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探讨

2021-06-24李号奇

理论与创新 2021年2期
关键词: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全媒体时代

李号奇

【摘  要】全媒体时代下,新闻信息传播环境及传播方式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传统的新闻生产和分发模式不断被重构,新闻舆论环境也越来越多元复杂。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新闻工作者只有继续坚持马克思义新闻观,才能确保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不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党性原则

引言

在互联网及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进入了全媒体时代,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传播模式不断被颠覆和重构。信息的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界限早已模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接收者,信息载体及呈现形式也更加多元化。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了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总的看法和观点,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进行新闻实践的工作指南和思想武器。其中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原则,以及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与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在我国不同发展时期,不断地被丰富发展,逐渐形成了适合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理论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我国新闻工作者开展新闻工作的指导原则,也是我国新闻传播行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强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新闻工作的灵魂指导。

全媒体环境下,新闻工作者要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知识,这是发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作用的重要前提,也是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运用到新闻工作中的基础。

2.全媒体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必要性

全媒体时代的新闻生态及信息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传播方式及呈现形式更加多元复杂,这对新闻工作者而言有了更高的要求。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多元复杂,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闻工作者只有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确保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不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服务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2.1确保新闻工作者保持头脑清醒

新闻工作者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时刻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更要旗帜鲜明,政治立场坚定,坚定不移地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和路线,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为党和人民发声。

全媒体时代每个网民都有机会成为一个自媒体,随时通过手机在网上发布信息。如今是娱乐至死的时代,短视频近年来异常火爆,娱乐化内容的短视频更是主流。许多不良的自媒体,为了追求流量,博取关注,在网络肆意发布低俗娱乐内容。在全媒体环境下,一些新闻工作者,甚至一些新闻媒体变得浮躁,为了存活,也开始追求点击率,追求经济效益;为了迎合用户喜好,新闻内容娱乐化倾向严重,“标题党”现象突出,严重影响我国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要有清醒的头脑,时刻牢记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另一方面,国际舆论环境同样复杂,一些西方国家时时刻刻在想方设法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传播虚假的自由民主思想;不断歪曲地报道我国的新闻事件,抹黑我国的国际形象。在武汉疫情暴发期间,部分西方媒体毫无根据地对武汉疫情进行大肆虚假报道,甚至捏造新闻事实。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国际舆论环境,我国新闻工作者要始终依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保持清醒头脑,把中国真实的声音、真实的故事和真实的形象传递出去,让世界看到了解真正的中国。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确保新闻工作者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2.2为新闻舆论的引导指明正确方向

要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就要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原则。坚持党性原则是进行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的基本要义,党性规定了新闻舆论的正确立场和方向。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要始终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国家的发展大局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舆论引导的正确性。

全媒体时代舆论环境多元复杂,舆论引导也愈加困难。如今网民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在网络上传播信息,发表观点。由于目前我国网民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媒介素养有待提高,这就使民间舆论场变得异常复杂。要确保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就要让民间舆论场和官方舆论场同向发展,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进行正确引导舆论。在疫情期间,部分崇洋媚外者和一些不法分子,在网络质疑党和国家的抗疫政策,崇尚国外自由,发布不和谐的声音。对此,新闻工作者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准确宣传党和国家抗疫政策的必要性,报道党和人民为疫情防控所做的贡献,及时正确引导关于疫情的舆论。

在全媒体时代下,面对舆论生态和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复杂的局面,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正确的观点和坚定的立场,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思想武器,正确的引导舆论,引导民间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朝共同方向发展,才能在全媒体时代掌握话语权。

2.3保障并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原则。移动互联时代让每个人在网络发布信息变为现实,但由于把关人的缺失,这就为虚假信息的传播提供的可能。当下公民新闻也更加突出,但大部分网民的媒介素养不高,无法准确辨别新闻信息,也为新闻真实性的传播造成阻碍。

