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市南北两山典型灌丛土壤理化性质

2021-06-28刘小娥苏世平李毅

草业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锦鸡儿柽柳灌丛

刘小娥,苏世平,李毅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土壤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是生态系统中水分和养分的储存库[1],也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2]。土壤与植被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养分供个体生长,又通过凋落物的形式将一部分养分归还给土壤,增加土壤养分、改善林地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又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植被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因植物种类、群落年龄等不同而不同[2]。研究表明,随林龄的增加,黄柳(Salix gordejevii)灌丛土壤氮、速效钾、有机质、p H呈降低趋势,全磷、全钾、速效磷先增后降[3];杉木人工林在近熟之前,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呈降低趋势,之后逐渐升高[4]。也有研究表明,混交林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的能力高于纯林,其高低与混交树种组成有密切的关系[5]。张健等[6]研究表明,灌木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的能力优于草本。可见植被在土壤理化性质改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可能与立地条件、群落年龄、凋落物累积量及分解程度有关。灌丛作为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其适应性广,能够适应比较严酷的生境,能分布在降水稀少,土壤瘠薄、乔木难以生存的立地条件下,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不亚于森林[7],但目前对不同类型灌丛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少见报道。因此,为了准确评价不同灌丛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程度,选取立地、降水条件基本相同、林龄一致、相同起源的林分,研究土壤的理化性质,探索林分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为该区域植被人工恢复过程中树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兰州市地处我国内陆,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区,全市年均降水量300 mm左右,集中在7-9月[8]。南北两山是兰州市的重要生态屏障,但由于地处黄土高原区,其土壤质地疏松,抗侵蚀能力低,易崩塌,透水性差[9],遇降水极易形成地表径流,导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发生[10-11]。因此,绿化两山,提高植被覆盖度,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对维护该区域的生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人工造林[12],至今,两山40000 hm2的荒山荒地已被绿化,大面积的人工林和灌丛已初步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两山的生态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学者在树种抗旱能力评价[13-14]、群落结构[15]、土壤养分、土壤酶[16-17]、土壤微生物[18]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然而,对于南北两山人工林在生态效益方面的研究,目前鲜见报道。因此,本研究选取兰州市南北两山具有代表性的4种主要人工灌丛,对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揭示不同人工灌丛在蓄水保水、调节降水以及改善林地立地条件的能力,为该区域今后在灌木林营造过程中树种合理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兰州市南北两山位于黄土高原陇中北部黄土丘陵区,土壤为灰钙土,年降水量327.7 mm,年蒸发量1468 mm,年平均气温为9.1℃,气候干旱,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19]。区域内天然植被稀少,主要以草本为主,近年来大力营造人工林,主要造林树种有: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千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cv.sieboldii)、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山桃(Prunus davidian)、红花锦鸡儿(Caragana rosea)、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山杏(Armeniaca sibirica)、沙枣(Elaeagnus angutifolia)、甘蒙柽柳(Tamarix austrmongolica)、柽柳(Tamarix chinensis)、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等[16,20]。

本研究选取该区域分布较广、面积较大的4种类型的人工灌丛,进行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研究,各灌丛树种组成为:千头柏灌丛:有少量枸杞(Lycium barbarum)幼苗和沙枣幼苗;红砂灌丛:有少量蝎虎驼蹄瓣(Zygophyllum mucronatum)、山蒿(Artemisia brachylob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猪毛蒿(Rtemisia scoparia);红花锦鸡儿灌丛:有极少量多裂骆驼蓬(Peganum multisectum)、狗尾草和猪毛蒿;柽柳灌丛:有少量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鹅绒藤(Cynanchum chinense)、紫穗槐、中亚紫菀木(Asterothamnus centrali-asiaticus)。各灌丛植物组成及样地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灌丛样地基本情况Table 1 Basic condition of different shrub types

1.2 研究方法

1.2.1 土壤样品采集 在对南北两山灌丛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选择4种林龄基本一致的人工灌丛,每种类型灌丛选取3个具有代表性样地,在每样地选取3个10 m×10 m的样方,于2019年8月调查环境与林分因子(表1),然后沿对角线随机选取3个取样点,每取样点按照0~20 cm、20~40 cm、40~60 cm和60~80 cm自上而下采集4层土壤样品,将同一土层样品混合均匀后,采用十字取样法取0.5 kg,室内风干后筛除杂质后过分别过2.000和0.149 mm筛,供化学性质测定。在挖好的土壤剖面上,用容积为100 cm3的环刀采集0~20 cm、20~40 cm、40~60 cm和60~80 cm土层的原状土,每土层制作3环刀原状土,供物理性质测定。

