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吞咽障碍分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2021-06-28孙伟燕吴丽仙

护理与康复 2021年6期
关键词:胃管个体化饮水

孙伟燕,吴丽仙

丽水市中心医院,浙江丽水 323000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类型,多因血管阻塞或脑血管突然破裂所引起,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1]。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发生率高达20%~70%[2-3]。吞咽障碍可造成误吸、脱水、营养不良及吸入性肺炎,其中误吸还会降低患者进食舒适度、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严重时还会威胁到生命安全[4]。因此,完善的吞咽障碍筛查及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措施非常重要。洼田饮水试验是临床中常用的吞咽障碍筛查方式,因其操作简单、分级清楚且患者接受程度高,获得广大医护人员的认可。但洼田饮水试验并不能准确分辨隐匿性误吸患者,在未全面掌握患者吞咽功能的情况下就实施禁止经口饮食、留置胃管等措施,已无法满足现如今患者的个体化需求[5-6]。本研究制定了脑卒中个体化吞咽障碍分级护理方案,并在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纳入标准:符合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7],并经CT或MRI确诊;经过积极抢救后病情稳定,意识清楚(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2分),能有效进行语言交流;病程<30 d;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精神疾病者;合并心、肝、肾器官严重疾病者,合并消化道恶性肿瘤者;需要持续从气道吸除分泌物及气管切开者;对本研究配合度不高者。脱落标准:干预过程中因不配合或因个人或其他原因未能完成研究者。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实施个体化吞咽障碍分级护理前后进行分组,实施前(2018年1-12月)收治45例为对照组,实施后(2019年1-12月)收治45例为观察组,干预过程未发生脱落病例。对照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61.83±9.56)岁;脑梗死26例,脑出血19例;病程(9.13±2.34)d。观察组:男31例,女14例;年龄(61.59±9.38)岁;脑梗死24例,脑出血21例;病程(9.20±2.19)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饮食护理。患者在入科当日,由责任护士行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首次饮水或进食前,采用洼田饮水试验[8]评估吞咽功能,若患者吞咽功能等级为Ⅰ~Ⅱ级,指导其经口进食(主要为改变食物黏稠度、调整体位及摄食指导等);若患者吞咽功能等级为Ⅲ~Ⅴ级,则报告主管医生,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经鼻留置胃管管饲喂养。

1.2.2观察组

给予个体化吞咽障碍分级护理。

1.2.2.1 制定脑卒中个体化吞咽障碍分级护理方案

参考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内容和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9]分级情况,结合临床经验,咨询专家意见,制定脑卒中个体化吞咽障碍分级护理方案,见表1。

表1 脑卒中个体化吞咽障碍分级护理方案

1.2.2.2 实施

患者在入科当日,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吞咽功能,再采用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再次评估,如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等级及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评估等级与表1对应一致,按表1方法护理;如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等级与表1中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评估结果无法一一对应,立即报告医生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每周或病情变化时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及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为患者进行1次吞咽功能复评,再根据最新评估结果调整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情况(洼田饮水试验结果)、胃管留置情况、误吸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1.3.1吞咽功能情况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7 d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价。洼田饮水试验:患者端坐,喝下30 ml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和呛咳情况。Ⅰ级:能顺利地1次将水咽下(5 s内);Ⅱ级:分2次以上,能不呛咳地咽下;Ⅲ级: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Ⅳ级: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Ⅴ级: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

1.3.2胃管留置情况

统计并记录干预前及干预7 d后患者胃管留置情况。

1.3.3误吸发生率

误吸是指胃内容物经食管逆流至咽喉会厌腔,流入或吸入气管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住院期间1例患者因吞咽障碍原因引起1次及以上误吸计为1例。误吸发生率=误吸例数/患者总例数×100%。

1.3.4住院时间

为入住神经内科后到出院的时间。

1.3.5患者护理满意度

出院前,采用科室自行设计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该调查表包括护士服务态度、责任心、护理技术、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及康复训练指导等20个条目,每个条目计0~1分,分为非常满意(16~20分)、满意(10~15分)、一般(5~10分)及不满意(≤4分)4个等级,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与满意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若P<0.05则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干预7 d后,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价情况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胃管留置情况及误吸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比较

干预前对照组33例留置胃管、观察组34例留置胃管,干预7 d后,对照组24例留置胃管、观察组9例留置胃管,x2=14.336,P<0.01。观察组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误吸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比较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常发生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患者预后欠佳的危险因素[10-11]。所以,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吞咽功能。目前,临床上对吞咽障碍患者先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吞咽功能,再根据评估结果给予对应护理。但由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为Ⅰ~Ⅴ级,如果结果为Ⅰ~Ⅱ级,给予饮食指导,可以经口进食;如果结果为Ⅲ~Ⅴ级,遵医嘱留置鼻胃管,给予管饲饮食。洼田饮水试验作为标准评估方案,可较好地反映患者的液体吞咽功能,但对于其他类型食物的评价缺乏可靠性。为此,本研究根据洼田饮水试验和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结合临床情况、专家意见,设计个体化吞咽障碍分级护理方案,有利于临床吞咽功能评估更全面、更具体。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评估患者吞咽障碍情况,在此基础上落实个体化分级护理措施,使得吞咽障碍护理流程更加标准化,同时,每周(或病情变化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吞咽功能复评,使得护理方案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整体治疗及护理效果,患者对护士各方面的认可度上升,进而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个体化的吞咽功能障碍分级护理能够更加符合临床实际,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不必要的胃管留置及误吸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胃管个体化饮水
二次试水法在难置胃管患者胃管位置判定中的应用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应用研究
简易饮水鸟
养羊饮水技巧多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留置胃管”真的那么恐怖吗
改良式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
饮水
个体化多媒体时代微电影的流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