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长征战略转移的三次重要会议
2021-06-28杨恒磊
杨恒磊
[摘要]长征初期,“左”倾错误给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调整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和党的政策已经迫在眉睫。遵义会议实现了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在危急的情况拯救了党,拯救了红军,拯救了中国革命。而在遵义会议召开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三个重要的会议,为遵义会议实现重要转折作好了铺垫。
[关键词]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战略转移
1933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但在长征初期,“左”倾错误依然在影响着党和军队,大搬家式的行军使得红军十分被动,严重迟滞了红军的前进速度。当红军开始渡过湘江时,国民党军队已经向红军压来,为了掩护主力纵队安全过江,红3军团在兴安一带抗击北上的桂军,而红1军团不得不在右侧的全州一带独自抗击湘军4个师的兵力,红3军5师则在灌阳阻止桂军北上,保护主力纵队侧翼安全,在这样的情况下,速度决定生死,可是主力纵队却因为负重过多无法快速行军。导致战局急转直下,红34师为了保障主力过江,几乎全军覆没。湘江一战使得红军损失惨重,党的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由动身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湘江战役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使得红军实力大减,更为重要的是,广大红军指战员对“左”倾冒险主义有了明确的认识,让越来越多的红军将士认识到必须改变错误的战略战术。当时许多经历过五次反“围剿”的干部看到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又看到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遭受的严重的失败,逐渐认识到博古和李德的路线是错误的,毛泽东的路线是正确的,而长期将正确的政策排除在外,才导致了今天如此严重的失败,许多人的不满情绪开始猛增。“这种情绪随着我军的失利而日益显著,湘江战役达到了顶点。”①调整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和党的政策已经迫在眉睫。从1934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先后在湖南通道、贵州黎平和猴场召开三次政治局会议,调整了红军的前进方向和今后的战略方针,决定红军到敌人薄弱的贵州去开辟新的根据地,为遵义会议实现伟大转折奠定了基础。
一、通道会议实现转兵贵州
渡过湘江后,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损失惨重,同时,中央也意识到大搬家一样的长征会使得中央红军面临更加危急的情况。1934年12月,中央公布《中革军委关于后方机关和直属队进行缩编的命令》,指出对部队进行必须的缩减,要求对所携带的东西进行检查,对于不是必须的东西,则立即丢弃或者销毁,要求“伙食担子应减到最低限度,因粮食是就地供给,预备粮食已由战士携带”②,这次减负使得红军如释重负。渡过老山界后,12月11日,中央红军占领湖南通道城。此时,红军面临的情形已非常的紧张。“桂敌在红军左侧后跟追,第1、第2兵团则已进至城步、绥宁、靖县、洪江、黔阳、芷江等地赶筑工事,张网以待。”③当时红2、6军团为了全局利益,保障中央纵队的安全,在川黔边界地区与敌作战,吸引敌军主力。蒋介石认为如果红军会师,则今后将更加难以应对,因此调集重兵向红军压来。如果红军继续坚持原有的方针,就会与数倍于红军的国民党军队正面作战,对于刚刚渡过湘江的红军来说,这几乎等于自杀行为。刘伯承在谈及这段历史时,指出:“要是仍旧采用正面直顶的笨战法,和优势的敌人打硬仗,显然就有覆没的危险。”④然而,博古和李德仍旧希望红军到湘西去,而毛泽东在认真分析敌我态势之后,认为中央红军不应该北上同红2、6军团会师,而应当即向西,到国民党力量薄弱的贵州去建立新的根据地,在如此争论不休的情况下,为了扭转局面,粉碎敌人的企图,中央决定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红军的前进方向问题。
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讨论红军战略转移及前进方向的问题,在毛泽东的坚持和耐心说服下,与会的多数同志赞同和支持毛泽东转向贵州的方针,但中央临时负责人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不顾中央和红军所处的实际境况,仍然坚持与红2、6军团会合的方针,要求中央红军向湘西进军。毛泽东据理力争,说明了向湘西进军的不利之处,因为敌军已经派重兵力图使得红军无法北上,所以毛泽东力主部队应该向西,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进军。会议虽然没有对红军进军的战略方针达成一致意见,但是在多数人的支持下,博古不再坚持己见,李德则愤而退场。会议最后决定,中央红军应向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贵州前进,从而迈出了改变战略方针的第一步。
二、黎平会议确定战略方針
虽然通道会议已经决定,红军不再北上同红2、6军团会合,然而博古和李德依然坚持北上的方针。在他们的影响下,中革军委于1934年12月13日和16日两次命令红军北上。这说明,通道会议并没有实际解决战略方针的问题,面对生死存亡,有必要再次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来确定红军的战略方针。12月17日,中央纵队进占贵州黎平县城。而此时,红军面临的情况更加危急。黄克诚回忆,“进入贵州黎平。这时,中央红军主力已折损过半”。⑤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黎平举行政治局会议,会议继续讨论红军战略行动方向问题。会议讨论的十分激烈。周恩来回忆,“从老山界到黎平,在黎平争论尤其激烈”。⑥