1.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物理性质: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容重和土壤渗透性均采用环刀法测定;土壤自然含水率用烘干法测定[21]。化学性质:土壤p H采用电位法测定;土壤全氮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土壤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土壤无机氮采用KCl浸提,连续流动分析仪(Skalar,Breda,the Netherlands)测定;土壤全磷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土壤速效磷采用NaHCO3浸提比色法测定;土壤全钾采用火焰光度法测定;土壤速效钾采用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以上方法参考《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22]。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can多重比较和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灌丛类型土壤物理性质

2.1.1 土壤容重 不同灌丛之间土壤容重差异显著(P<0.05)(表2),均值为1.08~1.36 g·cm-3,从大到小排序为:千头柏>柽柳>红砂>红花锦鸡儿,其中千头柏灌丛土壤容重是红花锦鸡儿灌丛的1.26倍。土壤容重在土壤剖面上差异显著,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60~80 cm的土壤容重分别是40~60 cm、20~40 cm和10~20 cm的1.01、1.03和1.12倍。

表2 4种灌丛土壤物理性质Table 2 Physica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soil horizons in 4 shrub types(mean±SD)

2.1.2 土壤孔隙度 不同灌丛之间土壤总孔隙度差异显著(P<0.05)(表2),均值为49.14%~58.32%,从大到小依次为:红花锦鸡儿>红砂>柽柳>千头柏,其中红花锦鸡儿灌丛土壤总孔隙度是千头柏的1.19倍。总孔隙度在土壤剖面上差异显著(P<0.05),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均值为51.27%~56.03%,其中0~20 cm的土壤总孔隙度分别是20~40 cm、40~60 cm和60~80 cm的1.06、1.08和1.09倍。

不同灌丛之间土壤毛管孔隙度差异显著(P<0.05)(表2),均值为43.68%~52.77%,从大到小依次为:红花锦鸡儿>红砂>柽柳>千头柏,其中红花锦鸡儿土壤毛管孔隙度是千头柏的1.21倍。毛管孔隙度在土壤剖面上差异显著(P<0.05),均值为46.87%~49.79%,20~40 cm土壤层最大,0~20 cm次之,40~60 cm最小。

不同灌丛之间非毛管孔隙度差异不显著(表2),均值为3.69%~5.55%。非毛管孔隙度在土壤剖面上差异显著(P<0.05),均值为3.11%~8.03%,0~20 cm土壤层最大,40~60 cm次之,20~40 cm最小。

2.1.3土壤持水量 不同灌丛之间最大持水量差异显著(P<0.05)(表2),均值为36.95%~53.95%,从大到小依次为红花锦鸡儿>红砂>千头柏>柽柳,其中红花锦鸡儿最大持水量是柽柳的1.46倍。最大持水量在土壤剖面上差异显著(P<0.05),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0~20 cm的土壤最大持水量分别是20~40 cm、40~60 cm和60~80 cm的1.10、1.20和1.22倍。

不同灌丛之间毛管持水量差异显著(P<0.05)(表2),均值为32.61%~48.93%,排序为红花锦鸡儿>红砂>柽柳>千头柏,其中红花锦鸡儿毛管持水量是千头柏的1.50倍。最大持水量在土壤剖面上差异显著(P<0.05),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0~20 cm的土壤最大持水量分别是20~40 cm、40~60 cm和60~80 cm的1.04、1.12和1.13倍。

不同灌丛之间田间持水量差异显著(P<0.05)(表2),均值为24.92%~40.71%,红花锦鸡儿最大,柽柳最小,红花锦鸡儿的田间持水量是柽柳的1.63倍。田间持水量在土壤剖面上差异显著(P<0.05),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

