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分析
2021-06-28杨静
?杨静
摘要:音乐的派别、类型、蕴含情感的表达方式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专业技法之外,它会映射出当时社会时期的一些历史事件、个人情感和经历等。正是有了社会背景和人物背景的铺垫,才使得那些伟大的音乐富有灵魂,然后才可以流传于世。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更迭,我们开始分析他们产生的方式、音乐背后的巨大意义,并为这些经典作品划分出派别、定义风格,方便后人整理与学习这些伟大人物的作品。在分析舒伯特的浪漫主义音乐时,一定要结合舒伯特的人生经历与社会背景,从大的方向上把握“舒伯特的特点”,其次才是分析他的音乐与浪漫主义的关系,这样的分析才会显得更加富有生命力,也会更加深入骨髓。本文正是秉承这样的理念,从众多角度对舒伯特浪漫主义音乐风格进行分析。
关键词:舒伯特 浪漫主义 音乐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8-0040-03
浪漫主义一词并非是音乐的专属,而是涵盖了音乐、美术、建筑、文学等多个领域的一种风格统称,或者说是某一历史阶段。所以,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与其他领域的艺术往往分不开,例如这一时期众多的音乐大家都能从其他艺术领域中汲取营养,从而创造出伟大的作品;其次,浪漫主義与古典主义的关系十分微妙,从时间关系上来看,古典主义流行与17世纪的西欧,当时的人们被统治者宣扬的资本主义世界所洗脑,比如人人平等的思想观念逐渐开始深入人心,资本家们描绘的世界让许多挣扎在水深火热中的农民看见了前方的曙光,农民们渴望着自己也能得到童话故事般的生活,所以这一时期的人民开始憧憬着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美好,反映在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几乎千篇一律,都是对于资本主义的歌功颂德或者是描述轻松愉快的氛围,仿佛整个世界都笼罩在幸福阳光之下,而那些为资本主义奋斗的伟岸形象也大都成为了这一历史时期的主旋律。所以总体来说,古典主义时期像棱角一样鲜明,为人们传输的是一种绝对理性的色彩;但是当统治阶级建立起来后,底层的人民群众突然发现这与封建王朝的区别仅仅在于名称变了而已,自己目前的生活并没有因为新时代的建立发生什么改变,类似童话故事一样生活的仍然是那些站在顶层的大人物们,所以人们对于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失望。在这一点上,一些知识分子首先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欺诈行为,并为此感到十分苦闷,逐渐开始在心中构想自己的想象国度,反对权威,反对古典主义传颂的绝对理性,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由此诞生了浪漫主义流派。所以说,浪漫主义的诞生并不能仅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具体的日期,在真实的历史上,他们曾经出现过共存,其中的冲突时间段往往容易被大众忽略。
在这样的背景下,“歌曲之王”舒伯特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钢琴五重奏《鳟鱼》、大型钢琴作品《C大调狂想曲》、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是他对于音乐的完美诠释。虽然舒伯特从未将自己与浪漫主义画上符号,但确实是他为浪漫主义的开篇奠定了基调。
一、舒伯特钢琴作品中的浪漫主义特征
舒伯特是奥地利著名的钢琴家,同时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这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莫大的关系。当时的欧洲正处于浪漫主义浪潮的席卷中,无论是音乐、绘画、诗歌都无不流露出浪漫主义的味道。舒伯特的钢琴作品引领了浪漫主义的发展,严格讲,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为后来的肖邦和门德尔松等人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其中,《C大调幻想曲》是舒伯特的重要代表作品,一方面,这首作品的创作奠定了舒伯特的钢琴风格;另一方面,《C大调幻想曲》是舒伯特在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冲突时期创造的作品,悲喜参半的音乐情感让无数音乐人想要窥探这一时期的故事。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C大调幻想曲》更像是一部历史纪录片。舒伯特描述了流浪者虽然几经挫折但仍然怀揣梦想,并幻想着自己能够奔跑在温暖快乐的阳光下,从而毫无顾忌的追求艺术的美丽。这既是舒伯特对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自己内心深处最奢求的渴望。所以,这一时期舒伯特钢琴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十分浓烈,但又带有强烈的矛盾感,表现在他想要改变当下社会的不公但又毫无办法,心中的乐园无法在现实中得意实现只得在这个夹缝中求得生存,乐观的舒伯特最终坚信了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主要有以下几种特征体现。