如今自媒体的发展遍地开花,各种资讯平台、社交媒体平台及短视频平台为自媒体提供了广阔的土壤。但自媒体的发展良莠不齊,多以盈利为目标。在利益的驱动下,为了博取关注,追求流量,一些不良自媒体会编造发布虚假的信息,网络环境充斥各种声音和信息,真假难辨。另一方面,一些新闻媒体为了追求时效,缺乏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不实地调查核实网络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就整理发布,从而造成新闻失实。全媒体环境下,由于新闻专业主义弱化,后真相现象更加突显。一些新闻媒体为追求时效,对新闻信息不加以核实,导致新闻反转现象频发,对新闻媒体的公信力造成不良影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始终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要时刻具备新闻专业主义精神,自觉维护新闻真实的底线。

3.全媒体时代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全媒体时代下,面对复杂多变的舆论传播环境,多元化的社会环境,新闻工作者如何继续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我国新闻事业需要重视的问题。全媒体环境下,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鞏固。

3.1加强并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和教育

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帮助新闻工作者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首先对高校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他们自身的媒介素养,也能够提高他们辨别网络言论与是非的能力。对于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更要有针对性地教育,需要他们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并能够灵活运用到新闻实践中去,。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都是未来的新闻工作,只有加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才能培养出让党和人民信赖放心的新闻工作者。

目前我国高校基本上开设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相关课程,但教育形式上存在诸多问题,学生普遍对该课程不感兴趣。陈力丹教授曾指出,在各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问题上,主要是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把这门课讲得生动,让学生感兴趣才行。所以要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形式,摆脱单一的理论化教学,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切身体会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感兴趣。

此外,除了面向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也要继续面向新闻从业者。全媒体时代新闻生态和舆论环境发生巨大变革,加强巩固对新闻从业者的马克思主新闻观教育,是保证我国新闻队伍继续坚定政治立场,服务党和人民的重要手段。同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也要面向我国广大的网民群众及媒体使用者,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形式开展马克思主新闻观教育,从而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贯穿于新闻传播活动的各个方面与环节。

由此可见,只有加强并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与教育,才能更好地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3.2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重要的是坚持党性原则和以人民为中心原则,并且要做到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新闻工作者要做到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就要对党性和人民性的有充分理解。

党领导下的新闻媒体要坚定不急正确地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坚持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性体现。同时,新闻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原则,融入到人民群众当中,去反映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这是坚持人民性重要体现。党性和人民性不是对立的,始终是统一的。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人民性,就是对党性。党性离不开人民性,人民性体现着党性。

2020年6月,我国南方多地区发生洪涝灾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人民日报》以“习近平: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标题发布了新闻,我们可以看到新闻既反映了党对人民的重视与关怀,也看到人民至上的原则,这是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重要体现。所以全媒体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要做到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3.3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养

政治素养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首要素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面对国内国际舆论生态多元复杂的局面,我国新闻工作者要有正确且坚定的政治立场,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不含糊,能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做好党和人民的“喉舌”。

新闻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要求。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才能准确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路线和方针,才能保证舆论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更好的服务人民,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

4.结语

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继续纵深发展,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下,传媒业不断变化更迭,新闻传播环境日益复杂,新闻工作者也将面临更高的挑战和使命。笔者也认为,未来无论新闻传播行业如何变化,对于我国新闻事业而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都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郑保卫.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与特点[J].中国记者,2001(05):27-29.

[2]邱沛篁,姜英.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现实指导意义[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7):142-150.

[3]蓝天,邹升平.习近平关于舆论引导的重要论述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1(01):14-19.

[4]陈力丹.要切实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J].当代传播,2016(05):1.

[5]季为民,叶俊.论习近平新闻思想[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25(04):5-16+126.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杭州    310000

猜你喜欢

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全媒体时代
浅析融媒体时代主持人的责任与担当
列宁报刊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微
唱响主旋律 党性最鲜明
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广电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
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应对舆论新环境改革研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如何做好舆论监督正面报道工作
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实践看记者道德修养的五个层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