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介入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1-06-24苑德林许志华刘永刚王超
苑德林,许志华,刘永刚,王超
(香河县人民医院外二科,河北 廊坊 065400)
0 引言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指因下肢动脉形成粥样斑块阻塞血管引起的以患肢发麻、皮温降低、间隙性跛行等主要临床症状的综合征[1]。老年人是本病的好发人群,一旦患病,不仅会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同时,由于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较多,故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需尽早进行有效治疗[2]。本次研究以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区间收治80例老年LEAOD病例样本作为观察对象,采取不同治疗方案,比较实际疗效、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基于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区间,纳入80例老年LEAOD病例样本作为观察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性分组,40例设置为对比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0~83岁,均值数(71.5±6.4)岁;40例设置为研究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61~83岁,均值数(72.1±6.3)岁;2组样本基线资料对比:P>0.05,示研究可行。
纳入标准:(1)入组样本符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指南与标准[3];(2)具有手术治疗适应症、耐受性;(3)临床病例资料完整、真实、可靠;(4)经过医院相关部门审核批准。
排除标准:(1)存在手术治疗禁忌症者;(2)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3)具有语言、听力以及认知等功能障碍者;(4)中途脱落、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对比组(动脉旁路移植术):协助患者取最佳手术体位,实施麻醉方案,解剖游离闭塞动脉上下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端侧吻合,造影观察。
研究组(血管介入术):明确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程度,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协助患者取最佳手术体位,实施麻醉方案,股动脉穿刺,置入动脉鞘、导管、导丝,导管至真腔,导丝至膝下专用球囊,对球囊进行加压充盈,检查扩张效果,若残余狭窄较大(>50%),需进行支架植入,缝合、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下肢神经传导速度。综合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显效:相关症状全部消失,造影检查血管通畅性佳,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有效:相关症状、血管通畅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偶出现轻微并发症;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并发症主要有感染、出血、伤口愈合不良等,发生率根据实际发生类型进行统计计算,与单个病例无关。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包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于术前、术后2个月进行监测。
表1 治疗效果(n,%)
表2 并发症发生率(n,%)
表3 下肢神经传导速度()
表3 下肢神经传导速度()
组别 例数(n)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s)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比组 40 35.35±5.14 45.35±7.45 30.57±3.37 36.41±4.82研究组 40 35.79±5.25 46.78±7.06 30.65±3.58 37.35±4.15 t-- 0.3788 0.8812 0.1029 0.9347 P-- 0.7059 0.3809 0.9183 0.3528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研究组综合有效率97.50%较对比组85.00%更高(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00%较对比组22.50%更低(P<0.05),见表2。
2.3 下肢神经传导速度
治疗前,两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改善且组内有差异(P<0.05),组间差异较小(P>0.05),见表3。
3 讨论
LEAOD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发病率,主要病因包括吸烟、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4]。近年来,在老龄化进程加剧、基础慢性疾病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下,老年LEAOD发生率出现大幅提升,LEAOD成为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5-6]。手术是临床治疗老年LEAOD的主要方式,既往多选择动脉旁路移植术,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曾被认为是临床治疗LEAOD的“金标准”,但是,由于该术式创伤较大,易引起诸多并发症,且部分患者并不具备解剖条件,整体治疗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因此,需探寻其他高效安全、行之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7-8]。
伴随血管腔内介入技术的发展、进步,血管介入术被广泛用于下肢血管病变临床治疗中,得到确切效果。本次研究:研究组综合有效率97.50%较对比组85.00%更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00%较对比组22.50%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无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均改善且组内有差异 (P<0.05),组间差异较小(P>0.05);结果说明血管介入术治疗老年LEAOD的效果卓著,在改善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方面可获得与动脉旁路移植术一致的效果,分析原因在于血管介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既能够明显改善足背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狭窄情况,还不会造成较大创伤引起其他并发症,患者可以早期下床活动,术后恢复进程更快,整体治疗更加理想[9-10]。需要注意的是,血管介入术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相关并发症,这与穿刺部位动脉硬化程度、医生手术操作熟练度等均存在一定关系,因此,为进一步降低手术风险,提供安全性,临床医生需不断提升其操作技术。
综上,在老年LEAOD临床治疗中,采取血管介入术治疗,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且不会造成过多并发症,治疗效果、安全性均比较理想可观,因此,血管介入术可作为推荐治疗方案在老年LEAOD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但是,本次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纳入研究的病例数有效,且未进行远期随访,为更好分析和评价血管介入术治疗LEAOD的效果,未来需加大样本容量,加深研究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