,要求所有红军基层所有连队将扩红的任务细化到每一个战士,并提出具体办法。据《红星报》1935年4月5日报道统计:一军团扩红2100余人、三军团1700余人、(兵团不详)400余人、军委纵队310余人、九军团400余人、(兵团不详)540余人②,共计5400余人(不含遵义战役俘虏、投降新战士)。《红星报》关于扩红成绩的统计和扩红运动的宣传,目前已成为研究长征期间扩红的重要史料。

刻印标语。除了报刊传单,在遵义的11个县(区)市发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等扩红标语,红军在遵义期间还在全军举行写标语竞赛,提出:“一、凡是能写字的战士每人练习写熟一条至十条标语;二、每人每天都写一条至五条标语;三、标语可用毛笔、炭灰、粉笔、石灰块等书写(不管字的大小);四、凡是宿营地及大休息地方的墙壁都要写满标语。”③后第六期《红星报》又发出写标语的号召,表扬宣传队在行军中每天努力沿途写标语、张贴宣传品等,提出要“在所有的墙上、窗、房内、屋外,到处写满。写的时候,不当仅用粉笔,要用各种颜料,写得清楚触目,不易抹去”。同时要注意:“一、多写对白军士兵的标语;二、多写关于群众斗争的标语;三、照底稿写,反对敷衍了事;四、领导连队来写。”标语内容主要是宣传中国共产党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反映工农红军的性质和宗旨、建立苏区政权、宣传土地革命和反对帝国主义,共计有352条之多。这些标语有许多保留至今。通过标语这样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宣传手段,广泛深入地进行战士动员和群众动员,扩大了政治影响力和辐射力,直观反映了党和红军的形象,使得党和红军的方针政策和革命目标深入人心,积极推动了扩红工作。

歌曲口号。革命歌曲具有通俗易懂、取材广泛的特点,利用革命歌曲来传播革命主张,发动群众,具有容易传唱、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优势。这些歌曲包括红军及游击队创作的歌曲、红军自原苏区带入传唱的歌曲、群众编唱的歌曲。如今许多曲谱早已散失,但歌词被传承了下来。从江西出发就一直传唱《当兵就要当红军》,欢迎工农群众当红军,一起打敌人,强调红军“官长士兵都一样”、官兵平等的主张,欢迎工农大众共同完成革命事业。1935年8月初,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回师贵州取得遵义大捷,三军团莫休创作《再战遵义歌》,用乌克兰民歌填词而成,在声讨王家烈、吴奇伟的祝捷大会演唱后,当时一度在军民中广为传唱,为扩红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遵义地区还流传下许多口口相传的口号,如“打倒国民党政府,建立苏维埃政府”等,这些通过语言声音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歌曲和口号,纷繁复杂、内容丰富,大部分的口号为扩红而临时创作,用以传播革命道理、播种革命希望。有的歌曲和口号由红军成立的宣传队进行宣传,针对红军全体指战员的,主要用来鼓舞士气、激励红军团结友爱、保持革命的乐观精神。

(二)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统战工作

红军入黔后,进入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地瘠民贫,苗民甚多,苗族等少数民族约占当时贵州总人口四分之一,且汉族多在交通要道及城市区域,苗彝则多居乡村。为了躲避国民党部队的堵截,红军途径地大多为山高路险多民族杂居的地区,红军即将进入贵州前,总政治部就专门拟定注意与沿途苗民关系和加强红军纪律的指示。与此同时,积极在苗民等少数民族开展扩红动员,主张:“反对苗、汉民族的对立,只有苗族与汉族的工农一体,同心打倒共同的敌人,苗族才能得到彻底的解放!”“红军是推翻国民党军阀统治的唯一武裝方量,欢迎苗族兄弟加入红军”,鼓励少数民族群众加入红军队伍。在萧克带领红军入黔时,给当地汉苗群众留下了好感,并深受红军扩红影响,拥护党和红军,非但不受国民党蛊惑,还有大量当地群众加入红军。

