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安思危:我们党成功的重要经验和保证

2021-06-24宫玉涛

人民论坛 2021年16期
关键词:领导干部

宫玉涛

【摘要】居安思危是我们党的战略思维,是治党治国中必须始终坚持的重大原则。居安思危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思维和原则,我们党在百年发展史上曾在积极主动地化解危机中做到了居安思危,这是重要历史经验。新时代我国面临着更加复杂、严峻的风险挑战,居安思危是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重要保障,也是新时代各级领导干部应具备的重要能力,是对领导干部能力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中国共產党 居安思危 领导干部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高度重视并始终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对自身百年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彰显着我们党长期以来对内外环境的深刻把握,也是我们党成功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重要保证。越是前景光明,越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这关系到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居安思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思维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居安思危正是一种体现着忧患意识的战略思维,彰显着我们党的战略远见和战略定力。环境决定战略思维,我们党是一个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立百年来所处的内外环境促使我们党长期保持着忧患意识,逐步形成了居安思危的战略思维。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强调并重视居安思危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坚持的战略思维,毛泽东等领导人也在不同历史时期反复强调居安思危的重要性。1945年7月,在日本帝国主义败局已定,全党和全国人民洋溢着抗战胜利的喜悦时,毛泽东同志却看透了国民党顽固的反共立场及其随时发动内战的可能性。为此,毛泽东同志提醒全体共产党人要保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做好应对各项困难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即使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毛泽东同志对国民党随时发动内战的可能性也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并提醒全体共产党人要做好应对敌人采取敌对行动的准备。正是这种居安思危意识,让中国共产党人在内战突然爆发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从容应对。胜利的前夜最容易放松警惕、麻痹大意,而此时的居安思危,更加彰显了共产党领导人的战略远见。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在与国民党的军事较量中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掌握全国政权已成定局的时刻,毛泽东同志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接着又提出了“进京赶考”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强烈的居安思危意识。

改革开放后,在我国应对危机的能力大大提升的背景下,我们党仍然反复强调要保持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我们不熟悉的、预想不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做到居安思危。江泽民同志提醒全党,任何时候都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胡锦涛同志要求全党要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告诫全党必须做到居安思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多个场合强调居安思危的重要性,要求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在盛世之下更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

总之,我们党的历任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保持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的重要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使命感、危机感,充分表明居安思危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思维的重要地位,也是我们党应长期坚持并继续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思想上重视了,就容易在实践中取得成就。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正是做到了居安思危,我们党才成功带领全国人民跨过一道道坎,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在积极主动地化解危机中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的成功经验

居安思危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思维,而是通过不断化解危机以求持续安全的战略思维。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化解危机中前进的。回顾我们党的百年发展史,在不同时期经历过各种危机,我们党领导人民迎难而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预判危机、分析危机、化解危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更全面、更稳定的安全,这是我们党成功的重要历史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初掌国家政权,在内外面临着各种敌对势力进攻、妄图颠覆新生政权等一系列危机时,党领导全国人民秉承居安思危的思维,积极作为、化解危机。通过“三反”“五反”“镇压反革命”等运动解决了内部危机,维护了内部安全,巩固了新生政权。同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通过抗美援朝等行动化解了外部危机,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护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

新中国成立初期,虽然我国在经济、科技等多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依然明显,党的执政和国家发展存在着诸多或明或暗的危机。邓小平等领导人敏锐地看到了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深刻危机,做到了居安思危,发出了“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的呼声。最终,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思变、主动求变。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彻底改变了中国当时的面貌,消除了党和国家面临的多种危机,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国家出现了剧烈动荡,中国也受到较大冲击。外部的敌对势力也借机加大了围堵、施压的力度,企图在短时期内对中国实行“和平演变”。“历史终结论”“社会主义失败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甚嚣尘上,社会主义中国将走向何方?能否坚持下去?这在当时不仅是不少国人的困惑,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民众的疑问。对于社会主义中国来说,这是一场无法躲避但又必须战胜的危机。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看到了看似稳定中的种种危机,科学分析所面临的危机,并沉着应对、积极作为,对内采取果断措施维护国内的稳定,对外顶住西方敌对势力的围堵、施压,打破了“和平演变”的图谋,从而较顺利地度过了这场危机。

事实上,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等领导人已经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机做好了思想准备,做到了居安思危。例如,虽然中美建交后,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大大缓和,但邓小平等领导人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和平演变”图谋一直保持着高度警惕,明确告诫全党:“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邓小平同志还反复强调,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原则性问题上绝对不能让步,要对可能的危机有深刻把握并积极应对。这种居安思危的战略定力,避免了危机突然爆发时的思想混乱、组织混乱,为集中全党意志和力量应对苏东剧变等内外危机创造了有利条件。

“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和挑战并存,这是亘古不变的辩证法则。”危机中也可能意味着新的机遇,善于在危机中捕捉机遇、创造机遇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经验,这也是居安思危的生动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积极主动地化解危机,还看到了危机中的种种先机,并努力从危机中捕捉机遇,积极创造机遇,做到于变局中开新局。

