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鸟儿共进早餐

2021-06-25张海华编辑田宗伟

中国三峡 2021年2期
关键词:太阳鸟伯劳雄鸟

◎ 文、 图| 张海华 编辑 |田宗伟

大家或许会问:纳板河是条什么河?它在哪里?

是的,对大多数人来说,纳板河是个非常陌生的名字。但大家一定都知道西双版纳与澜沧江,而纳板河正是版纳境内澜沧江的一条重要支流。

西双版纳州下辖景洪市、勐腊县与勐海县3个县市,虽说版纳属于国内观鸟的热点区域,但大家主要去的是景洪市与勐腊县,因为那里有野象谷、中科院热带植物园、望天树景区等成熟“鸟点”,而专程到勐海观鸟的人极少,甚至可以说近乎是一片空白。

去勐海之前,我在网上搜了搜属于勐海的观鸟攻略,谈得上实用的,只有关于纳板河保护区的一篇,此攻略记录了2012年12月来此观鸟的收获。虽说只有一篇,但文中记录的热带鸟类已让我心动不已:蓝喉拟啄木鸟、蓝须夜蜂虎、红原鸡、纹背捕蛛鸟、太阳鸟等。

于是,一次充满好奇、激动、有趣,也有一点点冒险的神奇之旅,就此缓缓拉开了序幕。而这个序幕,又始于一顿难忘的早餐。

黄腰太阳鸟(雄)

西双版纳州地图 制图/李浩

纳板河外围,难忘的早餐

纳板河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按小流域生物圈保护理念规划建设的自然保护区,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区域内最高海拔与最低海拔分别为2304米和539米。就行政区域而言,由西向东,保护区地跨勐海县的勐宋乡、勐往乡和景洪市的嘎洒镇。整个保护区内设有4个管理站,而我的目的地是过门山管理站,我要在该管理站附近观鸟、拍鸟。

2019年12月14日,夜宿勐海县勐往乡的南果河村。这个村正处于纳板河保护区的北界。次日晨,陪同我的县里的冯老师带我到他朋友家吃早饭。这位朋友的家所处的地势较高,门口是个平台,堆了很多金黄的玉米(当地人叫苞谷)。我把装着长焦镜头的相机搁在苞谷上。十余米外是一棵高大的乔木,站在平台上,几可平视树冠。树冠上还有不少黄白色的花,甚大,花瓣皱皱的,不过似乎已处于花期的末尾,盛开着的很少。朋友端来两大碗热腾腾香气扑鼻的米线,我们便坐在平台上吃。

米线超好吃,特别开胃的那种。不过,我还是一直注意着大树上的花,心中暗想,要是有鸟儿来吃花蜜该多好!于是,一边端着碗大口吃米线,眼睛却不时瞟一下大树。忽然,一只纤小的鸟儿飞来,停在树叶下的阴影里,背朝着我。我赶紧拿起相机对焦,呦,尽管看不清羽色,但它那特别长、末端如针的尾巴,还有细而弯的长嘴,已经明确告诉我,是一只某种太阳鸟的雄鸟!我赶紧调整曝光拍了下来,发现其背部与后颈为深红,与我在浙江见过的叉尾太阳鸟截然不同。可惜,两三秒钟后,它就飞走了。

黑胸太阳鸟(雌)

黄绿鹎

灰胸山鹪莺

我又是兴奋又是遗憾,再也没心思好好吃米线。冯老师和他朋友安慰我说,别急,它应该还会来的。果然,没多久,又有一只鸟儿飞来,停在花朵旁。我再次放下米线,端起相机。镜头里出现一只灰绿色的小鸟,也有着细长而弯的嘴。显然,这也是一种太阳鸟,但从它朴素的羽色来看,可以确定是雌鸟。当时,我想当然地认为,这只雌鸟和此前出现的太阳鸟雄鸟为同一种。我稍觉遗憾,嘟囔着说:“快,快把你男朋友叫来一起吃花蜜!”冯老师他们听着都笑了。

不久,伴随着尖锐的鸣叫声,刚出现过的那种雄鸟又来了。我注意到它并不是将嘴直接探入花冠深处获取花蜜,而是选择在花的外围,将弯而尖的嘴直接“刺”入花瓣的底部,估计这样更容易吃到花蜜吧。在温暖而清澈的阳光里,美丽的太阳鸟也在享受大自然赐予的早餐。雄鸟的额头呈墨绿色,在阳光下闪现着金属光泽,它的脸颊下还有两条深色的髭纹,在特定的角度下会呈现紫色。就这样,鸟儿来了又飞走,飞走又飞回;我也是不停放下饭碗拿起相机,再放下相机拿起饭碗,折腾了好几次,才终于把米线吃完,照片也拍得比较满意了。