此外,党和红军注重在遵义建立政权,巩固扩红成果。扩红与建立苏区是密不可分的,在江西苏区时期,红军历次扩红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33年毛泽东在江西谈到扩红成功的关键,重点是:“(一)政治上的充分的宣传鼓动,废弃一切强迫办法;(二)充分地优待红军家属;(三)健全的编制与训练地方武装。”强调扩红的办法与经验。毛泽东指出:“这样大数量地扩大红军,如果不从经济上、生产上去彻底解决问题,是决然办不到的。只有拿经济上的动员配合着政治上的动员,才能造成扩大红军的热潮”。④1932年后毛泽东主要抓苏区政府的工作,总结出一套拥军扩红的办法:苏维埃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武装民众,组织坚强的铁的红军,组织地方部队与游击队,组织关于进行战争的给养与运输。苏区苏维埃的巩固和建设,为苏区扩红,反击国民党“围剿”提供了重要保障。

红军长征转战入黔后,就开始寻求在川滇黔边区建立新的苏区根据地。1935年1月12日,毛泽东和朱德等参加在遵义贵州省立第三中学操场举行的全县民众大会。在大会上发表演说,讲述共产党与红军的各项政策,指出共产党愿意联合各界人民、各方军队一致抗日,强调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大会宣布建立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工农兵临时政府。⑤经群众选举,产生了铁工、木工、学生、农民等25人组成的遵义县革命委员会⑥,下设组织、肃反、教育、财政、文化、妇女、武装等委员,由红军干部罗梓铭担任革命委员会主席。随着遵义县革命委员会的建立,黔北高原红军所到之处,纷纷建立起工农自已的红色政权。据不完全调查,遵义县的回山乡、团溪、尚嵇、懒板凳(南北镇)、茶山关、刀靶水、大院坝、三合市、老君关、三岔河及桐梓县的南郊、西郊、东北郊等地区先后建立了20多个区、乡临时苏维埃政府或革命委员会,并且成立遵义赤色工会、红军之友社、遵义革命先锋队、遵义高坪抗捐委员会、遵义八里水年关斗争委员会、懒板凳抗捐大会、大院坝抗捐队、倪家巷抗捐分队、湄潭县抗捐委员会、桐梓县工会等,有的地方还成立了政治保卫队、抗捐队和游击队等革命群众武装组织,在黔北地区的扩红工作顺利展开。

后来,随着中央红军离黔最终北上,这些地方苏维埃政权、群众组织和群众武装虽然大都被迫停止活动或转入地下,但是此后许多成员纷纷参加红军,如黔北游击队还在遵义、湄潭一带坚持斗争配合红军行动,为支持和拥护红军长征取得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最终,遵义成为长征期间扩红人数最多的地方。据学者研究,整个长征期间,红一方面军长征中扩红总人数约1.38万人左右(不含日常零星扩红人数),从可统计的扩红人数上来看,遵义直接扩红5000多人已经接近中央红军整个长征期间扩红总人数的半数。遵义地区扩红成功,成为党和红军贯彻群众路线和民族统战工作典范。当然,扩红之所以能够迅速展开,得益于苏区扩红长久形成的工作办法和经验,且苏区时期党政军扩红的领导和骨干均参加了长征,在长征期间这一特殊的征程中,扩红仍然在革命辐射影响相对不足、群众基础相当薄弱的贵州,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对党和红军实现伟大转折,夺取全国政权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三、红军在遵义扩红成功的原因分析

(一)始终重视扩红宣传动员与反动员的斗争

长征开始后,红军一直重视扩红宣传。红军进入贵州后,一方面加强对民众的宣传和动员,扩大红色力量。强调红军是工农群众自己的军队,阐明红军的革命主张是“彻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为创造工农群众自己的政权”;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严明红军纪律,“不拿群众一点东西,借群众的东西要送还,买卖按上市价”。另外,积极动员国民党部队“拖枪过来当红军”,说明红军优待政策⑦,加强对国民党“追堵”军队的分化瓦解工作,进行宣传与反污名化的斗争。