居安思危方能在新时代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

“于安思危,于治忧乱。”新时代,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着更加复杂、严峻的风险挑战,既包括内部的风险挑战,也包括外部的风险挑战,这对治党治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安思危、知危图安,是新时代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重要保证,也是治党治国中必须始终坚持的重大原则。

居安思危是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需要。客观上,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的损失重,这是基本国情。近年来,我国每年都发生大量的自然灾害,地震、台风等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的威胁更加严峻、层出不穷,屡屡造成重大损失。例如,根据我国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等单位编制的《2020年全球自然灾害评估报告(中文版摘要)》可以看出,中国虽然因自然灾害死亡人口在全球处于较低位置,但直接经济损失占比处于全球中等偏上位置。中国洪涝灾害损失的排名高于其他灾害,且在全球洪灾损失中有较大占比。可以想象,在自然灾害相对严重的年份,灾害发生的频次及损失将更为严重。持续的、严重的自然灾害是长期影响我国相关地区发展稳定安全的重要制约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面对大自然的不可抗力,在目前尚无有效手段阻止自然灾害特别是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下,唯有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不断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方能将自然灾害的危害降至最低。

居安思危是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特别是重大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经过几十年的历练和积累,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有了质的提高,但仍无法完全解决已经存在的风险挑战,也不能全面阻止新的风险挑战的出现。目前,我国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国家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各种可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有增无减,不可预料的风险挑战不断增多。从世情来看,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强大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我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进一步加剧,美国联合部分国家加强了对我国的围堵、对抗。从国情来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各种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显,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且阻力重重。从党情来看,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长期存在且更加复杂,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仍具尖锐性和严峻性,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有的风险挑战是现实的威胁,有的风险挑战则是潜在的威胁,一些目前看起来较小的风险挑战还存在着衍生出重大风险挑战的可能性。我们党唯有立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的风险挑战,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做到居安思危,方能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特别是重大风险挑战。

居安思危是有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必然要求。突发事件的重要特点就是突然性、难以预测性。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演变成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且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速度、感染范围、影响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是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预料到的重大突发事件。这场疫情的突然暴发警示我们,能够对党和国家的发展和安全、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突发事件离我们并不远,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唯有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建立并不断完善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及时做好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方能及时预判并将重大突发事件化解于萌芽或在其发生时有效应对。

目前,在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党全国人民对于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充满高度自信。社会主义中国正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我们在充满信心前行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必须时刻关注发展道路上的风险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新时代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居安思危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关键少数”,应发挥关键的作用。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具备怎样的思维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党和国家的工作。居安思危就是新时代各级领导干部应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对领导干部能力的基本要求。

领导干部要自觉提高自身的居安思危意识。意识决定行动,提高意识方能更有作为。虽然身处不同的环境、领域和岗位,但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都难以避免地会面临各类风险挑战,这也意味着居安思危应是对所有领导干部的能力要求。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只有具备居安思危意识,才能及时准确地预判危机,当危机到来时做到不惊慌失措,沉着、有力地应对危机。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应正确认识、科学评估自身居安思危的意识状况,并通过理论学习等有自我针对性的做法,自觉地提高自身的居安思危意识,使这种意识能够符合本职岗位的要求,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各级党委和政府也应将提高领导干部的居安思危能力作为领导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提拔、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使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地提高自身的居安思危意识。

在工作中做到居安思危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当干部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在工作中做到居安思危是有担当、干好事业、获得成就的前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居安思危的政治清醒、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勇于斗争的奋进姿态,勇于闯关,攻城拔寨。”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因为缺乏居安思危意识或者居安思危意识不足,导致无法正确预判各类风险挑战,从而给工作带来了被动,甚至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科学预判、积极应对工作中的危机。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担当精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进行前瞻性的研究谋划,全面了解、科学分析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挑战,尽可能地避免一些风险挑战发展为重大危机。出现危机时,应积极主动、第一时间进行研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拿出应对预案并不断完善,从而力争将危机在短时间内化解。

我们党执政和国家发展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作为治党治国的重大原则,居安思危必须贯穿党执政和国家发展的全过程。面向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只有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真正做到居安思危,才能在治党治国的实践中下好先手棋、把握主动权,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有力防范和化解各种危机,从而顺利完成各项战略目标,进一步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作者為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研究”(项目编号:20BKS088)和中央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制度优势和制度保障研究”(项目编号:2020MDZL0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

②石平:《居安思危 知危图安》,《求是》,2017年第17期。

③耿步健:《居安思危: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自觉》,《人民论坛》,2018年第25期。

④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

责编/周小梨 美编/李祥峰

猜你喜欢

领导干部
习近平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思想论要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领导干部在金融审计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浅谈领导干部的语言表达艺术
加强干部考德 注重领导干部德行建设
党员干部要以好家风涵养好作风
参加体育运动对改善领导干部“亚健康”状态的积极影响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