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2021-06-24李秀君张颖
李秀君 张颖
摘 要: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口腔医学专业加快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当下口腔医学本科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口腔医学实验课作为理论知识和临床工作的衔接枢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现有教学模式的分析、新式教学方案的可行性探讨以及多样考核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寻求高效的教学模式,进而提升口腔医学实验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口腔医学;实验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1)04-0051-04
1 引言
口腔医学是一门同时要求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高专业性学科,在临床工作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于专业性人才的技能培养一直是整个口腔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1]。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科技水平与时俱进,新的医疗器械不断出现,新的治疗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日渐提高。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具备充分、先进的理论知识,同时掌握扎实的实践技能。口腔医学实验课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实践操作能力是检验学生理论学习成果的手段[2]。
在目前高校中,口腔医学的教学模式还是采用传统的应试型教育模式,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在临床工作中,这种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弊端表现得极为明显。
2 口腔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法陈旧
口腔实验课采用理论知识讲解,教师示教的教学模式。由于实验教师较少,实验分组过大,学生将示教教师围在中间,不能较清晰地看清每一个操作的细节。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传授技能,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思维和示范模仿操作。这种教学方式不能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
2.2 教學资源匮乏
口腔解剖生理学专业名词多,器官和组织的位置、结构及临近层次关系比较复杂,学生往往难以形成系统性知识[3]。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是教师依靠书本结合幻灯片进行讲解,常规模型仅有少量解剖标本,教学场地主要在教室与实验室。但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仍然是零散不成体系的,难以纵向了解解剖层次及结构。
2.3 实验场地利用有限
口腔实验室是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场所。目前国内高校已经普遍提倡实验室开放,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这一想法还处于搁置不前的状态。口腔实验室的现状是,只在上课阶段开放,其余时间处于关闭状态。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管理制度和运行方法,同时缺乏专项管理队伍,使口腔实验室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2.4 学生缺乏主动性及实践性
自学意识淡薄,学生经过多年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习惯了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课本内容多、知识量大、插图少;实验课成员多而标本少;对于繁杂的新知识缺乏系统全面的理解和学习,学生难以理解新概念,无法想象构建概念模型,使得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最终丧失自主学习的意识。
临床工作中,面对患者,不知如何接诊、问诊。面对患者对于病情冗长的描述,难以提取有用信息,难以做出疾病诊断甚至被患者引入困境,缺乏“实战经验”。理论知识扎实,但在临床中却不会应用。
3 探索口腔实验课教学模式新途径
3.1 完善PBL实验课体系
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同,PBL教学模式是医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和引导下,围绕某一复杂的、多场景的、基于实际问题的专题或病例进行问题的提出、讨论和学习的过程,教师是引导者而非领导者[4]。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3.1.1 课前准备
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实验准备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繁琐,实验课前准备工作可以提高学生在PBL教学模式中的参与感,让学生切实而具体地了解实验课相关内容并增加趣味性;通过实验准备可以使同学们在实验课开始前进行充分的预习,认识相关器械,熟知器械的使用方法及特性。此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实验课的学习效率,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3.1.2 课中互动
课堂讨论:将学生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以PPT的形式进行实验课的理论分析与汇报。汇报过程中其他学生进行提问,汇报人进行解答。教学模式的转变将学生由被动的参与者转变为教学实施的主导者。促使学生针对相关内容进行查找和讨论,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进步;进而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更为深入,对实验内容有着充分的认识,这也有助于训练学生举一反三、拓展延伸的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同时将学生转变为课堂的主体,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情景模式教学:通过以问题为导向,角色扮演,病史采集,制定治疗方案的教学模式,将临床实际情况融入课堂,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医生角色,让学生体验医患沟通在个体化诊疗中的必要性。学生与教师进行角色扮演,分别饰演医生与患者的角色。围绕某一复杂的、多元化的、基于实际问题的专题或病例,展开病史调查、根据患者病情做出诊断及治疗计划[5]。疾病的诊断是治疗的基础,只有精确无误的诊断,才能为日后的诊疗指明方向。这样的PBL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将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把书本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工作,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从容处理病情与医患关系。
3.1.3 课后总结
学生对前一节实验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总结梳理归纳出现过的知识点,记录形成体系;另将出现的病例要点、思考方式、诊疗元素、难点要点分别总结,以供日后自我复习。还可以列举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家共同讨论,找出解决方法,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课后总结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整理形成文字,而教师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6]。课后总结不仅体现学生学到的内容,也可以反映实验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通过问题和难点可以使学生快速成长。
3.2 创建互联网教育平台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当今的教学模式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网络教育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弥补因地域限制而造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足。
3.2.1 口腔技能视频共享
教学的网络化和虚拟化已经成为教学模式的主流,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受到当代大学生的欢迎,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如慕课、学习通等教学类视频软件,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网络课堂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便利[7]。在实验技能授课过程中,由于学生数量较多,部分位置靠后的学生无法看清示教内容,造成了操作时的困扰,采用录制视频的方式,可以帮助同学们回顾操作方法和操作要点,便于日后自身练习,同时现场录制操作视频的视角更加清晰,更加切合课堂。