(二)黔北遵义地区有一定群众基础和红色底蕴

红军长征抵达遵义前,遵义已经建立了党的组织。贵州省党的组织和党的活动比较四川广西湖南等地较为薄弱,最早的党组织是由四川省党组织和广西党组织分别在川黔边境和黔桂边境建立的。四川省委川南地区先后在贵州建立了中共赤(水)合(江)特支、中共赤水兵工厂支部、中共赤(水)合(江)特区委和中共赤水特支,中共赤合特支成立后,赤水县的革命活动在党组织领导下蓬勃发展起来。从此遵义正式有了党的组织并与四川党组织密切联系,在川黔边开展革命活动,成为遵义红色基因的发端,为遵义党的组织和红色力量壮大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也为扩红打下了群众基础。贵州地区早期的地下活动,为遵义会议成功召开和遵义扩红的成功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形成了遵义的红色底蕴。

(三)遵義会议推动遵义扩红最终实现伟大转折

遵义会议对1933年党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得失成败进行了检讨,会议决定方向以后,执行则显得非常急迫,而扩红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整个局势是否能够按计划推进。此时中央红军面临生死攸关的转折时期,这期间红军“十二天中确有四五千人加入”,战士们容光焕发地继续行军,精神面貌改变了,战士们个个斗志昂扬。⑧遵义会议后,在扩红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军委对红军进行整编。通过缩编精减机构、甩掉大量沉重的机器、设备等辎重以后,大量减少了运输人员,干部层层下放,充实到战斗连队,将扩红与整编部队相结合,提高部队战斗力,并且向基层传达遵义会议精神,广泛开展动员和宣传,凝聚意志,扩充实力实现转折。

遵义扩红是遵义会议召开前后进行的革命活动,在遵义会议精神的推动下,最终实现伟大转折。此后,中央红军顺利取得遵义战役大捷,四渡赤水、佯攻贵阳、奇袭昆明、强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成功北上会师,逐步在陕北建立新的根据地,进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夺取全国政权,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综上所述,党和红军在遵义的扩红,上承自苏区扩红运动,不仅及时补充兵员,改编部队,提升了红军战斗力,遵义会议后开启了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征程;遵义扩红同时也是党和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政权建设、武装斗争、民族统战政策实践最好的体现,是党的理论方针最好的宣传。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离不开遵义会议战略转折,更离不开遵义会议召开前后遵义地区扩红的成功,扩红所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红军,为长征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党和红军更是通过广泛而深入地扩红,推动遵义红色基因的形成和繁衍,也为遵义打下鲜明的红色烙印。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在遵义的扩红壮举,践行了遵义会议精神,也将成为新时代遵义传承红色革命传统的良好发端,是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资源,激励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竭力奋进。

[注释]

①邓小平主编.红藏:进步期刊总汇(1915—1949)红星.湘潭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第389页,

②邓小平主编.红藏:进步期刊总汇(1915—1949)红星.湘潭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第429页.

③董有刚主编,四川省文化厅等编.川滇黔边红色武装文化史料选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1月,第77-86页.

③邓小平主编.红藏:进步期刊总汇(1915—1949)红星.湘潭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第409页.

④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一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334-335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修订本(一八九三 — 一九四九)(上卷)[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8月,第442页.

⑥邓小平主编.红藏:进步期刊总汇(1915—1949)红星.湘潭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第392页.

⑦贵州省档案馆.红军在贵州史料汇编(上).贵州人民出版社,2016年1月,第718页.

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陈云文集(第1卷)[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5月,第8页.

猜你喜欢

革命精神红色基因遵义会议
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内涵研究
论赣南苏区美术文化在苏区革命精神的呈现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张闻天功著遵义会议
在遵义会议决议的指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