(一)注重个人灵感
灵感是音乐创造的重要来源,每一位音乐巨匠的创作都离不开灵感的成分。首先,灵感诞生于生活实际,舒伯特非常注重自己在生活中的实际体验,通过一些微妙的情绪体验进而转化为音乐上的旋律;其次,在早期的浪漫主义时期,古典主义倾向与浪漫主义共存,致使舒伯特音乐创造出现了多种元素的共存,而且两者有许多互相背驰的观点,这些矛盾也成为了舒伯特创作的重要来源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舒伯特在第一点上就出现了与古典主义相背驰的思想,即舒伯特不再相信社会宣扬的理性思维和至上的精准,而是相信自己的音乐灵感,这是舒伯特迈入浪漫主义音乐的头等条件。所以从灵感的角度出发,我们能够看到伟人的成功除了自身努力、天赋以外,还有很多的时代背景因素存在。
(二)从大自然中汲取素材
舒伯特十分注重实际生活中的体验,尤其是在他创作早期,舒伯特每周都会为自己安排一些户外活动,到乡间或者是山林田野中找寻创作灵感。这是一个良好的习惯,从专业的角度来说,优秀艺术的诞生一定是来源于人的共同特质,从而唤起人们心底最真实的真善美,所以,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一理论被舒伯特完美运用到了实际。在舒伯特的钢琴曲中,我们能够发现这位音乐伟人汲取自然素材的影子,比如那些即兴、跳动、聚散离合的婉转旋律等,这些都是舒伯特从大自然中找寻的活生生的音乐元素。这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理论:即美好的自然事物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框架桎梏,水流、微风、山谷的声音,都可以成为舒伯特创作的素材,这些“自然音乐”为舒伯特音乐上的情感内涵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旋律如歌
从旋律的认识上来看,舒伯特转变了以往的音乐创造思路。在之前的创造过程中,多数音乐家创造的思路还是以音符成旋律,以旋律成乐曲,在舒伯特创作中完全颠覆了这一概念,舒伯特十分注重旋律的美感,将每个旋律视为单独的乐曲,这需要十分高深的音乐造诣和技巧,抛开创作难度不谈,仅仅是旋律与旋律之间的衔接就是一件异常艰巨的任务。对于艺术创造型的人才来说,这一点显得难能可贵。
从旋律表达的情绪来看,舒伯特身为浪漫主义的开拓者,并没有对古典主义音乐完全摒弃,这是舒伯特获得成功的另一大原因:一方面,舒伯特看透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肮脏与不堪,并对其深深厌恶,才有了对“浪漫”脚步的追寻;所以舒伯特的思想本身就会被时代限制,但惊讶的是舒伯特并没有对古典主义文化进行全盘否定,而是将其中的优秀部分作为自己创造的素材,这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辩证思维更是彰显了这位音乐巨匠的宽广胸怀。
二、舒伯特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研究
(一)歌词写作注重艺术性
一首经典的音乐作品,除了需要作家精心打磨曲调以外,作词写作更是重要。舒伯特在作词写作方面是非常重视艺术性的,从其多部代表作品中都可以看出舒伯特对于歌词写作的深厚理解,无处不在的透露出浪漫主义倾向。不过,分析到歌词写作时,笔者最初定下了两个“基调”原因:即舒伯特写作功底不足与致敬经典作品。因为在舒伯特的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欧洲著名诗人的诗歌作品,例如席勒和哥德,这种大篇幅的借鉴让人十分怀疑舒伯特有“偷懒”迹象。但是,第一个推断很快被推翻,原因在于,舒伯特的曲与席勒和哥德的诗歌几乎是浑圆天成的。如果不是前人的撰写,甚至让人误以为这是某位作词家专门为这首乐曲填的词,所以不论从意蕴上,还是诗歌本身的情感变化,舒伯特都能紧密融合,如果没有深厚的词曲功底断然是做不到这样的地步的。所以,笔者认为之所以选用诗歌作为音乐填词,一方面在于这些经典诗歌作品确实表达了舒伯特本人的情感蕴藏,另一方面满足了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化要求,使舒伯特带有一种致敬经典,弘扬经典的意思在里面。比如《美丽的磨坊女》中,就是采用了缪勒的诗歌,借用主人公悲惨的境地抒发自己内心的痛苦郁闷,使得两部优秀的作品珠联璧合,为大众创造了一首不朽的乐章。
(二)旋律意境深远
