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犊牛病毒性腹泻诊治

2021-06-27李璐

畜牧兽医科学 2021年21期
关键词:轮状病毒腹泻犊牛

摘要:犊牛病毒性腹泻病是由多种病毒,主要是呼肠病毒科的轮状病毒和冠状病毒科的新生犊牛腹泻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腹泻综合癥。常表现为体温升高,伴有腹泻发生。由于其发病突然、传染迅速,一旦发生给养殖户带来的损失很大。该文主要论述犊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临床病理学、尸体剖检及防治。

关键词:轮状病毒;腹泻;犊牛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1.21.038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iral Diarrhea in Calves

Abstract:Viral diarrhea in calves is caused by a variety of viruses,acute Diarrhea Syndrome caused by Rotavirus of the reoviridae family and Coronaviridae calf diarrhea coronavirus.Often manifested as an increase in body temperature,accompanied by diarrhea.Because of its sudden onset,the rapid spread of infection,once occurred to the farmers bring great losses.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pidemiology,Pathogenesis,clinical symptoms,clinical pathology,autopsy and prevention of viral diarrhea in calves.

Keywords:rotavirus,diarrhea,calf

引言

轮状病毒及类冠状病毒可在犊牛肾组织培养上生长,犊牛是否喂过初乳都易患病[1]。这种轮状病毒及类冠状病毒被认为是新生犊牛病毒性腹泻的最重要的病原。犊牛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养殖户应做好该病的诊断与治疗工作,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 流行病学

类轮状病毒最常见于舍外饲养的爆发腹泻的肉用犊牛群中,从与大群乳牛一起喂养的乳用犊牛中也曾分离出过这种病毒。在肉用牛群中的发病率随牛群及年代而有不同,有的牛群发病率在第1年低,为5%~10%,第2年增多至20%~50%,第3年上升至50%~80%[2]。其致死率很可能取决于犊牛初乳免疫的程度,肠道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与否、畜牧业的水平及对牛群提供的临床管理条件。

新生犊牛只在分娩后前几天不受轮状病毒的影响,在此期间,初乳中含有轮状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这种抗体在肠道中有效。犊牛从初乳中获得的血清免疫球蛋白不足以防止肠道的感染。5~7日龄时正好是轮状病毒发生腹泻的高蜂相关联,与产后第3天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浓度明显下降,经18~24 h潜伏期才发病,在时间上正好相符。初产母牛的血清及初乳中的抗体滴度较低,可解释其犊牛的发病率及致死率之所以较高的原因。犊牛及成年牛皆可排出大量的病毒(多至每克粪便中含1010个病毒),排毒可持续3周。即使是在开阔的草原环境中,该病毒也可迅速传遍相互接触频繁的犊牛,尤其是在产犊季节。

亚临床感染普遍存在,90%~100%的成年牛血清中都发现轮状病毒的抗体及冠状病毒的抗体。临床上正常而血清抗体滴度高的犊牛也可排出这种病毒。其解释包括:①犊牛在哺食初乳期间,可免于罹患本病,但可以排毒。②犊牛虽然已不再接受初乳抗体,但也许已遭受亚临床水平的感染,故仍能排毒。成年牛的排毒也可作为传染犊牛的病毒来源。

犊牛的轮状病毒可以实验感染仔猪,从自然爆发的仔猪腹泻中曾也分离出过这种病毒。从患腹泻的其他新生动物如马驹、羔羊、实验室小鼠中也都分离出过多种轮状病毒。关于该病毒在腹泻犊牛及正常犊牛中的存在及分布情况都进行过研究。在腹泻发作前后及发作期间都发现这种轮状病毒。在腹泻犊牛中还同时发现有冠状病毒及腺病毒。在认为该病毒可能是犊牛的一种原发病原时,还要考虑田间及实验室调查研究的结果,即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很可能要比单一病原的感染更为常见。

2 发病机理

轮状病毒引起小肠绒毛上皮形态及机能方面的变化。绒毛的长度变短,正常的柱状绒毛上皮细胞被立方细胞所代替。绒毛上皮刷状缘内粘膜的β半乳糖苷酶(乳糖酶)的活性较正常犊牛的低,因而造成乳糖利用的减少。酶的减少程度是与绒毛/隐窝长度的减少比率有关。体外的研究认为乳糖酶也许既是轮状病毒的受体也是脱去轮状病毒外壳的一种酶,这可解释肠中乳糖酶浓度高的新生家畜之所以具有高度的易感性。肠内形态及机能的变化最终造成吸收障碍,导致脱水、电解质损失及酸中毒,对于其他病毒之间或与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尚不明确。患实验性疾病的哺乳犊牛若不再哺乳并以葡萄糖水代替乳汁,则腹泻停止,这种情况与猪的传染性胃肠炎相似。

