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教育背景下,劳动教育与数学课堂的融合思考

2021-06-25邹观应

下一代 2021年3期
关键词:融合教育劳动教育数学课堂

邹观应

摘  要:融合教育背景下,课程融合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将劳动教育与数学课堂相融合,拓宽数学课堂的宽度,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劳动教育知识,使特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本文就以劳动教育与数学课堂的融合这个问题而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融合教育;劳动教育;数学课堂;融合;策略

引言

融合教育是指特殊学生融入正常学生的班级、学校、社区环境,参加学习和社会活动,或在特殊学校引入健全学生和社会志愿者,通过开展以融合为目的的行为活动。发展融合教育是现代特殊教育发展的主要潮流,让特殊学生融入正常学生的班级、学校,参与学习、生活,是对特殊学生安置方式的界定,需要政策和社会资源等多方面的支持,这对特殊学生本身的素质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劳动素养作为特殊孩子走上社会,融入社会的必备素养,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发展和提升是特教教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落实文化课程的教学,同时还要关注劳动素质的发展,以此提升特殊孩子的劳动意识和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劳动教育融入数学课堂的意义

劳动教育指的是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将劳动教育渗入到课堂教学中,以便于特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态度,并且不断的培养特殊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同时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让特殊学生明白劳动教育对于他们的重要性,以此来引导特殊学生发扬劳动精神,使得特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对于残障学生来说,由于其听力、视力或其他方面的障碍,其生存相较于普通孩子有更多的困难和不易,因而劳动教育在其教育生涯显得尤为重要,劳动教育的实施与开展是残障孩子自食其力走上主流社会,融入社会大集体中不可少的保障。

二、数学课堂与劳动教育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传统化

很多的教师在展开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没有让特殊学生认清自己的定位,而教师也没有合理的安排教学方案。比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特殊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也只会给学生传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而不会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导致特殊学生觉得数学这门课程是比较难学的,久而久之也无法提升特殊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教师不注重将劳动教育与数学课堂相融合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使得教师们只注重特殊学生的文化成绩,因而忽略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当前学校劳动教育存在畸变为技艺学习、休闲娱乐、惩罚手段等现象和问题,教师在展开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不会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只会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传授知识,没有重视劳动教育对于特殊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也使得特殊学生只注重自己的文化成绩,因而忽略了劳动教育对他们的影响。

三、劳动教育与数学课堂相融合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将劳动教育渗入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展开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创新和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劳动教育对于特殊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劳动教育渗入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中,以此来不断的提升特殊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特殊学生的劳动素养。比如教师在讲到《多姿多彩的图形》这节内容的时候,可以给特殊学生讲一下我国古代人民所建设的一些建筑,以此来开拓他们的视野,让他们了解我国古人的智慧,感悟劳动创造美的思想,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明白劳动教育对于他们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教师也要不断的和学生进行互动,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孩子们重视数学这门课程,进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数学成绩和劳动素养[1]。

(二)充分利用数学文化渗透劳動教育

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劳动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推动我国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不断的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对此教师在展开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数学文化来渗透劳动教育,以便于特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的开发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在讲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节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搜集与这节内容相关的资料,并且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也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智慧,以及他们的爱国情怀,并感受劳动形成知识文化的过程。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也可以不断的培养特殊孩子的劳动素养,提升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联系生活实际渗透劳动教育

数学教材中的很多知识内容都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展开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以此来不断的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在讲到《正多边形和圆》这节内容的时候,可以渗入劳动教育内容,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我国在建筑房屋时所采取的是哪种图形?该图形有何好处?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几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进行思考并且回答问题,等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孩子们模拟劳动行为进行探究学习。这样的话,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快的掌握该节的知识内容,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使得他们热爱劳动[2]。

结束语:教师在展开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劳动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合理的设置课程,使得特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明白劳动教育的作用。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与特殊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或是利用数学文化来渗透劳动教育等,以便于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热爱劳动,并且不断的培养自己的劳动素养。这样的话,不仅可以不断的提升数学成绩,同时也可以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娟,孟霞,初中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应用探讨[J].中国教师,2018(24):33-34.

[2]高涵.各地加强中初中数学劳动教育经验摘登[J].辽宁教育,2017(22):9-12.

[3]章振乐.基于新劳动教育理念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设计与实施[J].教学月刊初中版(综合),2018(04):57-60.

猜你喜欢

融合教育劳动教育数学课堂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