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移动APP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母亲需求满足与分离焦虑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06-24韦乐乐
韦乐乐,张 红
先天性心脏病在我国不到5岁儿童非正常死亡原因中排第1位[1-3],大部分患儿必须经过手术治疗来矫正畸形,手术后患儿需要在胸心外科重症监护室(CICU)中接受治疗,等到病情趋于平稳后方可回普通病房,患儿和家属在承受手术痛苦的同时,还需尽快在新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产生严重分离焦虑[4-5]。尤其在CICU封闭环境中,患儿术后身体抵抗力不足、护士任务重、家属探视受时空限制,医护工作者与家属深入交流时间有限[6-7]。为有效解决以往住院信息传递滞后、信息不足等问题,本院CICU结合实际情况研发了ICU移动应用程序(APP),并在临床中运用,有效缓解了患儿目前的分离焦虑,为患儿就医解决后顾之忧。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6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母亲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儿年龄3~7岁;②患儿经心脏彩超检查、临床检查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③患儿第1次住CICU;④患儿父母双全,未离异;⑤患儿母亲暂未怀孕且目前是主要照护人;⑥患儿母亲自愿参加此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剔除标准:①患儿双亲或者自身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者存在精神疾病;②患儿并发其他严重疾病。此次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患儿入院先后顺序,将2018年9月—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4例患儿的母亲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4月—2019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4例患儿的母亲设为试验组。两组患儿及其母亲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及其母亲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联系方法,要求患儿母亲在规定时间(每周三、周日10:00~12:00)内探视,试验组利用ICU移动APP平台安排患儿母亲探视。
1.2.1.1 ICU移动APP平台研发 由专业研发团队完成,医院信息办公室要组织医院不同科室专家全面梳理、归纳医院管理中暴露的诸多问题,归纳总结需要APP具备的功能,从而设计APP初步方案。医院信息办公室组织软件工程师实地调研、了解医院基本情况,安排医院各个科室主任、护士长共同参与APP设计、研发研讨会。经过共同探讨以后,制定软件基本框架,让医院领导、全体医护工作者共同试用后,根据给予的改进意见调整,再组织院内患儿、患儿母亲试用。试用过程中,医院信息办公室注重收集患儿、患儿母亲的各种意见,组织软件工程师评估意见,并对软件实施针对性的调整、改进。2019年4月我院CICU正式开始使用。
1.2.1.2 ICU移动APP平台框架 通过Html5+Java开发,将APP安装于床旁的IPAD及智能手机上,包括客户端、综合业务平台、平台协作组件3大框架。客户端包括计算机、IPAD、智能手机等使用者;综合业务平台主要涉及系统管理、医疗机构平台及APP信息服务等内容;平台协作组件包括医疗机构信息、护理人员信息、服务对象信息查询等模块。见图1。
图1 ICU移动APP平台框架与功能模块介绍
1.2.1.3 运用和推广 ①构建ICU移动APP医护小组。选取2位APP研发技术人员、2位主治医生、1位CICU护士长、3位交流能力强且经验丰富的护士构建ICU移动APP医护小组。技术人员职责:针对软件功能进行培训,并提供技术支持;护士长职责:统筹工作、开展培训;主治医生、护士职责:协调科室医护工作人员,教会患儿母亲使用APP,推送宣传教育内容,组织参与问卷调查。在正式推广APP前,技术人员、护士长组织医院医护人员开展系统化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软件功能模块和具体应用、如何使用调查表和量表、注意事项及患儿交流技巧等。结束培训后对小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若所有成员的综合成绩均≥90分,视为达标。②ICU移动APP的安装和应用。护士给试验组患儿母亲的手机安装APP,并进行系统培训,保证患儿母亲能准确使用APP。③给患儿信息建档,对患儿信息进行精准评估。全面搜集患儿及其母亲信息,录入系统,主要涉及患儿性别、年纪、疾病类型、体重、家庭月收入、母亲心理情况、既往病史、学历水平、家族史等。④ICU移动APP的实际运用。检查和缴费:借助ICU移动APP提前1 d告知患儿母亲要做的检查项目,发送项目检查注意事项,同时提醒医护人员正式检查前做好准备,待检查完毕,主治医生将检查结果传到系统中。若患儿存在欠费问题,APP会给患儿母亲定期发送缴费提醒,并附缴费流程。患儿母亲也能够利用APP查询当日具体诊疗费用。远程视频:医护人员、患儿母亲都能利用APP发送相关视频。基于患儿治疗的实际情况,责任护士要在患儿或者患儿母亲有沟通意向,且患儿身体情况允许下,提供实时视频探视服务。