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字的结构
2021-06-25侯光洋
侯光洋
摘 要:汉字的结构,应当从造字源头上去找标准。结构的命名,就是以该字的第一个层次的划分为标准的。除了象形字和指事字是独体字外,会意字和形声字一般是由两部分(义符、声符)组成的,这两部分的关系是上下关系,就是上下结构;是左右关系,就是左右关系;是包围关系,就是包围结构;是半包围关系,就是半包围结构。所以,汉字中没有左中右和上中下这样结构的字。
关键词: 字源;结构;误区;传承;中小学;识字法
一、汉字的结构,可以从造字(字源)上来划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类(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也可以从形体结构上来划分为:左右、上下、包围、半包围和独体五种字型。
二、把字源和形体结构两方面结合起来,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从以上表格,我们可以看出,象形字和指事字主要是独体字;会意字和形声字主要是左右、上下、包围和半包围四种结构。也有个别是例外的、特殊的。
三、字形结构的划分,除了结合字源,还要注意划分的层次性。结构的命名,就是以该字的第一个层次的划分为标准的。除了象形字和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一般是由两部分组成的,这两部分的关系是上下关系,就是上下结构;是左右关系,就是左右关系;是包围关系,就是包围结构;是半包围关系,就是半包围结构。所以,汉字中没有左中右和上中下这样结构的字。在汉字结构问题上,我们不能做表面文章。
例如:薏,“艹”加“意”,上下结构。其中,下面的“意”字,又是上下结构,但这是第二个层次的划分。滩,“氵”加“难”,左右结构。其中,右边的“难”,又是左右结构,古代为“堇”加“隹”,右形左声,本义:支翅鸟。但这是第二个层次的划分。难字的右边“隹”,是从古代象形字演变而来,属于独体字,虽然看上去是左右结构,但我们不宜再划分。
四、汉字结构划分的误区
1、所谓的左中右型字,是把左右结构的字看成了左中右三个部分;上中下型字,是把上下结构的字看成了上中下三个部分。这是从表面上、直观上来划分的,是一种懒惰的方法,图省事的方法。它分裂了字的来源,割裂了汉字音形义的有机统一,错误是相当严重的。非常遗憾的是,现行的中小学教材中,大量地充斥着这样的划分方法,可见我们的文化堕落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没人来管)。
2、误把左右结构认作左中右结构的字
有人把以下字看作是左中右结构的字:难谢树御做脚溅嗷滁渐微例溯瀚漱锻隧潴锄溆游傲嗷捌溅胤做狱激淑湘浏辩鞭喇
究其实,“难”是“又”加“隹”, “谢”是“讠”加“射”, “溅”是“氵”加“贱”, “例”是“亻”加“列”, “淑”是“氵”加“叔”, “难”是“又”加“隹”, “难”是“又”加“隹”,
如果把“难”看作左中右结构,那么,“滩”怎么看呢?只能是“左中右右”或“左中中右”或“左左中右”,那就真成了姜太公的坐骑——“四不像”。
3、误把上下结构认作上中下结构的字
有人把以下字看作是上中下结构的字:意高蒿章苦等墨茶举餐克草率篮蕉慧赢爱蒸黄亨常亮鼻慧翼冀鲁掌窝赢愈惫算墓幕募慕喜蓑
其实,“意”是“音”加“心”, “常”是党字头加“巾”, “鼻”是鼻字头加“丌”, “篮”是“竹”加“监”, “惫”是“备”加“心”, “墓”是“莫”加“土”, “慕”是“莫”加“心”。曼是“ (冒)”加“又”,从又冒声。蔓是艹加曼,人艹曼声。赢,会意。从贝,从赢,赢(yíng)省声。贝,古货币,与财富买卖有关。本义:有余。羸,形声,从羊。本义:瘦弱。嬴,古同“赢”,获胜。蠃,形声。从虫,累声。本义:凡软体动物腹足类,被有旋线的硬壳都叫螺,种类繁多;螺髻的简称;螺子黛的省称。喜,会意。字从口,从壴(zhù),壴亦声。“壴”意为“乐队”。“口”指“欢声”。“口”与“壴”联合起来表示“啦啦队”。本义:啦啦队发出欢呼声。引申义:快乐;高兴。
如果把曼看作上下结构,那么蔓字岂不成了“上中下下”或“上中中下”或“上上中下”结构?薏字岂不成了“上中下下”或“上中中下”或“上上中下”结构?藁字岂不成了“上中中下”结构?