3 临床症状

新生犊牛轮状病毒感染是在口服接种后18~24 h出现大量的水样腹泻。若不存在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时,腹泻是短暂的,但若存在这种细菌时则可引起急性腹泻而死亡。关于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作用及其相互作用尚未证实。如若犊牛的急性腹泻常为多种混合感染,难以甚至不可能描述无并发症的轮状病毒或类冠状病毒所致腹泻的典型自然病例。新生犊牛的病毒性腹泻具有猛烈爆发的趋势,患犊虽不常有毒血症,但其腹泻的性质与新生犊牛的其他常见肠道病原体所致的腹泻在临床上是不能区分的。

4 临床病理学

用肠内容物的无细胞滤液接种易感犊牛可以产生此病,用电子显微镜可以查出类便中的病毒粒子。轮状病毒可以在组织培养上生长,只是较为困难,有一种适用的血清中和试验方法。免疫荧光试验可用以检查粪便中脱落的绒毛上皮细胞中的及绒毛上皮切片中的轮状病毒及冠状病毒。有人曾对犊牛轮状病毒感染的一些诊断方法作比较。粪便抹片的免疫荧光染色法与免疫电镜观察或细胞培养免疫荧光试验不相上下,所获结果皆相同。粪便抹片的免疫荧光染色法对诊断实验室似乎较为实用,可在数小时内得出结果且不需要电子显微镜。粪便样品(30 g)应尽量在腹泻发作后立即采集,并在低温或冻结状态下送往实验室。应采集数段小肠和大肠的肠粘膜样品,低温或冻结送检以检查病毒。

5 尸体剖检

有人对不给初乳的新生犊牛由轮状病毒及冠状病毒所致实验性腹泻的病理学作了描述。肉眼观察,病变并不明显,表现为脱水、肠道积液、皱胃膨胀。显微镜下病变包括绒毛的长度变短,原来高大的柱状绒毛上皮细胞被立方细胞及鳞状细胞所代替[3]。轮状病毒所产生的病变主要在小肠,而这种类冠状病毒因子还在大肠产生病变。犊牛急性腹泻的田间病例的病变较为严重,在这些病例中既可以分离出多种病毒,也可分离出肠道或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诊断新生犊牛急性腹泻的病因,只依靠临床资料往往难以确定。犊牛所有常见的肠道致病菌及肠道致病性病毒,都可以引起大量水样腹泻及进行性脱水并经数日即死亡。遇到爆發腹泻时,应详细检查其流行病学上可能的诸多因素,采集犊牛的适当样品送往实验室。肠道沙门氏菌病及B型及C型产气荚膜杆菌所伴发的腹泻皆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这些特征可为诊断提供一些线索。

6 防治

新生犊牛病毒性腹泻的疗法与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基本上相同。液体疗法是必要的,停止哺乳24 h是有益的,如细菌并发症明显,可给予抗生素。因为病犊必然是该病毒的大量排毒者,因此应迁出产犊场地,且应与易感性高的新生犊牛(大至3周龄)隔离。由于缺乏循环抗体以提供保护,且因含有轮状病毒抗体的初乳也只能供给短期的保护,因此即使是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下也难以防制本病。据观察,受染的犊牛可以大量排出病毒数周,因此认为其防制有赖于对犊牛所处环境的管理以及用自然感染或预防接种的方法使肠道迅速出现局部免疫。这并不否认给犊牛喂以适量的初乳以获得高浓度的血清免疫球蛋白的重要性。对犊牛在产后立即口腹一种改良的活病毒疫苗,效果良好。使用过这种疫苗后,曾有人对牛群在接种前后腹泻的发生率进行过比较,在对犊牛预防接种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显然要比在接种前的对照期间的低。在犊牛易感期间,饲喂以含有轮状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初乳则可提供保护,但此法并不适用于有很多犊牛发病的地方。

7 结束语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新生犊牛腹泻类呼肠孤病毒或轮状病毒引起,该病毒分布于全世界,已经从腹泻的犊牛中分离得到。这种病毒的抵抗力强,在60 ℃可存活30 min,在干燥的粪便中可存活很多年。在舍饲的场地喂养大量的犊牛时,本病常呈爆发型发生。在日常养殖中,养殖户应做好该病的预防及治疗工作,掌握该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有效降低该病的死亡率,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丽荣,董永军,梁美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病原学与诊治[J].安徽农业科学,2005(12):2 348-2 349.

[2] 邵军,张拥军.犊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J].中国兽医杂志,2016,52(5):57-58.

[3] 程树怀.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治[J].湖北畜牧兽医,2017,38(5):29-30.

作者简介:李璐(1981-),女,河北昌黎人,硕士,高级兽医师,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猜你喜欢

轮状病毒腹泻犊牛
怎么给初生犊牛补充营养
宝宝拉肚子需警惕轮状病毒
小型牛场在犊牛饲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宝宝拉肚子 警惕轮状病毒
犊牛传染性腹泻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儿童秋冬季应注意防轮状病毒感染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
舒肝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8例疗效观察
肠炎宁颗粒治疗小儿肠炎疾病的可行性分析
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