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主产区县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探究

2021-06-24蒯洋

南方农业·中旬 2021年2期
关键词:发展形势农产品

蒯洋

摘 要 简要分析四川省荣县的农产品发展情况,基于现状指出该主产区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从四川省荣县自身现有的发展优势和缺陷、保障措施的落实方面,重点探究荣县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可作出的努力。

关键词 农产品;发展形势;成渝双城经济圈

中图分类号:F76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5.069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荣县农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荣县需准确把握机遇,寻求全面发展,通过全面推进,成为双城经济圈的品质示范区及优质产品输出地。荣县是四川省的主要产区,研究荣县的农产品现状及发展形势可推动区域性的进步,借此可优化荣县的农业产业结构,实行优质的农产品生产,为成渝双城的群众提供绿色、高品质的产品。

1 农产品主产区县现状与发展形势分析

1.1 主产区县现状

荣县地处我国四川省,位于低山丘陵地势区域,县区总面积超过1 600 km2,人口总量趋于70万,从事农业的人数超过50万,占总人口的70%以上,农业显然是带动区域性经济的主要途径。荣县在农业经济方面的成就显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2 农业发展形势

1.2.1 发展机遇

1)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荣县临近多个区域经济圈内的城市,虽其本身并未处于经济圈内,但连通的道路使得其和双城经济圈有所连接,对其发展形成区位优势。2)经过多年的农业经营发展,荣县产业基础毋庸置疑。现阶段开发的多个产业均被列为四川省的“10+3”系统中,并积极发展高质量粮油、茶叶、蔬菜等。就荣县近几年的农业经营情况而言,农业经济增加值及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整体呈现平稳上升趋势,且农业经济增加值在其所处城市辖区内的总值始终保持30%以上的比重。3)农产品品质有保障,荣县区域内约1.93万公顷农田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并有数十件农产品处于证明商标的申报阶段。任何产业若想实现扎实地发展,产品质量需过关,以此为基础,通过调整管理模式等途径,得以实现进一步发展。4)受到“互联网+”影响模式的影响,荣县在农产品销售方面也动用网络途径,并已经处于成熟状态。近20多年来,荣县生产的农产品机会均在成渝两地销售,占據当地同类型产品总体销量的50%以上。同时,荣县的农产品销售网络形成体系,保证产业运转结构的稳定性,对其进入双城经济圈提供推动力。

1.2.2 挑战

1)荣县虽具有区位优势,但区划优势并不突出。荣县和成渝双城有道路连接,并已呈现出较好的农产品销售形势,但其不属于两个城市的中心区域,未能切实占据特色农业带,需要加以调整。2)现行政策约束性较大。荣县使其所处城市中唯一的农业产区及水源保护区。因此,在多项建设工程及地区性开发项目中需受到诸多刚性的限制。3)大量欠账未能获取。荣县建设的初期阶段,为保证当地水利项目的顺利实施,导致其部分道路及多项基础性建设项目被忽视,停滞时长超过十年。再加上欠账总量过多,无法为荣县融入双城经济圈提供基础性的硬件条件。4)市场实际价值有待提升。现阶段,荣县已经上市的农产品中,仅有茶叶实现分级商品化的生产模式,其他类型的农产品依旧处于初级生产阶段。再加上营销及产品分级方面,未能以产品的实际质量为划分标准。同时对于目标群体缺少系统化的分析,几乎不具备中高端市场中的竞争能力[1]。由此可见,市场价值需实施进一步探索。5)缺乏品牌效应。荣县在公共产业品牌方面投入较多的精力,但仍未能得到大范围的市场认同,因此难以实现“出圈”发展,处于产品质量高而不具备品牌影响力的“尴尬”境地。6)通过网络销售已经实现销售覆盖面扩大的目的,但在与外部合作方面却存在发展缺陷。当地的外出口额极少,对此,应调整当地的农业发展环境,并为外部引资给予政策支持,强化各方面的技术能力。

2 农产品主产区县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有效途径

2.1 政策方面

2.1.1 突出自身优势

对于荣县农业经济整体形势而言,应明确自身的优势所在,以优势弥补劣势,努力进入成渝双城经济圈。

1)粮油产业方面。积极发挥荣县在粮油领域的产量优势,并通过有效方式融入川渝的产业区域。根据荣县当前的粮油生产能力及预计提升程度,制定6.7万公顷的高品质产业方案,集中部分发展力量,突破粮油产量50万吨的大关。逐渐形成“中稻+再生稻”的产业长廊,将县属的多个乡镇列重点,构建高品质的农业示范基地2万公顷。力求在2022年,荣县在此方面的总产值达到50万吨,生产酿酒高量的面积实现0.2万公顷。此外,还包括再生稻,其种植面积保持在2万公顷左右,并努力朝着构建优质的现代粮油农业园区。