2.1.4 土壤自然水分含量 不同灌丛之间土壤自然水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表2),均值为4.74%~8.30%,从大到小排序为红花锦鸡儿>柽柳>千头柏>红砂,其中红花锦鸡儿的土壤自然水分含量是红砂的1.75倍。自然水分含量在土壤剖面上差异显著(P<0.05),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

2.1.5 土壤渗透性 不同灌丛之间土壤渗透速率不同,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各灌丛土壤的渗透速率均呈降低趋势(图1)。0~20 cm土层的土壤渗透速率表现为红花锦鸡儿>红砂>千头柏>柽柳;20~40 cm土层,红花锦鸡儿和红砂的土壤渗透速率大于千头柏和柽柳,红花锦鸡儿和红砂之间差异不显著,千头柏和柽柳之间差异不显著。40~60 cm土层,在渗透的前6 min,红花锦鸡儿和红砂大于千头柏和柽柳,之后各灌丛之间无显著差异。60~80 cm土层各灌丛之间渗透速率无显著差异。

图1 4种灌丛0~80 cm土壤层渗透过程曲线Fig.1 Pr ocess of soil infiltr ation of 4 shr ub types in 0-80 cm soil layer s

2.2 不同灌丛土壤化学性质

2.2.1 土壤pH土壤pH在不同灌丛之间差异显著(P<0.05)(表3),均值为7.63~8.19,根据我国土壤酸碱度分级[23],研究区为碱性土壤。土壤p H在土壤剖面上没有差异,均值为7.83~8.14,各灌丛土壤p H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变化规律不尽相同(图2)。

2.2.2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不同灌丛之间差异显著(P<0.05)(表3),均值为6.24~10.21 g·kg-1,依次表现为红花锦鸡儿>柽柳>红砂>千头柏,其中红花锦鸡儿的土壤有机质是千头柏的1.64倍。有机质在土壤剖面上差异显著(P<0.05),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图2),均值为4.67~13.10 g·kg-1,其中0~20 cm土层的有机质分别是20~40 cm、40~60 cm和60~80 cm的1.52、2.11和2.81倍。

表3 4种灌丛土壤化学性质Table 3 Chemical proper ties of different soil layers in 4 shr ub types

图2 4种灌丛类型土壤p H及有机质含量Fig.2 Soil p H and or ganic matter content in 4 shr ub types

2.2.3 土壤氮素 土壤全氮含量在不同灌丛之间差异显著(P<0.05)(表3),均值为0.36~0.81 g·kg-1,从大到小依次为红花锦鸡儿>柽柳>千头柏>红砂,其中红花锦鸡儿的全氮含量是红砂的2.25倍。全氮在土壤剖面上差异显著(P<0.05),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图3),均值为0.35~0.81 g·kg-1,其中0~20 cm的土壤全氮分别是20~40 cm、40~60 cm和60~80 cm的1.29、1.72和2.31倍。

土壤无机氮含量在不同灌丛之间差异显著(P<0.05)(表3),均值为14.90~25.82 mg·kg-1,红花锦鸡儿最大,千头柏最小。无机氮在土壤剖面上差异显著(P<0.05),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图3),均值为13.41~27.47 mg·kg-1,其中0~20 cm的土壤无机氮分别是20~40 cm、40~60 cm和60~80 cm的1.35、1.67和2.05倍。

图3 4种灌丛土壤全N和无机N含量Fig.3 Total nitrogen content and miner al nitr ogen content in 4 shr ub types

2.2.4 土壤磷素 不同灌丛之间土壤全磷含量差异显著(P<0.05)(表3),均值为0.56~0.63 g·kg-1,柽柳和千头柏的土壤全磷含量大于红花锦鸡儿和红砂。全磷在土壤剖面上差异显著(P<0.05),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均值为0.56~0.67 g·kg-(1图4)。

不同灌丛之间土壤速效磷含量差异显著(P<0.05)(表3),均值为4.08~12.05 mg·kg-1,排序为红砂>红花锦鸡儿>柽柳>千头柏。速效磷在土壤剖面上差异显著,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图4)。

图4 4种灌丛土壤全P和速效P含量Fig.4 Total phosphorus content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tent in 4 shrub types

2.2.5 土壤钾素 不同灌丛之间土壤全钾含量差异显著(P<0.05)(表3),均值为16.71~18.52 g·kg-1,千头柏>柽柳>红砂>红花锦鸡儿。全钾在土壤剖面上差异不显著,各灌丛全钾含量在不同土层之间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图5)。