沟通平台:患儿母亲能利用APP和主治医生、护士在线交流,掌握患儿的实际情况,了解医疗计划或方案。主治医生和护士要在12 h内及时答复患儿母亲提出的问题,实时关注患儿母亲的心理变化,结合实际情况予以心理护理。健康宣教:APP通过图片、文字、视频、动画等载体向患儿母亲介绍具体科室、医生护士等信息,提供先天性心脏病症状、安全用药、居家护理对策、科学饮食等专科健康教育内容,引导患儿母亲学习有关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知识。评价和意见:患儿母亲能利用APP的评价和意见专栏来综合评价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医护小组要根据患儿母亲的意见和建议,每个星期召开1次讨论会,针对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针对客观问题,及时反映给相关责任部门。
1.2.2 评价方式 ①危重病人家属需求量表(Critical Care Family Needs Inventory,CCFNI):本次研究采用刘辉等[8]的中文版量表,量表共5个维度,45个条目,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4,每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67~0.82。利用Likert 4级评分法,每个条目赋予4分,从十分满意到不满意分别赋值4分、3分、2分、1分,每个维度最终分数为该维度中全部条目平均分,最终得分与满意度成正比。②母亲分离焦虑量表(Maternal Separation Anxiety Scales,MSAS):包括母亲对分离的知觉、母亲对工作造成的分离担忧、母亲对与孩子分离的态度3个维度,共计35个条目。通过Likert 5级评分法,每个条目赋值1~5分,非常符合至非常不符合赋值1~5分,最终得分与母亲的焦虑程度成正比,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0。本研究在林淑玲中文版量表[9]基础上进行了文化调适,因此本研究事先对30名患儿母亲进行了预调查,从而掌握量表中的条目能否满足不同区域风俗及语言表达习惯。
1.2.3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单位:分
单位:分
3 讨论
3.1 患儿母亲需求满足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母亲需求满足总分为(2.76±0.5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6±0.56)分(P<0.01),试验组患儿母亲除获得支持维度得分外,其余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由此可见,利用ICU移动APP能明显提升CICU患儿母亲在医疗需求层面的满足度。因为CICU复杂、特殊,传统模式下患儿母亲仅能在医务人员的口中获得患儿的疾病具体情况、治疗和康复进度,导致他们的一些需求无法得到满足[10-12]。利用ICU移动APP,试验组患儿母亲能及时了解患儿的治疗、康复情况,这与黄荣等[13]的研究结论相符,主要以手机等技术为载体,以不满7岁的幼儿、产妇及孕妇为服务对象,构建以妇幼卫生信息为前提的APP,让患儿及家属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实时获得关爱提醒、预约医疗和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服务,让这些健康服务流程不断得以优化,进而为患儿及其家属创造良好的就医体验,最终提升患儿及其家属的治疗满意度[14-16]。本次研究,试验组患儿母亲能在很大程度上对患儿疾病发展、治疗过程予以理解,这与患儿母亲能够及时向医护人员询问息息相关,其次ICU移动APP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载体展示丰富的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知识,有利于实现专科知识普及的目的。
3.2 患儿母亲分离焦虑情况 CICU内患儿多为急危重症,多需要更深层次的检查和治疗,此时家属极易出现担忧、害怕等消极心理[17-18]。传统模式下,CICU探访时间很短,医护工作人员因为工作任务重、量大,会影响和患儿的沟通效率,从而引发家属的不满,极易发生医患纠纷[19-20]。相关研究表明,患儿家属对患儿的病情、治疗好奇心强,大部分家属对医护人员的工作存在怀疑和不信任心理,对医疗服务和环境不满意,进而产生紧张、抑郁甚至恐惧等消极心理[21]。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患儿母亲分离焦虑不同维度得分及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由此可见,利用ICU移动APP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患儿母亲的分离焦虑。究其原因可能为:①ICU移动APP创造了更多有利于患儿母亲掌握患儿病情和医疗计划、方案的途径,减少患儿母亲因为担心病情而出现的抑郁心理;②利用ICU移动APP能够让患儿母亲实时地与患儿视频沟通,母亲能够直观感受患儿的身心情况,从而消除一系列消极心理。
综上所述,CICU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母亲基于ICU移动APP来突破时空的限制,及时与患儿、医护人员沟通,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患儿母亲的分离焦虑,提高其对医院治疗服务的满意度。