浪漫主义风格的音乐往往带有一定的个人情感,或者是描述自然美,这是浪漫主义音乐的根本特征之一。所以,在舒伯特的音乐中,两者也都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比如作品《鳟鱼》,这是一首必须要着重分析的作品,因为在舒伯特的创作生涯中,《鳟鱼》是一部少有的以欢快、轻松为主调的作品,与《C大调幻想曲》相比,《鳟鱼》描述的画面更加具有律动感,表达的情绪也比《C大调幻想曲》更加酣畅愉悦。这是由于《鳟鱼》诞生于舒伯特早年时期,作者的生活经历虽然有波折,但依然是以幸福美好的时光为主,同时底层人民的艰辛唤起了舒伯特的同情之心,但他此时仍然相信未来生活的美好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的。所以,在《鳟鱼》的主旋律中,欢乐和喜悦占据了绝大部分,忧伤和不安仅仅在末尾体现出来,寓意为“遥不可及”或者说是忽略不计。从这个角度看,舒伯特的作品是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而且能够通过旋律意境的变化去抒发自身的情感,其意境的深远和描写手法的细腻,将作品本身的自然美又赋予了个人的情感美。对于《鳟鱼》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说法,许多人认为舒伯特在创作《鳟鱼》这首乐章时,思想上的进步还没有彻底展露出来,原因在于舒伯特年龄和阅历的限制。笔者以为,毕竟底层人民的艰辛对于此时的舒伯特来说并未切实体验过,所以从作品《鳟鱼》背后的思想进行分析,这可能是较为缺憾的一点。
(三)音乐伴奏的融合创新
在舒伯特的艺术音乐创作中,音乐伴奏本身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此之前,许多的音乐家都是将和声进行简单的附着,仅将大量的心血付诸于曲调旋律的变化,经常会轻视甚至忽略音乐伴奏。当然,舒伯特的伴奏形式也没有像现代作曲家一样,将声乐部分直接纳入到类似的交响乐中,而是以一種赋予乐器生命力的方式发挥出乐器本身的特点,再结合诗歌的意境描绘以及作品旋律进行诠释,全方位实现了作品的整体美感。而且,我们经过仔细欣赏舒伯特的作品会发现,他的作品不仅仅把钢琴当做为歌者服务的工具,而是透过钢琴本身折射出自身作品的人文气息。使歌者充当诠释作品的存在,而不是台上的创作者,这是舒伯特手法高明的地方。因此,舒伯特对于音乐伴奏的融合创新,不仅提高了自身作品的魅力,对于后世的音乐伴奏也起到了相当好的模范作用。
(四)即兴
舒伯特钢琴作品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即兴。通过欣赏发现,即兴曲是舒伯特花费了大量的创作精力创作而成的音乐题材,比如即兴曲OP.90及OP.142共包含八首乐曲,尤其是其中的第4首,充满了即兴的味道。第4首是典型的三部曲式,作为舒伯特浪漫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这首作品的题材丰富,有很强的叙事性,时间很短,却充满了内容。
(五)抒情性
舒伯特钢琴作品抒情性十分浓烈,在创作中,他考虑到了技巧和情感的充分融合,这为浪漫主义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力。以C小调第13钢琴奏鸣曲为例,主题部分歌唱性很强,矛盾冲突被淡化了,音乐进行时只用变奏手法推动。第二乐章继续延续了这种风格,分量较轻。第三乐章开始,我们可以欣赏到小步舞曲、谐谑曲、民间舞蹈等不同类型的元素,整首作品风趣幽默,旋律流畅,表情丰富,大量的三连音让人目不暇接,和弦色彩变化多姿,极具美感。第三乐章当中的小步舞曲尤为精彩,给人一种香甜的感觉,我们可以从中体味到舒伯特的内心情感释放以及充沛的想象力。
三、结语
就舒伯特的音乐风格而言,可以用浪漫主义的音乐定位,但是每一位浪漫主义风格的音乐大师又是有不同风格的,所以才需要我们去研究他们的具体作品,分析出不同的音乐巨匠自身独特的特点。舒伯特的音乐特点在于灵活多变,情感深刻,描写手法的细腻不可多得,从而为整个世界音乐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舒伯特又能将自身情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使音乐本身的魅力与个性完美结合,终究成为了殿堂级的大师,让人们看到了音乐的震撼美,更为后世无数的音乐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和作品财富。
参考文献:
[1]王岚.古典主义形式和浪漫主义情感的复合体──舒伯特的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01):53-63.
[2]步玉琴.舒伯特钢琴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色彩[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02):103-106.
[3]徐颖周.舒伯特钢琴奏鸣曲音乐特点浅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1(05):107-113.
[4]靳靓慧.舒伯特声乐作品《小夜曲》的艺术特色研究[J].音乐创作,2017(03):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