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2021-06-24赵娟
赵娟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断提高其综合素养。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有效弘扬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促进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8-009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8.048
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之间的关系
文化的特性在于它并非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不管是任何形式的文化形成都需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演变过程,而且具有生命力的文化不会随意断裂或者是枯竭,我国传统文化就是如此[1]。我国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因为改朝换代而中断,反而在与其他文化相互交融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丰富,至今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从这一点来看,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不朽的价值、强大的延续力。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也是我们学习母语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识字写字,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还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品质,而这些内容都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理念。由此可见,语文学科与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具有良好的传承与促进效果,而要想真正有效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传统文化本就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语文素养主要是指语感、语文能力、语文修养等。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古诗词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古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其次,小学语文教学期间,识字教学属于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汉字本就是我国最具汉民族文化特性的符号,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的过程,本就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
(二)促进学生良好品性的形成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加强对其良好习惯的培养,毕竟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品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良好品性的内容,如古代先贤就十分注重自身修养,他们认为只有修身养性才能治国平天下。所以,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品性的形成,强化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与理念的把握。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经济、文化全球一体化发展的环境下,很多小学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对于我国的本土文化反而缺乏合理的认识,所以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也缺乏学习的兴趣。而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则能有效改变这一问题。我国传统文化内容并不只局限于诗词歌赋、之乎者也,也包括很多伟大的发明和能够演奏出优美动听乐曲的乐器,它们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感知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借助这些传统文化内容来优化语文教学内容,有效激发学生了解并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
学生对于国家的文化认同会直接影响其国家情感。在现如今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因为缺少有效的文化引导,很容易产生“崇洋媚外”的错误思想认知,而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能有效改善这一现象。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形成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这也是语文教学三维目標之中的重要内容[3]。
(五)继承与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教育本就是文化传播最好的渠道,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应不断增强,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若能真正做好这一项工作,不仅能有效实现语文的教学本质,还能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思想认识,自觉承担起继承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现状
(一)传统文化教育观念知行不一
在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期间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现状时我们发现,虽然很多教师都意识到这一项工作的重要性,也明白要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来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但是却没有真正将其落实到教学实践之中。之所以会如此,还是因为学校和教师的教学均具有一定的功利性,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和升学,导致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文化性特征逐渐减弱。教师用教理科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让学生背文章、记忆重难点,甚至是背答题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传统文化教育自然无法有效渗透在语文教学课堂之中,即使有也是简单地一语带过,并没有为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也没有借助传统文化教育来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最终自然无法有效实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这一目的[4]。
(二)教师传统文化教学存在问题
在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期间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现状时我们发现,教师除了传统文化教育观念知行不一之外,在实际渗透过程中也存在着教学方法不合理等情况。首先,传统文化教育方法不合理。很多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古诗词等传统文化内容的时候,会使用读几遍、翻译、记笔记、背诵等步骤来教学。完全没有考虑到古诗词对于学生词语积累、语感培养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也没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其所蕴含的深意以及我国传统思想价值观念,传统文化教育流于表面,无法达到有效渗透。其次,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单一。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如传统的风俗习惯、技术、艺术、道德、建筑与服饰等等,而这些对于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就小学语文教学期间传统文化教育渗透情况来看,教师大多是以教材上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为主,内容十分单一,古诗文也就成为学生眼中“传统文化”的代表。
(三)学生传统文化学习兴趣不足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缺少兴趣也是存在的问题之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时自然不会上心,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文化教育自然毫无意义。之所以会如此,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内容尚未形成有效的了解,觉得古诗词就是传统文化的全部内容。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所采用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十分单一,只是一味地强调古诗词的背诵与记忆,导致学生无法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觉得古诗词学习枯燥无趣,自然也就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5]。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建议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立足于教材来深入挖掘其中存在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并基于此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从而实现有效渗透。小学语文教材在不断改革与优化之后,所收录的文章都十分经典,其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从教材着手来挖掘其中存在的传统文化教育点,并对其进行整理,然后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来优化呈现方式。这样自然能够有效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课堂中的渗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于语文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内容的把握。
(二)组织活动强化学生传统文化体验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在教学期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渗透,教师在教学课堂之上,不能只是为学生简单地讲解教材上的传统文化知识,还可以为学生设计并组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借助主题活动、综合性活动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传统文化情感体验,让学生接受更为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在活动体验中真切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三)灵活使用多种手段展开渗透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教师在教学期间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思想的把握[6]。例如,教师可以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来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内容,也可以借助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让学生對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合作分析,从而实现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将其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之中,本就是新课程理念提出的全新要求,也是现如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教材,挖掘其中存在的传统文化因素与内容,借助教学手段创新来有效促进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这样才能真正在发展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同时,有效继承与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参考文献:
[1]周玉英.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52.
[2]王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黑河教育,2020(6):35.
[3]赵俊营.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120.
[4]刘建民.小学高段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5]任宏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8(6):43.
[6]王丹彤.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民族文化的研究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