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学习目标设置

2021-06-27祝兴军

中国学校体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学练课程目标品德

祝兴军

一、课堂学习目标及其达成是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与关键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凝练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位一体的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明确了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应达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课堂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教师应树立明确的目标意识以及目标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思想,将本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具体化为每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实现每一堂课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形成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师生面对面进行教与学的认识活动和情感交流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核心环节,课程目标的实现以每一节体育课堂学习目标的实现为基础。学习目标是运用确立的目标指引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模式,课堂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参与课堂学习所要达到的课前预设目标,以及为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方法、策略和安排,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策略方法、内容选择、组织练习、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按照《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思路,以及将课程目标具体化为每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建议,核心素养理所当然应成为课堂学习目标设置的基本依据,而课堂学习目标的设置及其达成也必然成为发展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与关键所在。

二、课堂学习目标设置的原则与构成

(一)设置原则

1.应突出核心素养的发展重点

《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设计教学计划时,应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有机地融合在教学设计中,并细化为不同教学阶段的具体学习目标,通过选择和组合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学习目标的整体实现,帮助学生形成体育与健康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

因此,课堂学习目标必须涵盖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并且要突出发展体能、运用技能、提高运动认知;锻炼习惯、情绪调控、适应能力;积极进取、遵守规则、社会责任感等核心素养目标发展重点。

2.应具有清晰的目标层级

学习目标包括学科课程目标、水平(學段)学习目标、单元(模块)学习目标、课堂学习目标,这是一个相互衔接、层级清晰的目标体系,所有目标最终依托于课堂学习目标的实现。因此,设置学习目标要考虑同一内容前后课时的目标衔接,要在达成上层目标的基础上实现本层级目标,体现不同学段学生的目标差异性。

3.应符合学生发展实际

教师应对学生技能运用、体能发展、运动认知水平和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表现等进行认真分析和评估,在此基础上设置课堂学习目标。目标设置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和适宜的难度,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必要时可根据学情适时修订改进,以保证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

4.应明确具体、可观测评价

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练习达到的预期结果,设置课堂学习目标,应明确、具体、难度适宜、可观测、可评价,尤其是运动技能学习的目标,应清晰描述学生通过学练后,能够在具体条件下将所学动作完成的程度。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方面的目标也要做出清晰具体的描述。如,学生如何看待比赛胜负,调控情绪;如何在学练活动中勇于挑战、积极进取;如何遵守比赛规则,对待对手与裁判等。

(二)构成要素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和发展体能的学练过程,学练过程包含学生的练习内容、学练情境及学练活动中的运动行为表现等,因此,学习目标应由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练习内容及情境所表达的学练条件、学生在学练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运动行为3个基本要素构成(见表1)。

三、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学习目标设置建议

《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依据课标、地方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始终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将其贯彻在教学过程中,并结合所教运动项目特点,科学设置学习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根据目前课堂学习目标设置存在的问题,依据《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的课程目标、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及其发展重点,参考以往课堂学习目标的常见分类方法,体育课堂学习目标设置应当遵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分别围绕每个方面的发展重点来设置课堂学习目标。

(一)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重点是发展体能、运用技能和提高运动认知。其中,学习运动技能和发展体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载体,也是体育教学的侧重点;运动认知则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对项目特征、规则、要领、方法及其他相关知识的知晓、理解、应用,是一个日积月累的学习和提高过程。可以说,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离不开运动能力目标的实现。运动能力目标对应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参加与组织体育展示和比赛活动,显著提高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掌握科学锻炼方法,养成良好锻炼习惯,掌握基本健康技能等课程目标发展内容。运动能力目标的内容表述主要是学生参与课堂学、练、赛活动的行为表现及学练后应达到的掌握程度。

如,《足球——脚内侧传接球》中,学习目标设置为能说出脚内侧传接球支撑脚位置和踢球腿用力顺序,了解脚内侧传接球在足球比赛中的作用;能通过脚内侧传接球练习,70%的学生2人距离10m能够连续传接球6次以上不失误,30%学生完成距离5m连续传球;能积极参与课堂体能练习,发展速度、协调和下肢力量。

又如,在《轻器械健身操及体能练习》一课中,运动能力目标可设置为能说出轻器械健身操的动作名称,知晓健身操的锻炼价值;80%以上的学生能在音乐的节奏下展示轻器械健身操动作,20%的学生能够在同伴的帮助下完成动作;能积极参与课堂体能练习,发展力量、协调、柔韧和平衡能力。

(二)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的发展重点是培养锻炼习惯、提高情绪调控和适应能力。学生只有经过足够次数和时间的运动参与,才会产生运动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才会在剧烈运动情境中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才能直面困难和挫折,有效调控情绪,学会人际交往。健康行为目标对应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内外的体育锻炼,掌握科学锻炼方法,养成良好锻炼习惯;情绪稳定、乐观开朗,善于交往与合作,适应环境能力强等课程目标发展内容。健康行为目标表述主要指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尤其是锻炼习惯、情绪反应、人际交往中的行为表现。

如,《足球——脚内侧传接球》中,健康行为学习目标可设置为积极参与脚内侧传接球技能学练,体验传接球的成功乐趣;体育课上具有安全意识及良好习惯。

又如,《轻器械健身操及体能练习》一课,健康行为学习目标可设定为积极参与课堂各种练习和比赛,能较快适应教师安排的练习分组,完成练习任务,与同伴友好相处,合作学练。

(三)体育品德

积极进取、遵守规则和社会责任感是体育品德的发展重点。学生只有在竞赛规则的约束下,在胜负未料的激烈竞赛中,才能激发强烈的进取心和挑战精神,才能促使学生形成遵守规则的意识,才能在关键时刻勇于担当责任。体育品德目标对应学生能够主动克服困难,具有顽强勇敢、积极进取、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等课程目标发展内容。体育品德目标表述主要是学生在体育竞赛及其相关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运动行为。

如,《足球——脚内侧传接球》中,体育品德学习目标可设置为在体能练习中勇于挑战自我极限;在比赛中能团结协作、尊重对手、遵守规则、服从裁判,能够正确对待比赛输赢。

又如,《轻器械健身操及体能练习》一课,体育品德学习目标可设定为在集体展示活动中表现出积极进取、遵守规则的意识与行为,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猜你喜欢

学练课程目标品德
以学练标准为基础促学练内容之有效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品德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