当晚翻鸟类图鉴查明,所拍到的雄鸟是黄腰太阳鸟。不过,在它停歇的时候,并不容易观察到黄色的腰部。在一张起飞的雌鸟的照片上,我倒是看到了“黄腰”,然而,大大出乎我意料的是,这只鸟竟然并不是黄腰太阳鸟的雌鸟,而是黑胸太阳鸟的雌鸟!因为黄腰太阳鸟只有雄鸟才有“黄腰”,雌鸟的腰部为绿色;倒是黑胸太阳鸟不管雄鸟还是雌鸟,都有“黄腰”。

黑冠黄鹎

这棵受鸟儿青睐的大树,村民称其为“喇叭花树”,我想大概是以其花朵形似喇叭而得名。回宁波后一查,原来是一种猫尾树,其花期在深秋至初冬,果期在次年四五月间,长达几十厘米的蒴果呈圆柱形,密布黄褐色的毛悬于枝上,酷似猫尾。

初入保护区,随处见奇鸟

早餐后冯老师开车,我们前往过门山管理站。这个管理站位于勐宋乡的糯有村,离南果河村不远。车往山顶方向行驶,没多远,路两边就是茂密的森林。我们放慢车速,倾听鸟语,后来在一处地方索性靠边停车。但见左边的树丛里,鸟影晃动,我蹑手蹑脚靠近,举起相机。虽是逆光,但在镜头合焦的一瞬间,一只嘴巴长而弯的鸟儿还是清晰地呈现在了取景器里。这家伙的背部羽毛为黄绿色,胸腹部密布黑色纵纹。哈哈,我认识它,传说中的纹背捕蛛鸟终于被我拍到了。跟黄腰太阳鸟一样,它也是属于太阳鸟科的鸟类,除了吃花蜜、果实,也善于捕食昆虫、蜘蛛之类,故名捕蛛鸟。

纹背捕蛛鸟的附近,一只头部灰色,有冠羽,身体黄绿的鹎(bēi)跳了出来,殊不怕人,是个好模特。其眼先(鸟类眼睛到喙部的位置)为黑色,眼先之上则有一条浅黄色的斑纹。特征很清楚,这是一只黄绿鹎。热带地区多鹎类,后来我又遇到了很多种。

继续前行,我还在车的后座张望着找鸟呢,忽听冯老师喊了一声:到了!下车一看,路边就是一个小院落,屋前的水泥空地上,有一个棚架,上面开满了艳红的三角梅(即叶子花),映衬着碧蓝的天,显得尤为热烈。保护站的马大哥等人热情接待了我们,寒暄过后,马大哥转身进厨房为我们准备午饭,我闲不住,趁还有点空当,赶紧去旁边转转。一出保护站,就见到一条比较宽的下坡道一直向远处的群山延伸。根据事先找到的观鸟攻略,这条下坡道将直抵澜沧江畔。由于这里属于纳板河保护区的核心区(或缓冲区),故坡道的路口处有横杆拦着,禁止无关车辆与人员出入。

过门山管理站附近的纳板何上游

我刚进入这条下坡道三四十米,就发现周边有好多鸟。有一只伯劳站在一棵小树的顶上,粗粗一看,它长得像小型的棕背伯劳,但我一望而知它显然不是国内分布广泛的棕背伯劳,而是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的栗背伯劳。华东地区常见的棕背伯劳亚种,有着像佐罗一样的黑色的“眼罩”,而栗背伯劳不戴“眼罩”,而是戴着一个黑色的头盔。两种伯劳的“气质”也不一样,棕背伯劳个子大,显得威猛;栗背伯劳则是小巧灵活型,我亲眼看它飞扑而下,逮住了一只绿色的蝗虫。

路边的玉米地里,还有一群非常小的鸟儿在觅食,它们攀着几株长满草籽的草拼命啄食,似乎在寻找隐藏在那里的小虫。当晚翻书查明,这是一群灰胸山鹪(jiāo)莺,体长约12厘米,比麻雀还小。一旁的大树上,两只红耳鹎傲立于顶端的枯枝看风景;具有怒发冲冠式“发型”的黑冠黄鹎在枝桠间嬉闹。在勐海,红耳鹎、黑冠黄鹎与同样常见的白喉红臀鹎,共享一个俗名——“黑头公”,因它们的头部都偏黑色。

猜你喜欢

太阳鸟伯劳雄鸟
考研培训机构的“保过”诱惑
太阳鸟飞起的地方
伯劳的领地
我与棕背伯劳的故事
为什么一般情况下雄鸟比雌鸟更美丽?
勤劳勇敢的伯劳
流苏鹬 安能辨我是雄雌
宜章发现太阳鸟
为什么雄鸟通常比雌鸟美
舍生取义的太阳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