图5 4种灌丛类型土壤全K和速效K含量Fig.5 Total potassium content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content in 4 shr ub types

不同灌丛之间土壤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显著(表3),均值为69.57~72.48 mg·kg-1。速效钾在土壤剖面上差异显著(P<0.05),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降低趋势(图5),其中0~20 cm的土壤速效钾分别是20~40 cm、40~60 cm和60~80 cm的1.13、1.34和1.51倍。

2.3 不同灌丛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

不同灌丛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关性分析表明(表4),土壤pH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钾、容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全氮、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无机氮、速效磷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全钾、容重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全氮与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钾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容重与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最大持水量与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表4 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参数的Pear son相关矩阵Table 4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mong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in 4 shrub types(n=12)

3 讨论

3.1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容重、孔隙度是表征土壤疏松程度和通气透水能力的指标,与植被类型、密度、凋落物组成和分解程度、根系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24]。本研究发现红花锦鸡儿的土壤容重、孔隙度在4种灌丛类型中最优,红砂次之,是因为红花锦鸡儿在4种灌丛中有最高的密度(45000株·hm-2)和盖度(95%),且凋落物累积量最高(48.51 t·hm-2),保水能力也相应提高。较高的盖度减少了土壤和凋落物水分的蒸发,增加了林地土壤和空气的湿度,提高了林地微生物和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加速了凋落物的分解[25],提高了土壤有机质[26],从而改善土壤物理性质[27]。另外,较高的灌丛密度和较湿润的表层土壤,会导致根系集中在土壤表层,根系的穿插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质[28]。红砂为小灌木,密度为3500株·hm-2,但林地生长有半灌木山蒿、多年生草本蝎虎驼蹄瓣、一年或两年生草本猪毛蒿以及一年生草本狗尾草,它们的根系反复生长凋亡的过程中,使林地土壤变得疏松、多孔,物理性质有一定程度改善。柽柳和千头柏为大灌木,在4种灌丛中密度较低,凋落物累积量也较小(千头柏28.78 t·hm-2,柽柳15.30 t·hm-2),林内湿度较低,土壤微生物和动物数量较少,凋落物分解较慢[25],故其具有较高的土壤容重和较低的土壤孔隙度及持水量。

本研究发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灌丛土壤容重呈增加趋势,孔隙度呈降低趋势,是因为本研究选取的灌丛均营造于30年前,各灌丛之间土壤养分的基础值基本一致,经过植物30多年的循环利用,土壤的有机质不断地增加,在土壤动物、微生物、降水的作用下,有机质不断地分解、下移,导致土壤有机质随着土壤深度的降低逐渐减小,而土壤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质与有机质存在正相关关系[29]。

水分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土壤内部化学、物理和生物过程不可缺少的介质[30]。本研究发现红花锦鸡儿的土壤含水量最高,红砂最小,是因为红花锦鸡儿有较高的密度和凋落物累积量,能较好地拦截降水和抑制土壤表面水分蒸发,而红砂灌丛覆盖度低,草本种类数量相对较多,由于植物蒸腾作用和地表蒸发作用导致水分损耗严重。

4种灌丛的土壤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是因为研究区位于半干旱区,地下水位深,土壤水分为少量的毛管水,这与魏强等[29]对兴隆山6种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结果一致。不同灌丛的土壤持水量存在差异,红花锦鸡儿最大,红砂次之,是由于红花锦鸡儿和红砂的土壤孔隙度较大,可以吸持和储存更多的降水。

土壤的渗透性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与植被类型、土壤容重、孔隙度,降水强度与历时等密切相关[31]。本研究发现红花锦鸡儿有较好的土壤渗透速率,红砂次之,是因为红花锦鸡儿和红砂灌丛土壤容重较小、土壤孔隙度较大,尤其是非毛管孔隙度,赵洋毅等[32]和刘霞等[33]研究表明,土壤渗透性指标与非毛管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毛管孔隙度关系不显著,说明非毛管孔隙度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起更重要的作用。

