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降躁激活社会流动性
2021-06-24
平台经济很大程度上是流量经济,流量经济时代人们无可避免会人为制造一些概念泡沫以吸引流量。再加上样本偏差,以及众声喧哗中越极端的观点越能吸引眼球制造流量,而沉默的大多数却往往处于失声状况,在如此多方合力之下,会给人一种越是泡沫化概念越能反映社情民意的错觉。事实上,“鸡娃”“内卷”“躺平”等等甚嚣尘上的流行热词不同程度上来讲都有某种哗众取宠之感——“鸡娃”需要很多资源的投入,职场“内卷”好过失业和不饱和不稳定就业,敢于和能够“躺平”更是需要拥有诸多前提条件。相对于这些人群,更大多数的人们往往选择继续默默奋斗。
当然,在不跟随概念泡沫隨波逐流起哄架秧子的前提下,认真检视那些一时爆红的概念背后的社会情绪及其折射的社会现实,并加以切实应对,还是很有必要的,而不能一概斥之为矫情,并急于将其压服。虽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物”,今时今日出现在中国的种种思潮和现象,在那些现代化的先行者身上也都不同程度不同规模地出现过,甚至一些标签也有异曲同工之感,比如“低欲望社会”“倦怠社会”“下流社会”“过劳族”等,而其背后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大格局的变迁也有类似之处,比如狂飙突进的高增长及其带来的普惠式国民福祉提升告一段落,科技创新进入平台期令科技新贵组团出现的盛况不再,经济进入服务业为主的阶段令收入分配差距加大,以及资产价格泡沫放大人群和代际矛盾等,考虑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我们理应更好地应对上述思潮和现象。
首先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更为多元包容的社会价值体系,尤其对成功的定义要有更为立体丰富并顾及国情的标准,提倡劳动光荣和尽力而平凡的人生可期,力忌极端化和浮躁心理,避免要么人人趋之若鹜争当互联网新贵和抖音网红冀图一夜暴富,要么高调宣示集体躺平以消极懈怠为荣。一个正常健康的社会需要各种人群,需要积极奋进者,需要默默奋斗者,也不排斥遵纪守法遵守公序良俗基础上的清静无为者,在成功学的心灵鸡汤和顾影自怜的厌世迷魂汤之间有着广阔的空间供人们展现。
当前中国进入高质量中速发展阶段,过去人们习见的增长动力和发展机遇渐成历史,向上的流动性出现阶段性瓶颈,阶层固化初现端倪,一线城市的工作生活成本以及必然相伴而生的竞争压力长期居高不下,三四线城市和县域及乡镇又因各方面原因导致的机遇尚不充足,难以有效发挥分流作用,这些必然都会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构成不同的压力,不独年轻人如此。重要的是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把握自己的命运过好自己的人生,而不要在利欲熏心一心要出人头地与愤世嫉俗靠躺平显示特立独行之间迷失本心丧失自我。
当前更为重要的是各方协力激活社会流动性,通过进一步的科技创新、资产价格去泡沫化和存量资产的盘活及更公平地配置,进一步打开年轻人的上升空间,通过大力推进内循环为年轻人提供更多更丰富更有意义更能带来成就感的就业机会和发展领域。向上的流动性应该有着丰富的内涵,应该更多聚焦于自身更大的成长空间,更丰富的职业发展前景,和为国家社会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而非仅仅汲汲于所谓阶层的跃迁、财富的聚集和社会地位的提升,甚至窄化为在一线城市买房置地娶妻生子光宗耀祖。在内循环为主的大背景下,年轻人应该勇于投身到广阔天地中去建功立业,为市场化程度不高、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进行资源技术的导流和市场的对接,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个人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的双丰收。
就国家和政府而言,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平抑高房价,推出更多保障性租赁住房,提升科教文卫等领域公共资源的供给水平和覆盖力度,更有效缓解人们的焦虑感,更有效化解人群和代际矛盾,更有效为年轻人减负降躁,还有很多文章可做,还有不少政策可以优化推出。这些举措本身也能拉抬经济增长,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更有利于激活社会流动性,从而更有利于“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