2)蔬菜方面。切实发挥荣县优质蔬菜的优势,持续基于品质导向,全面使用绿色种植技术,以体现出该项发展优势的价值。结合荣县在蔬菜方面的投入,将发展目标设定为到2022年,荣县的蔬菜种植面积需保持当前的状态,且总产值至少达到20亿元。

3)柑橘产业。①基于荣县的优势区,积极加入长江河上游地区的产业带。②全面优化柑橘产业的整体布局,根据当地自然气候条件,适当增加柑橘品种,积极推进“高换低改”。③确定发展的重点乡镇,改造产量偏低的柑橘种植区域,并建立高质量的示范基地。④增加柑橘产业方面的投入,引进更为先进的农业管理设备,积极配备相对完善的产品加工设备机械。⑤根据柑橘的品质实施分级处理,形成层级化的销售模式,有利于提升市场效益。发展目标设定为直至2022年,总体规模超过1.67万公顷,实际收益至少为20亿元。

此外,还要茶叶及畜禽养殖类的农业项目。前者可通过和相关企业合作,开展标准化建设,并配备产业发展所需的交通及水利等方面的设施,以提升茶叶种植及采摘的质量;而后者同样需突出企业引领作用,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立体养殖等具备长效发展的思维,开展多种养殖模式,合理保证品种的多样性。

2.1.2 弥补自身不足

1)强化农业现代化程度。基于增加總体产能,推动优质的农业开发建设,适当增加农田占地面积,并为新增农田配备灌溉设施。政府相关部分需进一步推进有关农业扶持政策,实现农业设备社会化服务,全面深化机械化程度,促使农业生产朝着现代化及智能化方向发展[2]。

2)推进产业市场化程度。构建更为完善的仓储物流设施,吸引相关企业“入户”,实现商品化经营,主动推进面向成渝的物流途径。同时,应融入大数据分析,借助构建大数据平台,掌握成渝的农产品市场形势及产销数据,以展开针对性的生产规划。此外,提升商品化加工程度,投入更多的资金,优化升级当前的加工生产线,保证初级产品的分级处理能力。

3)强化品牌效应。构建质量追溯系统,突出品质优势。同时,利用多种宣传推广途径,如农产品会展、电视广告、网络销售等。并积极加入常规电商、短视频直播平台、线上超市以及实体店零售等方式,逐渐打造农产品品牌。

4)深化产业开放程度。积极拓展营销市场,提升对外销售及吸收的能力。和省内的多个地区建立长期的合作管理,利用精品茶及水果等优势产业为其他领域打开市场营销渠道。通过打造示范基地及产品进一步加工业务,获取更多的外部资金,构建本地产业。

2.2 保障举措

2.2.1 加强组织保障

1)基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统一领导,组建专项团队,主要负责制定、协调与监督荣县融入双城经济圈的推进进程。合理设置团队框架结构,保证团队成员的工作能力。2)各成员单位应分别组建领导小组,主要针对具体的工作内容,由此构建多层次的工作推进体系。

2.2.2 提升人才保障

1)进一步强化和各高校及研究所的合作,建立农产品工作站,以提升科技服务效果,切实实现研究成果的及时转化。2)打造专家团队,分别设立不同工作内容专家团,并促使其和相关企业、农村合作社及农业个体户等合作,形成专家巡回服务体系。3)持续强化新型运营主体及现代化从业者的培养,借此,打造高综合能力的农民团队,从人员方面提升发展推动力[3]。4)不断推进科技人才建设,保证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及智能化程度,每年会为200余人的农业技术人员提供专业培训机会,以及时补充知识框架。

2.2.3 确保资金保障

1)强化财政方面的扶持,为荣县的农业发展奠定长效发展机制,对于农业方面的资金及项目需加强整合程度,根据当地的土地占用情况,适当扩大涉农土地面积的规模。2)适当增加支农项目金额。当地政府需开设相关的备用金以及从业补助金,利用多方合作的形式,共同分担行业风险。有利于控制农业的融资风险。3)适当的政策倾斜。为鼓励社会资源的投入,构建优质农田,实施推行各项优惠政策。

3 结语

荣县的农产品质量较高,但未能产生品牌效应,具备多项发展优势的同时,也有所缺陷。相关部门应当积极构建多维度的合作体系,强化与省内多个县区展开深度合作,积极发掘潜在的发展价值,以逐渐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

参考文献:

[1] 赵超.区块链技术与农产品供应链融合发展研究[J].新疆财经,2020(05):48-55.

[2] 赵路,朱昱霏.区块链技术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与发展对策[J].今日财富,2020(20):50-51.

[3] 谭浩麟,蔡瑜,梁嘉益,等.利用“互联网+农产品”推动“两广”滩涂经济圈发展研究:以海鸭蛋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8(20):306.

(责任编辑:刘 昀)

猜你喜欢

发展形势农产品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关于平罗县家庭农场的发展形势的分析
看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形势论改革思路
我国财会行业创新与研究
5月上旬重要农产品和农资价格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