3.2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pH是表征土壤酸碱性的指标,与植被类型、凋落物成分有密切关系,能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而影响养分的转化[34]。本研究发现,该区域土壤呈碱性,pH值为7.63~8.19,是因为在干旱半干旱条件下,岩石风化后,形成钾、钙、钠、镁的氯化物或硫酸盐,经淋溶后留下了溶解度较低的碳酸钙,形成石灰性土壤。红花锦鸡儿灌丛土壤pH最小,是由于其具有较大的凋落物累积量,林内较湿润,微生物活动增强,有机质分解加快,从而产生大量的CO2和有机酸[35]。

土壤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显著。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凋落物,凋落物累积量越大,分解程度越高,有机质含量就越大。本研究发现,各灌丛土壤有机质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是因为凋落物首先输入到土壤表层,在土壤动物、微生物和降水的作用下逐渐向下淋溶扩散,从而在土壤剖面上形成了逐渐降低的趋势。红花锦鸡儿有机质含量在4种灌丛类型中最高,这与其凋落物的累积量和分解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其凋落物累积量最大,为48.51 t·hm-2,且69.22%已分解,钟芳等[16]对兰州市南北两山主要灌丛土壤化学性质研究表明,柠条类灌丛较其他类灌丛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

全氮、全磷、全钾是土壤养分储备指标,无机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是表征养分实时供应情况的指标。本研究发现土壤全氮、无机氮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在4种类型灌丛中,红花锦鸡儿最高,柽柳次之,是因为在没有人为施入的情况下,林分土壤的全氮主要为土壤现存氮和凋落物分解后归还的氮,红花锦鸡儿由于其凋落物量大、分解程度高,且为豆科固氮植物[36],因此其土壤具有较高的全氮含量。尽管柽柳的枯落物累积量少于千头柏,但是其土壤全氮含量高于千头柏,主要原因是柽柳凋落物氮素含量比千头柏高。有研究表明,柽柳叶片含氮量为25.74 g·kg-1[37],而侧柏叶片最高氮含量为14.28 g·kg-1[38]。不同灌丛之间土壤全磷和全钾在土层上表现趋势不一致,但总体上呈现出表聚现象,可能由于林龄不高,表层与其他层差异不显著,同时,磷和钾主要来自岩石的分化和矿物质的形成,由于一定区域土壤的母质基本相同,导致不同土壤深度之间、不同林分类型之间,土壤磷素和钾素差异不大,这与钟芳等[16]的研究结果相似。

3.3 不同灌丛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发现4种灌丛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全氮、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全氮与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这与刘欣等[39]对不同林型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土壤理化性质相关分析结果相似。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灌丛的凋落物输入量和分解程度不同所致,本研究中红花锦鸡儿有较大的凋落物累积量,且分解程度较高,增加了土壤养分的输入,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反之,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为灌木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因此,在兰州市南北两山今后的植被恢复中可减少对水分需求高的乔木树种的应用,尽量以抗旱小灌木为主,应当重点考虑红花锦鸡儿,其次为红砂,但在红砂灌丛营造中,应加大造林密度。

4 结论

1)在4种灌丛中,红花锦鸡儿灌丛的土壤容重、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分别为1.08 g·cm-3,53.95%,40.71%,58.32%,均好于其他灌丛类型;红花锦鸡儿灌丛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无机氮含量分别为10.21 g·kg-1,0.81 g·kg-1,25.82 mg·kg-1,均高于其他灌丛,柽柳次之;各灌丛土壤磷素和钾素变化各不相同。

2)在0~80 cm土层,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加,土壤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渗透速率、土壤有机质、全氮、无机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逐渐降低;土壤p H和全钾在土壤层之间差异不显著。

3)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全氮、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容重与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猜你喜欢

锦鸡儿柽柳灌丛
灌丛化对高寒草甸土壤水力性质的影响
7种锦鸡儿属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
吉兰泰盐湖绿洲柽柳灌丛生长与沙堆形态特征的关系
8种野生锦鸡儿在乌鲁木齐的引种试验
17种锦鸡儿属植物叶片解剖结构及抗旱性分析
柽柳不同种(品种)在秦皇岛地区的引种适生性分析
荒漠化草原锦鸡儿属灌丛扩增对牧草产量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不同温度对变色锦鸡儿种子发芽特征的影响
柽柳盆景欣赏
柽柳盆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