在会议上,李德依然力主部队进入黔东地区,完全不顾蒋介石已经布下的天罗地网。博古在会议上发言提出,从黔东北向湘西进发,以实现会合红2、6军团的意图。参加会议的人员争论的十分激烈,不过大多数人赞同毛泽东的主张。周恩来也是毛泽东坚定的支持者,他认为毛泽东到川黔边建立川黔根据地的主张是正确的,因此支持中央红军按照红二方面军的行军路线北渡乌江。博古在会上提出由黔东北上湘西,同红2、6军团会合。经过与会人员十分激烈的讨论,毛泽东转移红军进军战略的建议得到与会多数同志的赞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指出“新的根据地区应该是川黔边区地区,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⑦同时,中央政治局指出,如果红军进入贵州以西或西南,或者进入云南地区,是不利于红军生产和发展的,所以红军不能实行分兵政策,必须集中精力以全力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不能被敌人牵着鼻子走,更不能被敌人驱使进入贵州的西部、西南部或者更西的地区。同时,为了保存红军实力,《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指出要避免与蒋介石军队及湘军作战,只同影响红军前进的敌军作战,“以保证我向指定地区前进”。会后,中央红军经过贵州并迅速北进,12月31日,中央红军占领猴场。黎平会议作为长征出发以来党内首次高级别会议,以中央政治局的名义结束了自赣南会议以来毛泽东在中央受到严重排挤而被边缘化的状况。一个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局面开始形成。
三、猴场会议奠定转折基础
在黎平会议之后,红军在正确方针的指引下,開始走向新的胜利,但是,原有的领导机构仍然使得红军的指挥面临着严重问题,博古、李德继续反对红军北渡乌江建立川黔根据地,顽固的坚持转向湘西。党内一些同志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认为党的领导问题不得到根本的解决,红军不可能获得胜利,也不可能转向战略上的主动。聂荣臻回忆到:“冥思苦想,为什么不能让毛泽东同志出来领导?”⑧
1934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在猴场召开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仍然是红军的战略路线和军事指挥权的问题。会议坚持了黎平会议的正确战略方针,根本否定了转向湘西的建议,初步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中心。在会议上,博古再次提出要同红2、6军团会合,毛泽东则坚持红军必须放弃这一主张,改变行军方向,重申必须现在以遵义地区为中心建立新的根据地的主张。多数人同意了毛泽东的意见。会议最终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要以遵义为中心辐射周边,向川南创建黔边革命根据地。为了加强政治局对部队的领导,《决定》明确要求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作报告”。⑨实际上是以政治局的名义收回了军队的指挥权,明确了党的集体领导的制度。针对长征以来红军连续急行军造成的部队过于疲劳的问题,《决定》同时要求,“必须尽量利用我们所争取的时间,使部队得到短期的休息,并进行整顿补充工作”。同时,改变了通道会议作出的尽量不与蒋介石军队作战的方针,决定要彻底粉碎敌人的“围剿”,“消灭蒋介石的主力部队”。虽然会议决定不与红2、6军团会合,但是强调保持对红2、6军团领导的重要性,要求“书记处与军委保持同红2、6军团与四方面军的密切的通讯联络。加强对于他们在政治上与军事上的领导,使他们以积极的行动来配合我们的反攻”。《决定》还提出了加强党在连队中的政治工作,加强党的宣传工作,压缩部队以适应新的作战环境,要求红军重视争取群众等重要任务。会后,红军发起“抢渡乌江”战役,突破乌江天险,把国民党的“追缴军”甩在乌江以东和以南地区,向着预定战略目标遵义前进,获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最终于1935年1月7日占领黔北重镇遵义。猴场会议成为了遵义会议伟大转折的前夜。
[注释]
①刘伯承.回忆长征[M]//红军长征回忆录精选.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版:第14页.
②中革军委关于后方机关和直属队进行缩编的命令[M]//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一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版:第635页.
③刘波,杜福增.中国革命战争纪实·土地革命战争·长征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版:第144页.
④刘伯承.回忆长征[M]//红军长征回忆录精选.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版:第14-15页.
⑤黄克诚.亿长征[M]//红军长征回忆录精选.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版:第73页.
⑥周恩来.在延安中央政治局会上的发言[M]//遵义会议文献.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版:第64页.
⑦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M]//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一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版:第656页.
⑧聂荣臻.打开遵义,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M]//遵义会议文献.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版:第94页.
⑨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M]//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二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版:第2页.
[参考文献]
[1]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一、十二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版.
[2]刘波,杜福增.中国革命战争纪实·土地革命战争·长征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版.
[3]红军长征回忆录精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版.
[4]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版.
[5]遵义会议文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