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针与舌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研究

2021-06-24王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1期
关键词:头针康复训练证候

王伟

(赤峰市医院康复科,内蒙古 赤峰 024000)

0 引言

脑卒中也被称作“中风”,常发生在老年群体中[1]。吞咽障碍指的是食团无法安全由口中运送至胃部,无法顺利完成吞咽的一种过程,属于脑卒中后患者常发生的并发症之一,一旦脑卒中患者并发出现吞咽障碍后,会增加其发生肺炎、营养不良等症状,不仅严重影响到患者治疗效果,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情况严重者甚至还会死亡[2]。故而对脑卒中后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早期展开筛查,及时予以有效治疗及康复训练则显得尤为重要。祖国医学对该病症的治疗有着独特疗效[3]。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在早期联合以康复训练、舌针与头针对吞咽障碍患者展开治疗的干预效果,以期能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预后质量,现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研究选择脑卒中后存在吞咽障碍的78例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均分为2组。常规组中男女患者占比是22/17,患者年龄在(45-78)区间值内,年龄平均为(59.8±6.7)岁,病程平均为(43.27±9.84)d;实验组中男女患者比例是20/19,患者年龄值在(47-75)范围之间,均龄值是(60.1±6.4)岁,病程均值是(45.19±9.27)d。以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病例资料展开分析与比较,差异较小(P>0.05),符合研究要求。

1.2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满足中西医有关脑卒中疾病诊断标准;(2)经临床MRI或CT检查后,为脑出血、脑梗死确诊者,且伴随着言语障碍、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3)满足中医两项或以上主症者,如偏身异常、言语不利、神志不清、偏瘫等,且可见吞咽困难、饮水呛咳;(4)经临床医师讲解本研究内容后,患者和(或)其家属签署知情书,同意加入研究;(5)有完整临床病史资料者。

1.2.2 排除标准

(1)存在心理障碍者;(2)精神、意识方面存在障碍;(3)病危者;(4)处于昏迷状态者;(5)无法正常交流沟通者;(6)依从性不高者。

1.3 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之后,予以基础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纠正体内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

1.3.1 常规组

在早期指导患者展开吞咽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进食训练、唇部训练及舌部训练等,每次训练时间为30min,5次/周,持续训练时间为6周。

1.3.2 实验组

在此基础上,加入舌针+头针展开治疗。(1)头针治疗:主要选择百会穴、四神聪及语言一区作为主穴,由操作者待对穴位局部实施消毒处理后进针,其中百会穴平刺入0.5寸,实施平补平泻法;语言一区则取顶中线,于顶颞后斜线及顶颞前斜线的1/5区域处选择双侧穴位,以与头皮呈30°方向进针,当针尖透到达帽状腱膜后,留针30min;四神聪则朝着百会穴方向进行透刺。叮嘱患者将口部张开,以压舌板将舌体轻抬起来,将舌下充分暴露出来后,以一次性针灸针(0.3mm*75nn)点刺金津玉液穴,力度以轻微有出血现象为宜,在完成点刺操作后,让患者做吞咽动作;之后由廉泉穴向着舌根方向进行深刺,待舌根存在酸胀感时,留针30min,每周进行6次治疗,持续治疗时间为3周。

1.4 指标观察及判定标准

(1)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分析,结合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来判定,患者经治疗后,其吞咽困难症状并未得到改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显示无提高,为无效;吞咽功能有所缓解,吞咽障碍症状显著改善,且洼田饮水试验评级为2级,为有效;相较于治疗前,患者吞咽功能基本恢复,症状基本消失,且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显示为1级,为显效;(2)分析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主要包括声嘶舌謇、食物滞留、口角流涎、进食呛咳及饮水呛咳等症状,以3级评分法来判定,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显著;(3)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以Barthel量表来测量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状态,得分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强;以NIHSS量表来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分越低表明缺损程度越轻,疾病改善更优。

1.5 数据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以统计学SPSS 21.0展开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临床疗效)以(%)百分数表示,数据校验以(χ2)卡方值;计量资料(中医积分、Barthel及NIHSS评分)则以()表示,数据校验以(t)值,统计学判断以P<0.05表明存在较大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分析

由表1得出,经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后,两组均取得一定疗效,但与常规组相比,实验组疗效更显著(P<0.05)。

2.2 分析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

由表2得出,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实验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比常规组低(P<0.05)。

表1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分析(n,%)

表2 分析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分)

表2 分析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 39 12.17±0.95 7.36±1.22实验组 39 12.04±1.01 6.15±0.87 T值 - 0.5855 5.0429 P值 - >0.05 <0.05

表3 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分)

表3 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分)

NIHS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 39 36.15±4.87 40.28±3.43 14.57±2.11 12.28±1.67实验组 39 36.29±4.45 46.78±5.12 14.65±2.09 10.04±1.42 T值 - 0.1325 6.5867 0.1682 6.3814 P 值 -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Barthel

2.3 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

由表3得出,经治疗干预后,相较于常规组,实验组Barthel及NIHSS评分均较优(P<0.05)。

3 讨论

祖国医学将脑卒中后并发吞咽障碍归于“喉痹”、“暗痱”等范畴内,认为改病症是由于平日元气虚弱而受外邪,以及过度酒色所造成的,致病机理为本虚标实,在治疗上应以益气通络、通利咽喉、益气为原则[4-5]。舌针疗法不仅能够对局部组织血液循环进行改善,同时还能增加大脑血流量,加快病灶区域建立侧支循环,以此来实现重建及修复患者吞咽反射弧;头针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气血运行,通过对大脑皮层进行刺激,可调节脑干网状结构内吞咽中枢控制吞咽反射,促使吞咽肌运动变得协调,进而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速度;康复训练通过指的是对患者吞咽功能展开训练,虽然可于一定程度上使得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然而若单独应用该治疗方式,存在一定不足,即需患者主动配合实施运动,但是对于病情比较严重,且存在认知障碍者,则难以主动配合[6-7]。本研究通过分析单一应用康复训练与联合舌针、头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结果发现相较于常规组,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中医证候总积分较低,且Barthel评分与NIHSS评分较优,这表明以联合康复训练与中医疗法治疗,既能够实现改善患者吞咽功能的目的,同时还能提高患者预后,临床应用意义较高。

综上所述,相较于单一以康复训练治疗,将其与头针、舌针联合应用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治疗中,所得到的疗效更佳,适宜推广。

猜你喜欢

头针康复训练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头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精神发育迟缓的临床观察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Scalp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body acupuncture for 32 cancer cases with intractable hiccups after radiochemotherapy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