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学余瑕,游手于斯

2021-06-24李柠昕

理论与创新 2021年4期
关键词:美学

【摘   要】书法教育在当代教育中属于实践类的教育,但是它所教育的学生所需要的不仅是技术的实践与锤炼,此文旨在关于本科书法教育下的其他学科知识的引入;如文史哲专业领域的文史基础、哲学思辨、美学视野。着力于培养专业人才立身专业但所学亦博问题的探讨。通过古籍引证、学生咨询的方法进行研究,认为在当代书法专业发展背景下,单纯的技能训练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书法人才的要求,需要全方位的提高书法人才的学养。

【关键词】本科书法;美学;文史哲

引言

在诗学《沧浪诗话.诗辨》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致”他是严羽关于做诗需要具备必要的素材积累和情感体会的一个小的论点。我的本篇文章最初的奇点就是受他的启发。书者与诗都是传统哲学影响下的艺术形式,在学习路径上应该有一个形而上的殊途同归吧?书法的“别材”又是那些呢?

1.本科高等书法教育需要“文史基础”

在孙虔礼的《书谱》中讲道“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而张怀瓘也有类似的论述:“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览之即了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认为书法臻于妙境的方法不仅仅是重复机械的技法锤炼。还有书法之外的“别材”如人之本性格调、自我涵养。这些也是书法可以渐之化境的重要因素。在当代本科的书法教育中更加注重的是书法本体的学习与实践。而对于相对而言抽象的个人情性与自我修为的学习了解不足。但是在我看来,书法本体的学习固然为重,但是其他的个人修为在当代技术化泛滥的书坛反而显的尤为可贵。在盛行拼接、染色、做旧、设计的书法展览体风行的当下。中书协在评选环节中把文字审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很多书家更是“一字论成败”。在这样的形式下,显然本科书法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团体的学习优势与特点就需要在文化素养上有所侧重。

在李昭玘的《乐静集》中云:“昔东坡守彭门,尝语舒尧文曰: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其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郝经的《叙书》讲道:“然读书多,造道深,老练世故,遗落尘累,降去凡俗,翛然物外,下笔自高人一等矣”古人将读书与写字相联系。认为读书自有高格。当具备了必要的文化素养以后,在书法这个“末技”上自然高人一等。

书法的有趣之处在于信古而不泥古,重传统也重创新。如果仅仅精通学古,学到深处自然成了“书匠”比之书法家差强远甚。如在石蕴玉在自题的书斋联中讲道:“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写文章如此,写字应该也有殊途同归之旨。创新需要有充足的知识素材积累。赵宦光的《寒山帚谈》里面讲的非常清楚:“书法变幻故自妙境,若无学而变,宁不变也。学问到处自然心开,未开而变者,十九野狐”书法创新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如果强行变化创新,最后不过为人嬉笑。而可以促进书法创新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读书来增长学养,提高积累。

2.本科高等書法教育缺乏“哲学思辨”

文字肇始与卦象符号有着密切的联系,最初的文字源流很可能就是占卜时的一些刻画符号。现在的一些岩画的图画、陶器刻痕都在验证这一推测。而人们对于符号又存在怎样的文化心理呢?这在《左传·禧公十五年》中有明确的记载:“龟象者,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将卦象与自然事物进行有机结合,认为通过一定的筮卜可以揭露一些事实真相。这种思维方式直到今天依然有所遗存。而在书法的开始就与文字骈行。文字的出现与完善也标志着书法的发展。书法从产生开始就带有“哲学思辨”的影子。

在我们现在关注宋代书法风格时总会想起两个字:“尚意”。宋代苏、黄、米、蔡四家都学宗古法,但是个人面貌都非常强烈。 苏东坡的:“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书初于无意于佳乃佳耳,……吾书虽不甚佳,然自有新意,不践古人,亦一快也。”就是宋代书法的一个真实写照。但是我们很多人并没有去深究这个书法现象背后的哲学道理。当然随之书学观念也改变了。如宋代李翱讲道:“是故诚者,圣人之性也。寂然不动,广大清明,照乎天地,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行止语默,无不处于极也。复其性者,贤人循之而不已者也。不已则能归其源。”他就是注重无论做事还是行文,人都要恢复自己的本性,强调做人要顺其自然。而他老师;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更是掀起了“古文运动”。反对华美的四六骈文。他们的书学观念是离不开他们的哲学意识的引导。如果没有各种理论为先导,社会实践是不可想象的。在书法上是一样的。正是有了唐代“古文运动”以及后来的欧阳修,司马光等提倡改良文体,推进自然清新文风的发展。才给宋代的“尚意”书风的风靡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准备。如果学习宋代的书法风格不明白宋代文学领域的这些变化,对于一些书论自然感觉云山雾罩。所以说正是有了必要的一些哲学理论的积淀。对于本科生能够更透彻的理解书论的一些现象有莫大裨益。

3.本科高等书法教育迫求“美学视野”

书法美学的学科是一个新兴的属于传统美学的小分支,今天我想讲的美学视野并不等于片面的书法美学。我想讲的是美学意识的产生对本科生书法学习的重要影响,“一个时代的审美意识,一方面比较分散地表现在这个时代的大量文学作品中。一方面又比较集中地表现在这个时代的若干理论美学著作中”叶朗先生的这个论述非常清楚了讲述了美学之于艺术的关系。只有清晰准确的了解一个时代的美学特征,才能在掌握这个时代艺术发展的脉络。单纯把目光集中在某个艺术门类的某个时代某某家是有所片面的。还需要兼收并蓄,熔铸百家。才能有所出人意料之外,得乎法度之中。如果不了解魏晋的“传神写照”“澄怀味相”“气韵生动”。在观赏魏晋的书法与国画时候就不会有那么深刻的审美认知。在取法魏晋的艺术流派时对于相同的美学形态也不能很好的交融互鉴。

书法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书法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非常密切。清入刘熙载于《书概》有这样的话:“书以笔为质,以墨为文。凡物之文见乎外者,无不以质有其内也。”只有形式与内容两者相统一,这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珍贵的。春秋孔子的“质省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声未远。培养本科生的“美学视野”能够进一步促进书法这个学科的发展,在当代书法在展览体盛行的独特形势下,如何顺应书坛的发展,培养真正可以在激烈展览中的佼佼者。美学教育首当其冲。善于吸取其他艺术门类的艺术营养,发散思维,勇于创新。但是又具备深厚的美学素养,不至于流落邪门。很多情况下,是“美学视野”的基础促进了一个人在艺术领域的开阔视野,“美学视野”的科学化建立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构成,只有具备一个审美的体系与基本素材积累,才可以谈及创新、创作。至于如何去科学准确的促进学生“美学视野”的打开。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学界的前辈来共同思考。

参考文献

[1]孙过庭《历代书法论文选》《书谱》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版 页127.

[2]张怀瓘《历代书法论文选》《书议》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版 页142.

[3]李昭玘《乐静集》卷九《跋东坡真迹》见于甘中流《中国书法批评史》人民美术出版社 页233

[4]郝经《叙书.陵川集》卷二十 中华书局 文渊阁四库全书 集部 页1192.

作者简介:李柠昕(2000-),女,汉族,山东淄博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为书法艺术研究。

郑州大学书法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猜你喜欢

美学
浅谈柴科夫斯基《四季》之《一月》之美学体现
印花派对
相悖美学
美学以生命为视界
黑之新篇
纯白美学
《医学美学美容》合作机构推荐
麦西西摩登童装美学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