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味是故乡醇

2021-06-24顾颖倩

莫愁·小作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靖江汤包烧饼

我儿时受到的教育,是羞于在公众场合谈“吃”字的。因为“吃”,多半容易与“好吃懒做”“嘴馋手懒”连在一起。

我出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的靖江。父母忙于农事、疲于生计,生活粗糙、日子简单。精致的食物,不只是食材,连加工它的时间都是一种奢侈。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十分匮乏的童年,关于食物的记忆,大都与填饱肚皮相关。

这几年,美食突然就成了靖江一张香喷喷的名片,连粯子粥都上了五星级酒店的台盘。我开始不明白,粯子粥有什么好吃的?那时天天吃、顿顿吃,吃到整个童年都是粯子味。我离开靖江后一直试图抹去关于它的记忆,差不多有十来年的时间都不愿意碰它。我知道酵烧饼是好吃的,做它所用的是小麦磨成的面粉,比起元麦磨成的粯子粉,可是“精粮”。做酵烧饼需要闲工夫,偶尔为之也很容易失败,而一只失败的酵烧饼不仅浪费了宝贵的食材,也让做酵烧饼的人有落下笨拙名声之风险,故而我极少有机会吃到它。至于蟹黄汤包,虽然我的老师范锡林写汤包写得了一个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又经央视纪录片“食尖上的中国”在全国普及了它的吃法,如今每到秋冬季节,闻香而至的客人令汤包在靖江大小饭馆一桌难求,但它当年毕竟不是随便能上寻常百姓餐桌的奢侈品。至于马桥出产馄饨,祖师香沙芋成了地理标志产品,季市变成一个代表靖江饮食文化的乡镇,这些都是我离开靖江好多年才听说的。

不是说,要富过三代才能懂得吃吗?我有一点不大明白,难道季市人与我生活的不是同一个靖江、同一个时代?他们什么时候开始研究酵烧饼直至为这一产品固化了味道标准?他们从什么年代开始研究老汁鸡,慢火细炖,酥香入骨,以至迎风飘送至百里千里之外?难道季市人有与生俱来的“吃货”基因?这些都是我想要去考证的疑问。

对了,放在十几年前,“吃货”这个词绝对具有浓重的贬义。而今,比起“美食家”,季市人似乎更能接受“吃货”这个直白通俗,带点生活喜感和调侃意味的词。这不,看看散布在大街小巷大大小小的老季市菜馆、季市茶馆、季市烧饼铺,就知道季市人早已骄傲地把“吃货”制成标签牢牢地贴在身上。

世界上真有一种人,舌头特别执着专一。昔日张季鹰还曾因“莼鲈之思”而辞官归乡,“非家乡食物不足以慰衷肠”。无锡与靖江仅一江之隔,车程也就比一袋烟的工夫长一点点。我若东施效颦,多半被人骂矫情。但最近几年,仿佛一夜梦醒之后余味无穷地想起昨晚大快朵颐的每一道佳肴,关于味蕾的童年记忆,就在人生走到中年之后被一一唤醒。

因此我更加热衷回靖江。回靖之后,我常常大方地以客人自居,到处蹭吃。为此常常无暇在父母家中吃饭,只能打包带回父亲最拿手的糖醋排骨、红焖猪手。

最常去的是王家。王家虽有司厨保姆,但主妇是厅堂太太与私家大厨两者身份切换自如之神女子。我进去帮厨,常常如学徒工,只有洗菜洗碗的份。她的口头禅是看着点、学着点。眼见她不紧不慢地舞弄一番,不一會儿,扁豆肉丝菜饭、大蒜炒腊肉、红烧长江杂鱼全部上桌,色香味都堪与星级酒店媲美。

要是去袁家,慢慢腾腾的袁会烧一大锅新钓的鱼。一大盆洗净的始旁皮、参鱼,溜溜地滑进加过姜葱的热油锅,“滋滋滋”地冒着清烟。明明三分钟即可熟的小鱼,他偏要慢慢地炖,一直炖到你口水快滴下来。他上桌后,还要示范:拎着小鱼头,一抖,一根完整的鱼骨头便分身出来。

若是去徐家,可以傻傻地坐在客厅嗑瓜子看电视等叫吃饭。不多一会儿,徐家的巧妇就变戏法似的整出一大桌最地道的靖江家常菜,每一道都让人垂涎三尺。我总是在与袁家媳妇惨烈的对比中,一边赞赏,一边自惭形秽、自我安慰:其实我们也不是不会做菜啦,起码做出来的都是熟的啊,就是味道没有那么纯正、品相不是那么好看而已嘛。

至于侯家妈妈为啥记挂我,我一直觉得惭愧且没来由。有次侯家妈妈给我带了足有二十块半生的苋菜烧饼,紫红色的苋菜汁氤在薄薄的面饼上,成了我对靖江烧饼的最深记忆。带回无锡后,每天拿几张出来,双面煎至金脆,切成八块之后,每块里面都有两只大大的虾仁。整整一周,我都沉浸在侯家妈妈的疼爱里自我陶醉。

还有文颖,她假开会之名,给我带过蟹黄汤包、芦笋馄饨、香沙芋头、双鱼肉脯……凡此赠予我以美食之靖江的旧亲故友,如再一一列举,实有诱人口水之嫌疑。作罢。

今天是周日。傍晚,我用剩饭做了粯子粥,做了最简单的韭菜懒锅塌,烩了一碗蒜苗香沙竽,暂时忘掉了日渐浑圆的腰,一边吃一边晒图到家庭微信群 :一个标准靖江人的晚饭,必须有粯子粥,标配是香沙芋,最好有韭菜懒锅塌。同时有三样,是为小康!

我离家已十八年矣。有朝一日我无须在外讨生活,我想我多半还是回到靖江去。除了记忆中醇香的味道之外,更多的还是因为有你们,一起共过厨事的老友。

顾颖倩:1970年代生于靖江,现居无锡。热爱文字,有作品散见于报刊。

编辑 木木 691372965@qq.com

猜你喜欢

靖江汤包烧饼
难以忘怀的灌汤包
做汤包
幸运汤包
又唱黄桥烧饼歌
到靖江喝汤包
这个卧底有点惨:挖来的“墙角”是绑匪
靖江香沙芋——马洲栗芋甲天下 粉糯甘辛香袭人
烧饼比油条更少油吗?
靖江吟诵的采录以及初步研究
吃蟹黄汤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