4、误把包围结构认作上中下结构的字
莫葬褒哀衷衰
莫,会意字,意为“日落草中”。结构为“日字嵌入草中”,为包围结构。哀,形声字,从口衣声;结构为“口嵌衣中”。葬,小篆字形。从“死”,在“茻”(mǎng)中,“一”其中,所以荐之。
5、误把包围结构认作左中右结构的字
衍街衙衔班斑辨辫辩瓣弼粥
衍街衙衔四字,都是形声字,都是把中间的“氵圭吾钅”嵌入了“行”中。街,从行圭声……。班斑二字,班,会意。从玨,从刀;斑,形声。本作“班”,从文,辡( biàn)声。本义:杂色的花纹或斑点),类同于辨辫辩瓣四字。弼,解释:辅也。重也。从弜?声。弻或如此。?,并古文弻。房密切〖注〗徐锴曰:“?,舌也,非声。舌柔而弜刚,以柔从刚,辅弻之意。”粥,会意。从米,从二弓。“米”指米粒,“弓”意为“张开”、“扯大”。“米”与“二弓”联合起来表示“把米粒从左右两边同时扯大”。本义:用火和水把米粒体积增加到最大时候的米饭。
6、品字型字实为上下结构
品字型结构,从造字角度看,实际上是上下结构。如:品磊森淼鑫焱等。品是上边的 加下面的 ,而不是 。 才是左中右结构,但汉字中沒有这样结构的字;不仅如此,汉字中也没有 这样结构的字,这样的字才是上中下结构。究其实,就是因为,汉字是通过形意和声音两个方面来造字(形声)的,因为不用三个方面来造字,所以没有上中下或左中右结构的字。
五、汉字结构从古到今的变化。由于古今变化大,现在的独体字,从结构上不宜再细分。如首:shou,从巛从自。“巛”象“髪”,谓之鬊。象发形也。再如“我”字,秦汉以前作“ ”,是会意字,合体字(半包围)结构。发展到今天,两部分构件有了交叉,成了独体字。“及”字也是这种情形。
现行汉字中,有一部分左右结构的字是由古代的上下结构的字演变而来的:像“峯”字,现在变成了“峰”。结构变了,但部件没有变;像“嶺”字,现在变成了“岭”。结构变了,部件也有所变化;像“驚”字,现在变成了“惊”。结构变了,声旁和形旁也变了(拓展——“驚”字是从何时变成“惊”的呢?)。也有一部分上下结构的字是由古代的左右结构的字演变而来的:如“崕”,现在变成了“崖”。汉字结构的奇妙变化实在不少,值得我们深加探索。
我听过一节语文优质课,讲的是《乌鸦喝水》。整体来说,这节课还是不错的,但在识字环节,有同学采用“加一加”的方法,说“找”字加一撇,就是“我”。讲课老师未予以说明不宜这样做的理由,就是没有认识到“找”和“我”的结构不同。“找”加一撇,就是“我”吗?
六、分析声旁时必须注意的现象——省声现象
省声现象,指汉字形声字的声符为某字的省略或简略。省声的说法出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许慎分析文字结构, 凡形声字的声旁很明显的都注为“从某某声”。例如郊,“从邑交声”;超,“从走召声”。但是有些字的声旁的笔画并不完备,许慎根据当时的字音推断某声旁是某一个字之省略,注出“从某某省声”。如:
鬲部融,从鬲,虫省声。生部产,从生,彦省声。夕部夜,从夕,亦省声。火部炭,从火,岸省声。火部炊,从火,吹省声。夭部奔,从夭,贲省声。疒部疫,从疒,役省声。鹿部麇,从鹿,囷省声。玉部琁,从玉,旋省声。
这里有的字的声旁在小篆以前确实有不省略的写法,如旬从匀、夜从亦,都见于金文;产从彦,见于玺印;融从虫、麇从囷为籀文,见于《说文》。不过大部分不见于秦以前的文字。许慎所推定为某字之省的也未必都对,如“奔”字金文从夭,下从歮,歮象人奔跑的足迹,是一个会意字。歮后来写为芔,《说文》 误以为是形声字,所以说“贲省声”, 实际与古不合。虽然如此,《说文》对声旁的判定绝大部分是对的,开拓之功,足可彪柄千秋。
结束语:我们把汉字的结构问题提出来,就是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到从源头上,从本质上,将正确的“汉字观”教给孩子,使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在历史的长河中,汉字也像其他事物一样,发生了巨大的沿革和变化。比如语音的变化,使我们后人,在很多情况下,难以理解汉字读音与其声旁的关系。所以,我们不能从“想当然”的角度,去推测汉字的发音。形旁与含义的关系,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1]《說文解字》,许慎著,齐鲁书社
[2]《古代汉语》,王力著,商务印书馆
[3]《古汉语常用字形义探源》,鲁清著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