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下临海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
——以“身边的海产品”课程为例
2021-06-25杨晓霜
杨晓霜 白 云
(广东省深圳科学高中 广东深圳 518129)
1 课程开发的情境分析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生物学学科素养的培养应贯穿于教材编写、课程教学及考试评价中。校本课程具备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的需求,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等特点,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的重要方式。
临海地区的海洋水产资源丰富,但是大部分高中生并未对海洋水产资源的背景知识有过系统学习,已形成的知识链条不完整,无法科学地指导生活、实践。因此,笔者以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宏观目标,以“临海地区海洋水产资源”为素材开发“身边的海产品”校本课程,带领学生了解、认识并辨别常见的海洋经济生物,让学生对海产品形成感性体验和理性认知。
2 课程的目标设计
①通过学习常见的海洋经济生物的结构及生活习性,归纳出海洋经济生物的分类特点,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②能够利用生物进化与适应的生命观念,阐明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适应的普遍性。
③利用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制定合理食用海产品的膳食方案、辨别关于海产品的伪科学及向社会传达正确的生物学知识。
④通过制作海洋鱼类检索表及鱼类标本、分析海产品中的营养成分等科学实践活动,掌握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获取科学探究的能力。
⑤通过探讨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生物的关系,提出海洋水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建议,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
3 课程的内容安排
单元整体教学有助于教师摆脱传统教学设计的机械主义、科学主义、功利主义倾向,在改变教师过分关注知识点的倾向,拓展其教学视野,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时,能有效帮助学生建构系统化、结构化的生物学概念体系,提升学生运用生物概念(观念)解释和解决复杂情境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因此,本课程内容以5个主题进行单元设计,让学生对主题内容进行系统化学习,避免教学内容碎片化及学生的知识割裂。
3.1 主题一:海洋鱼类的探秘之旅
课题1“观察并认识海洋经济鱼类的外形结构”(1课时):观察外形并辨认性别,了解口形及食性之间的关系、鱼鳍与体态之间的关系,讨论外形结构与适应性之间的关系。
课题2“观察并认识海洋经济鱼类的内部结构”(1课时):解剖腹腔和头部,认识各种内部器官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课题3“制作鱼类固定标本”(1课时)。
课题4“认识菜市场海洋经济鱼类”(2课时):分小组前往菜市场进行实践,以相片的形式记录常见的海洋经济鱼类;通过查阅资料,熟悉不同鱼类的学名、别名及特征。
课题5“学习使用并制作海洋鱼类检索表”(1课时):学会使用海洋检索表并制作菜市场海洋经济鱼类检索表。
3.2 主题二:傻傻分不清楚的“虾兵蟹将”
课题6“观察并解剖海洋经济虾类”(1课时):观察头胸部、腹部、副性征,解剖头胸部与腹部,认识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
课题7“观察并解剖海洋经济蟹类”(1课时):观察头胸部、腹部、附肢,解剖并认识内部结构,学会鉴定海洋经济蟹类的性别。
课题8“认识菜市场海洋经济虾类和蟹类”(2课时):分小组前往菜市场进行实践,以相片的形式记录常见的海洋经济虾类和蟹类;通过查阅资料,熟悉不同虾类和蟹类的学名、别名及特征。
课题9“认识‘虾头’与‘蟹膏’”(1课时):分析“虾头”与“蟹膏”中的器官组成及营养成分,小组讨论两者作为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撰写科学小论文。
3.3 主题三:让人迷惑的鱿鱼、章鱼和乌贼
课题10“解剖并认识乌贼”(1课时):观察乌贼的头部、足部、躯干部,解剖并观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海螵鞘。
课题11“辨认鱿鱼、章鱼和乌贼”(1课时):从外形与内部结构等方面对三者进行比较辨认,观看纪录片《终极指南系列之八爪章鱼》。
3.4 主题四:蛤蚶蛏蚝蚬,一课全搞定
课题12“蛤蚶蛏蚝蚬,一课全搞定”(1课时):分别观察文蛤、毛蚶、竹蛏、牡蛎、沙蚬的外部形态及内部解剖结构,了解所观察生物对应的别名,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海洋污染对牡蛎生存环境的影响;以“海洋环境与海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撰写小论文。
3.5 主题五:吃海产品的那些事儿
课题13“海产品中的营养学”(1课时):掌握常见海产品的营养物质,制定主题为“不同类人群的专属海鲜套餐”的膳食方案,并进行展示汇报。
课题14“海产品的‘智商税’”(1课时):分析鲍鱼、海参、鱼翅的营养成分;了解相关商品的市场行情及对应生物的生存状态,并对“为何补品营销骗局会大行其道”现象进行讨论。
课题15“鱼汤真的很‘补’吗?——探究鱼与鱼汤中蛋白质的含量”(2课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及撰写实验报告。
课题16“虾皮是‘补钙圣品’吗?——探究虾皮、牛奶、保健品中钙离子的含量”(2课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及撰写实验报告,制定“高中生如何补充钙元素”的膳食方案,进行期末考核汇报。
4 课程的实施建议
“身边的海产品”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每周1课时,共18个课时。课程类型包括实验课、活动课、讲授课、汇报课。
4.1 讲授课、实验课课型实施建议
围绕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核心问题以驱动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思维探究活动、实验探究活动,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构建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等生命观念,培养科学探究等生物学科科学素养。
4.2 活动课课型实施建议
教师需提前一天前往菜市场了解情况,根据菜市场售卖的海洋经济生物,灵活调整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的任务。学生需提前分组、确定好任务分工、准备好活动课所需的物品,以保证课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4.3 汇报课课型实施建议
学生需提前分组、确定好任务分工。上课前,教师需对学生的汇报内容进行检查,并指导小组全体成员对汇报内容进行修改,确保汇报内容的准确性。同时,课程实施不必拘泥于固定的内容,可根据临海地区季节的特点、有关海洋水产资源的社会热点议题等进行灵活调整,以满足学生兴趣的需求。例如,根据“三文鱼和虹鳟鱼的争议”这一社会热点议题,设计以“鉴定真假挪威三文鱼”主题的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与生活。
5 课程的评价方法
评价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生物学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本课程的评价方法分为课堂行为观察、理论评价、操作评价3个部分,分别从教师评价、学生自评2个方面开展。课堂行为观察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与探究、思考的过程等,占期末总成绩的20%;理论评价主要以阶段性纸笔测验、实验报告、实验设计、小论文等内容为主,占期末总成绩的40%;操作评价考查实验操作的规范及熟练程度,占期末总成绩的40%。
教师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将学科核心素养的4个维度分成4个水平层次,制成量化表作为评价的依据。将量化表装入每个学生档案袋,结合阶段性纸笔测验成绩做最终评定。“探究虾皮、牛奶、保健品中钙离子的含量”一课量化评价表见表1。
表1 “探究虾皮、牛奶、保健品中钙离子的含量”量化评价表
6 结语
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制定的课时教学目标,以生活、生产实际问题为导向设计课时内容,开展注重思维培养、科学本质教育的实践活动,将学生评价落实到位,才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