3.2.2 AR模式与教学相结合
增强现实技术(AR)是指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视觉信息,声音,味道,触觉等),通过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到现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感官体验的技术。在医疗研究与解剖训练、精密仪器制造和维修、军用飞机导航、工程设计和远程机器人控制等领域都有很大优势。在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修复学等学科教学中,可以利用“3D body”等软件,能够在线结合AR技术,将神经、血管、肌肉、关节、修复体等结构360度展现在学生面前,加强学生理解与记忆。把原本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3.2.3 互联网交互教学
新冠疫情期间,互联网交互教学体现出独特的优势。在疫情期间采用互联网交互教学做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互联網交互教学平台集视频会议、虚拟教室、讨论系统、聊天工具等于一体。采用教师与学生网络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师将病例带入网络课堂,学生与教师围绕病例展开互动与讨论,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并且印象深刻。该系统也存在离线教育模式,学习导航,自我测试,学习答疑等功能。大大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8]。
3.3 实验室资源开放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场地。开放口腔实验室,可以为口腔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增加学生技能练习的时间,老师进行不定期指导,了解并解答学生近期面临的问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口腔实验室对学生进行开放,实验设备和模具学生共享,是口腔医学发展的必然需求[9]。
3.3.1 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
高校将实验室开放列入到培养方案之中,在教学大纲中将实验室开放做出明确规定,学校领导班子建立适合本校的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和运行机制。设立实验室开放专项办公室,用于实验室开放后的日常管理。
3.3.2 激励体制
学生是实验室开放的主体,实验指导教师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建立激励体制对教师和学生加以引导鼓励,才能将实验室资源合理运用。学校应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验室开放的积极性,将教师参与实验室开放教学作为日常考核的一部分,并采取奖励机制。
3.3.3 加大经费投入
口腔实验室开放设立专项实验室运行基金,保障实验室正常运行操作。实现口腔实验室资源不断升级优化,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实时更新换代实验设备[10],以此增加教师和学生的兴趣,同时提高本校师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3.4 多元考核方式
3.4.1 学生考核
考核是对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评估,是对过往知识的巩固。目前学者认为应抛弃死板的应试型考核,转而采用执业医师“分站式”考核方式。让学生在日常的课程中提前了解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流程及内容。另外可以将实验课考核分数阶段化,阶段化考核模式可以细化考核重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清晰地合并于一处。包括课前准备实验用具、预习实验课所需的知识及实验课基本操作,由教师课上检查打分,增加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预习成绩占总成绩20%;实验课由教师展示分解操作并录制视频上传到网上课堂,将重点难点细化分解化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打分,还能够根据课堂表现反馈出学生的理解接受情况,同时也便于教师改善教学方式,技能掌握情况占总成绩50%;课后充分利用网上课堂的资源,回顾所学。而教师通过实验报告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方便强调重点,提升教学能力,实验报告占总成绩30%。分段式考核能够体现出学习的重心及课后复习巩固情况。经调查,采用PBL教学模式培养的2013-2015届学生,与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相比,在考试中技能成绩、专业素养各方面均有所提高[11]。
3.4.2 教师考核
教师队伍的考核: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要想学生技能过关,首先要有一支技术过硬的教师团队。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与出色的临床操作能力,而且在实验课中要能够与学生产生互动,时刻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反思并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因此,需要对教师团队进行定期考核,教师之间进行讲课比赛、技能比赛,实验课教学模式创新比赛等,并增加学生打分环节,促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探讨教育模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4 总结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在不断发展的学科,既包含丰富宽泛的知识内容,又与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设备、新理念的出现,口腔医学在技术领域会迎来一次又一次的革新,而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成为综合性创新型人才,要紧跟时代脉搏,摒弃“填鸭式”单向灌输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重点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强化知识创新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培养,加大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努力培养更多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12]。
运用PBL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以课本的知识点为主线,充分结合临床,在病历中加入大量的病因、病理、药理、诊疗、术后保健等知识元素,更要加强科学技术的创新与社会伦理等诸多方面的考量,形成全方面综合性的病例分析,让学生讨论、思考、探索、进步[13]。
参考文献:
〔1〕张立生,郭方兴,宋恒国.高职口腔医学专业“跨年级实践小组”模式提高见习实习效果的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22):3866-3867+3863
〔2〕陈海鹰,黄雅珍,肖桃,邱自力.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在口腔医学实验教学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02):52-54.
〔3〕李波,孙宏晨,史册,刘璐,于维先,李道伟,胡敏.构建口腔局解网络虚拟教学平台提高口腔医学生临床胜任力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31):92-95+106.
〔4〕边专,樊明文,台保军,黄翠,宋光泰.PBL教学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研究,2006,37(04):448-450.
〔5〕乔婷.参与式教学在口腔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5):176-177.
〔6〕阮宁,李文超,俎威,等.“规范化操作”教学模式在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中的应用与效果[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6(07):116-118.
〔7〕朱志超,杨旭.“慕课”教学模式在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0,35(06):614-615.
〔8〕孙春彦.浅析口腔专业实践技能教学改革[J].新西部,2019,32(36):163+115.
〔9〕杨长怡,王婧姣,刘英,王丽,鞠宁,黄永清.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的牙周病学实验教学方法探索[A].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7年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华口腔医学会,2017.5.
〔10〕张薇.实验就是让学生自己发现[J].求知导刊,2016,19(02):103.
〔11〕宋静,徐锦程,刘宏升,李瑞华,辛明明.围绕口腔实践教学的改革举措[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06):831-833.
〔12〕秦凤.借助网络平台实施在线教学[J].福建电脑,2021,37(02):146-148.
〔13〕郭勝斌,张敏,邱雪峰.口腔实验教学的虚拟环境创造问题探讨[N].科学导报,2020-12-25(B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