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哲学》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时代启示

2021-06-24孟楠楠

理论与创新 2021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摘   要】《大众哲学》的成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为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如今,我国建设当中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它是党的指导思想,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民认识自我、社会和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导。《大众哲学》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成功经验,推进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大众哲学》;马克思主义;时代启示

1.《大众哲学》的诞生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旧中国处于内优外患的形势当中,民族存亡危机加深。社会的动荡不安,百姓生活的举步为难。人民群众对将来社会发展前景感到迷茫,急需科学的理论引导。解答人民心中的困惑,让思想进步青年认清当时社会的形势,向革命中前进、靠拢,这一重要使命是理论工作者必须所要担负的。艾思奇意识到国家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以及逐步激化的阶级矛盾,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理论作为人民思想的武器,用大众可以接受、理解的通俗化语言向人民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真理,创作了《大众哲学》等一系列的著作。

《大众哲学》的创作时期处于反动环境下,为了使其能够公开出版,很多的观点不能写得太过明确,在例举上都是采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随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到来,为使其内容能够更加适应、贴切革命的实际需求,而对其进行了不断的完善、调整与修订。将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的成功经验纳入其中,增添“实事求是,从中国的革命事实中找到中国革命的规律”等内容,将科学的指导理论武装人民的思想。

2.《大众哲学》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意义

2.1促进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大众哲学》通过大众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用人民能理解的话语向人民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含义,使得更多的人民能够得到科学的、正确的思想指导。这种传播形式是面向大众的,也是文化能广泛传播的重要途径。《大众哲学》向群众传播的形式很多,最常用的例如有:报刊登载、书籍出版、青年读者间推广等,使得大众能广泛接触到《大众哲学》,从而了解到一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

2.2促进人民群众思想进步

人民是国家的基础,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国家就会呈现出怎样的状况。旧中国时期的人民处于危难、艰苦、饱受剥削的社会环境中,面对生死存亡,国家危难,人民群众需要能改变他们命运,解决心中困惑的科学的理论,来引导他们进行革命斗争的方向。在意识到这种情况下,艾思奇通过《大众哲学》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传播到人民群众当中,把其科学方法、世界观,以贴切人民生活得方式呈现给大众,让其从党得信念转变为人民得信仰,促进人民思想的进步,解放了旧时期人民封建的旧思想。

3.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启示

3.1注重时代特征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

《大众哲学》的成功,是以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生活、国家困境等实际状况,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生动、符合国情的解释,促使当时人民群众的广泛响应。它满足了当时时代的迫切要求,人民渴望革命、斗争救国的需求。所以要想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不断发展,就应该借鉴《大众哲学》成功的经验,顺应时代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有效的、科学的、符合国家需求的创新和完善。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以其为指导思想不断地丰富其内容、发展属于自己的理论。可见马克思主义不是固有僵化的,是开放、极具创造性的思想理论体系。在新时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离不开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随着时代的潮流不断发展的,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需求而不断被丰富、创新的。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对于时代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指导作用。

注重时代发展特点,明确改革目标。革命时期,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危难时刻,民族存亡、国家独立是当时的主要革命任务。《大众哲学》在此危难时代环境下诞生,呼唤民族群众振兴救国。而在新时代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人民美好新生活的理想、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呼唤人民参与到学习理论当中,将其应用到生活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首要任务。

3.2注重从人民实际需求出发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艾思奇凭借着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学习与敏锐观察,使得《大众哲学》对于人民群众的需求明确,故能以朴实易懂的语言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深邃的理论表达到民众群体当中去。历史发展不是停滞不前的,是在不断前进中发展的,每个阶段以及对应呈现出来的特征都是客观存在的。人要认识社会在发展中的特征就必须通过主观能动性认识、参与其发展、建设当中。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否应用于实践当中,取决于是否深刻了解当下社会中人们的实际需求,决定了人们自身是否能把握住时代正确的前进方向。要想运用、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从中国现实情况出发。

3.3注重马克思主義哲学的传播以表及达形式

在过去信息的传播较为困难,传送耗时长、时效短、范围小等。较为先进的传播方式有报纸、出版物等,《大众哲学》主要依靠这些在当时较为先进的传播方式进行哲学信息的输送。加之其读者这一群体间的传播、推广,《大众哲学》的到了很好的传播、普及。在通过党组织间的宣传、学习,进而又一步扩大了《大众哲学》的普及范围,提高其知名度,使得更多得人员接触到《大众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期,人们获取信息得方式更加快捷,获取信息得内容更加全面、时效性更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方式得到了发展。除去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外,新媒体技术赋予其新的传播生命力,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能更快、更广的普及到青少年生活中,培养他们对其学习的兴趣。

除了增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力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表达方式也需要注重。《大众哲学》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它将深奥的哲学以一种人民群众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到群众中,更贴切人民的实际生活,让人们容易接受以及理解,更好的将它所要表达的思想融入到自己心中。在当今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是值得借鉴以及学习的。但在对其通俗化时,也需要注重其本质,切勿混淆、曲解其本意。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引用些典型的案例对其中的观点进行阐述、解释,更能贴切实际生活。

4.小结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建设发展的指导理论,为顺应时代发展,使其能更好的适应我国国情发展需要,对于其怎样能够更好的进行中国化、大众化、通俗化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大众哲学》在历史时代下取得的成功经验,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结合提供了借鉴、研究方向,有着重要的作用。把握住时代发展的动向,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下的发展,为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巨大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青.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02):3-11.

[2]张亚亚. 艾思奇马克思主义观的确立及当代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8.

[3]张烨.《大众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党史文苑,2017(16):58-60.

[4]李立.新媒体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分析[J].时代报告,2020(09):42-43.

[5] 李美丽.网络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传播新探[J].现代企业,2020(09):91-92.

作者简介: 孟楠楠(1986.2-),女,汉族,辽宁盘锦人,法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共营口市委党校    辽宁营口    115000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条件
警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隐性”误区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王晓晖: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整体性研究视野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